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五十七节 在美招商(上)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五十七节 在美招商(上)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五更完毕,求个订阅!

————————————

当杨潮到达青岛的时候,再次看到自己和齐柏林合资的工厂,也不由震惊了一把。

齐柏林飞艇公司已经不是建造第一艘的时候,仅仅有区区一座厂房,只能同时建造两艘飞艇,而是整整齐齐五座厂房,可以同时修建十艘飞艇,这就是杨潮的飞艇舰队扩大一倍,达到十三艘,不,现在是十五艘的原因。

杨潮那些飞艇,全都是齐柏林制造的,都是第一代飞艇,拆除装修后载重四十吨。

不过这些飞艇现在已经过时了,齐柏林用了一年时间,不断的更改设计,然后让杨潮帮忙计算,一年中改进了十多次设计,终于推出了第二代飞艇。

“齐柏林—杨潮2型飞艇,总长240米,艇身宽、高40米,建造中钢丝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二,从300公里降低到100公里长度,铝材降低三分之一,从150公里降低到100公里,锚钉减少了一半,从800多颗锚钉减少到500颗。发动机采用新式柴油发动机,单台马力1千马力,从12台减少到6台。”

齐柏林大声向媒体介绍着新式飞艇的参数。

“这些新式设计,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的飞艇自重在100吨的情况下,载重量达到了300吨,自重载重比达到了1比3,这是一个技术奇迹!”

齐柏林自己也很激动,老实说他自己都没想到性能能得到这么大的提高,在他一次次修改减重后,杨潮的计算结果都表明是安全的,让他大步减少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否则以他以前那种慢慢摸索的情况,也许30年都达不到现在这种程度。

齐柏林不知道的是,无形中他将飞艇技术提前了30年,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兴登堡号的技术参数。

只不过付出的代价是,齐柏林越发的依赖杨潮的‘数学能力’了,当然比他更依赖的是则是迪塞尔。不然迪塞尔也不可能推出这款1千马力的发动机,要知道德国最强悍的曼公司,也不过制造出了8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而已。

现在两人已经有了新的目标。

齐柏林打算将飞艇的长度增加到三百米,载重量达到五百吨,这样就可以跟船舶进行竞争了,其实飞机从来就没有进入过齐柏林的眼睛。

迪塞尔则开始研发2千马力的发动机,目标则是船运市场,他1千马力的发动机已经装在了四方机车的火车头上,已经在山东的铁路上实验了一年时间。让人惊奇的是,竟然没有发生一起发动机引起的问题,迪塞尔对自己的1千马力产品信心十足,所以才毫不犹豫投入更大的发动机研发中。

看到在飞艇的带动下,技术的不断提升,杨潮还是很高兴的,这种高新工业,确实最能促进其他技术的发展。

杨潮不由感叹:飞艇就是这个时代的大飞机!

齐柏林—杨潮2型飞艇不但更大了。设计也更豪华了,吸收了第一艘飞艇反馈的经验。齐柏林减少了飞艇中包厢的数量,增添了设计豪华的餐厅,以及各种其他活动空间,比如歌舞厅,图书室,甚至还有吸烟室。

这些设计。让这艘飞艇的造价比之前更高,达到了三百万美元。

不过齐柏林公司现在有钱了,不提去年飞艇四百万美元的收入,和两百万美元的利润,仅仅是帮杨潮建造十五艘军用飞艇。齐柏林公司就收到了高大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加工费,在杨潮提供所有材料的情况下,齐柏林只提供施工就能得到每艘十万美元。

当然,这又被齐柏林认为是杨潮在支持公司发展,因为齐柏林知道杨潮也有制造能力,但是却交给合资公司生产,显然是帮助齐柏林锻炼工人的技术能力。

他却不知道,杨潮只是出于隐藏秘密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巨大的飞艇,需要的员工自然更多,仅仅是在驾驶舱中,就有十二个机组成员,机长过去是汉堡美洲轮船公司的一个老船长,被齐柏林高薪挖来的,老船长有丰富的海航经验,去过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他负责指挥飞船。另外还有负责操作发动机的,负责控制方向的,负责观察记录各种压力仪器的机务员等等。

另外还招聘了三十个女招待,三十个男侍应,还有十个厨师,以及二十个勤杂工,所有员工加起来,超过百人,这基本上是跟豪华游轮看齐的。

杨潮住进了皇家专用舱,他去年买的头等舱船票,一次都没有坐过,于是齐柏林坚持免费将杨潮的年票延期一年,并且拥有头等舱年票的贵宾,有权在没有任何皇家成员占用的时候,换乘皇室舱。

