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四十节 投资风潮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四十节 投资风潮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杨大人这是要干什么啊?把洋人的工厂都吸引到中国去有什么好处!”

王求其实很不满杨潮给他安排的工作。杨潮授权他代表山东省在德国招商引资。

他跟很多人一样,都不理解这种投资的好处,他认为这是一种资本侵略,这个时代,大多数国家都对别国投资还抱有一种民族主义情绪,一般没人这么大张旗鼓的招商引资,很容易引来民间的反对声音。

王求可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他支持本国工业资本发展,却反对外国资本入侵。

李思第耸耸肩:“我也不知道。不过杨大人的命令,总是有他的道理的。”

王求只能点点头,自从上次在巴黎被杨潮大发脾气之后,他已经不敢怀疑杨潮了,杨潮说要用自己的力量收回东北,他做到了,这种神奇彻底的震惊了整个留学生界,此时大家都把杨潮的话奉若圭臬,没人敢怀疑。

不过王求虽然心里不理解,但是任务完成的还算不错,短短几天之内,他就签订了十几个商业合同。

比如跟西门子的大量电力设备生产合同。

杨潮表示,将在山东境内,修建以烟济铁路为中心,连接各个县城的支线铁路,如果西门子能够保证他们的电力机车符合要求,这些支线将率先电力化。杨潮还打算修建大量电厂,将率先将烟台、济南、东营、莱芜以及铁路沿线的大城市电力化,这需要大量的发电设备,如果西门子愿意去中国投资,那么杨潮将率先采购西门子的设备。

西门子立刻表示,非常愿意帮助中国发展电力事业,包括铺设电力铁路网,参与到山东境内的电厂建设工程,为此他们将在山东境内建设大型成套电力设备制造厂,以及电力机车制造厂。

同时还有拜耳公司这样的大型化工巨头,拜耳有意在中国建立一座“新型药物”工厂。

虽然对拜耳的海螺英产业可是很感兴趣,大规模向美国贩卖毒品,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但是杨潮还是告诉拜耳,不支持他们在中国建立海螺英生产线。如果他们愿意在中国开展正常的化工工业,杨潮会给他们免税三年。

拜耳表示可以试一试,毕竟山东的煤炭也不错的,他们生产的苯酚等产品,在日本也是有大量的出口额的。

另外还有制造火车机车设备的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机床的希思公司等等,内容涵盖了生产矿冶设备的,高精尖齿轮的等等一系列现代化工厂。

但是规模却不大,几乎每一种行业,只跟一家公司合作,这是杨潮希望这些公司能够找到市场,等他们能够赚钱,赚大钱的时候,就不会从中国输出利润了,他们的利润将会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甚至还会增加投资额,知道十年后全都被杨潮没收。

不过在没收他们的工厂之前,杨潮必须得做好接收的准备,你就是在中国培养一大批懂得经营管理和生产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以及技术工人。

为此杨潮不惜让王求答应这些公司税收优惠,免费租借地皮,同时如果有需要,将给与他们一笔不超过十万美元的无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而这些企业的附加责任是,必须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建设技术学校。

也就是每一家工厂,都必须办一所技校,用来培养他们自用的技术工人。

好吧,技术引进,这才杨潮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是核心,论起来杨潮这也算是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变种,不过没安好心罢了。

王求总共签订了三十家企业,弄得德国人自己都有些紧张兮兮的,德国有些报纸甚至忧心忡忡的表示,中国人是要把德国工业搬迁到中国去,这将不利于德国的工业发展和工人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德国人有这种担心,美国人就完全没有了,美国人甚至不惜动用政府力量,希望清政府不要厚此薄彼,给山东政府施压,也要求同样的待遇。

英国等国也表达了同样的诉求,但是他们显然不是很强烈,他们还抱着等等看的态度,想看看杨潮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来,老实说他们对投资国外的工业还是很有抵触的。

英法等国要求等同的权力,无非是先给自己把利益占下来,如果有利可图那就上,如果无利可图,那也没有损失。

杨潮立刻表示,欢迎任何国家的任何工业来投资办厂,山东坚持门户开放政策,但是贷款就没有了,各国企业必须自筹资本。

很明显杨潮给与了德国人格外的照顾,这让很多国家不满,但是却被杨潮以商业合同为由挡了回去。

杨潮这种对德国企业莫名其妙的优惠,让德国政府感觉到难以理解,他们的领事多次跟杨潮沟通,杨潮反复表示,之所以给德国企业优惠,那是因为自己对德国技术最为信赖,希望山东能引进最好的技术。

德国领事也觉得这是最合理的解释,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对德国企业有什么损害,至于对国家的影响,暂时还无法估量,所以他们持谨慎的态度,既没有阻止这些企业出国投资,也没有鼓励他们来山东投资,一切保持在商业合作界限之内。

同时作为杨潮对德国企业的偏爱,德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份,支持杨巡抚在山东境内的工业化实验精神,德国对任何国家对此抱有的敌意态度表达不满。

显然德国人依然在保护山东境内的利益,这是他们的利益范围,既然他们的企业来这里投资,他们也希望他们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优惠。

有德国人的表示之后,加上英法等国目前还看不到投资中国工业的利益,也就慢慢的淡了下来,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外交措施,美国人则开始通过民间力量,他们的企业可以在纽约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根本看不上杨潮提供的那十万美元的贷款。

就这样,签订了三十多个工业企业,还有二十多家美国企业自发来投资试水。

一个小规模的工业投资风潮在山东掀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