跟随杨潮一起的出访人员,也都住进了头等舱、二等舱等房间。

皇家舱近百平米的大房子,落地豪华观景窗,浴室、厨房、餐室、卫生间,甚至吸烟室都有,让杨潮完全可以不用走出房间,就能获得一切需求。

不过杨潮还是大方的走出房间,跟一个个客人交流,这个时代能乘坐昂贵飞艇的人物,都是成功人士,杨潮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客人中主要是美国人,在烟台经商的美国商人,经济危机让来中国寻找机会的美国商人多了很多。

这些人看到杨潮还是很热情的,他们知道在中国做生意,没有官方支持,是很难有大收获的。可是山东官府似乎对美国有偏见,或者说只是对德国比较欢迎。

为此有的人对杨潮很有意见,别说美国人了,中国人都有大骂杨潮卖国的。

不过美国人中还有这样一种意见,认为杨潮可能跟德国人有某种交易,山东毕竟是德国的势力范围,杨潮也许是出自政治考虑。才不得不屈从于德国。

抱着这种观点的美国人也不在少数,而且越是了解政治勾当的,就越相信有政治因素,也就越发的恼恨美国政府的不作为,世界都到了划分势力范围的时代了,可是美国政府除了十年前从西班牙手里抢了一个菲律宾外。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实在是太无能了。

此时见到杨潮,无论是暗中恼恨过他的,还是理解过他的,此时都十分热情。

杨潮也热情的跟他们聊天,表达了对这次受灾中美国政府的帮助的感谢。当这些商人问道投资机会的时候,杨潮则表示欢迎任何国家资本的投资,其中包括美国资本。

这些人还真直接,当即就提出杨潮的那些优惠政策。询问他们怎么才能得到,比如开办企业的免税权等等。

杨潮告诉他们,因为德国人在山东有贸易特权,所以自己不得已跟德国人签订了协议,暂时没有跟其他国家进行这种合作的计划,如果以后有类似计划,一定会考虑美国朋友的。

德国人在山东攫取到的商业特权,这是政治问题。对他们这些商人太不公平了,他们决定回国后就向政府施压。

很平静的走了一路。到了旧金山,加州州长亲自迎接,还有州议会中一杆议员。

杨潮并没有什么意外的,这是早就定好的礼节,从去年确定出访后,跟美国进行数百封电报的沟通联系。一切都确定好了,包括走哪条路,见哪些人都是确定好的。

在州长官邸,跟加州各方代表亲切的交谈,互相畅谈一下美好的前景。友谊等等,好像是一群老朋友在重聚,笑着不好笑的笑话,欢迎晚宴,名流酒会,就是怎么无聊,就是这么乏味,但这就是政治,如同一群舞台上的戏子,不停的在镁光灯下作秀。

第二天下午则开始签协议,这才是重头戏,一切友好、晚宴、酒会都是因为这个。

可是这一切活动,偏偏又跟这个协议没有关系,真正的故事永远发生在场外,给人看的只不过是最光鲜的那一面。

协议是关于加州出口粮食的,山东在未来三年,每年将从加州进口三百万吨粮食,价格十分优惠。

杨潮之所以要采购粮食,正是因为这次大灾,灾难早就平复了,有的灾民回到了家乡,有的灾民在山东安置了,但是如果不能吸取教训,那就白白折腾一回了。

利用这次大灾,杨潮将山东大大小小的州府官仓抓到了手里,将原本那些蛀虫一网打尽,虽然在各方妥协之下,没有把这些家伙绳之以法,但是却让其他各方做出了让步,杨潮将山东户仓进行了改组,统一交归李富安进行管理,成立了一个官方的粮食公司,负责专营官仓存粮。

山东空空荡荡的粮仓,此时急需要填充,山东三千多万父老,一年怎么也得消耗上千万吨粮食,而山东本地的粮食,其实也就勉强够吃,苏北那样的灾害如果发生在山东,只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所以杨潮至少得备下足够一季吃食的紧急备用粮食,不能让灾难发生的时候,老百姓白白等死,因此杨潮至少得购入一千万吨粮食,而今年苏北大灾,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粮食富余的国家,显然不可能从中国的市场上收购这些粮食。

而美国此时正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粮食贱如土,正好从美国购买,还能落美国人一个人情,拿出来也能唱高调,表达一下对美国在中国灾难中的帮助的感激之情,双方都高调在报纸上炒这种事,弄得好像中美之间关系有多铁似的。

当然杨潮三年购买一千万吨粮食,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山东,现在随着铁路网的发展,跟水路联动,基本上很少有到不了的地方,全国性市场正在形成,杨潮这批粮食,很容易就在中国市场上稀释,同时其他地方受灾后,也能第一时间调拨,说白了,就是用自己在山东的权力和自己的财力,构建一个小的国家储备粮库罢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