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三十八节 列强保证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三十八节 列强保证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洋人对这个能在中国内地投资的机会,还是很有想法的。

虽然列强们在中国的工业投资还不多,那是因为看不到市场。

凡是有市场的,他们也都是愿意尝试的,比如在广州、上海的缫丝厂、纺纱厂等等。

但是对于投资制造业,开办机器厂之类的,兴趣就不是很大了,除了在广州上海天津德国口岸城市有洋人的修理厂之外,很少有成套设备工厂,不是洋人全都有危机意识不惜一切代价的限制工业资本外流。

说白了,这个时代,就是有心限制,组织能力还达不到那个程度,还无法杜绝工业资本家外流。别的国家不敢说,起码美国人就没有这个考虑,只要能挣钱,政府可管不住那群资本家。

但是这些资本家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没有绝对的保证,他们不敢投资。

哪怕就是在战争中尝到了第一口甜头,赚得盆满钵满,已经完全收回了投资的美国人,也不想贸然到中国来开办制造业企业。

美国人希望杨潮给他们一个保证,那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找到销路,就像莱芜兵工厂那样,如果卖不出去,中国政府包销。

好吧,杨潮早就想到这点了,因此跟美国人谈一个最有希望的项目,造船厂项目。

杨潮要在烟台建立一座造船厂,能够建造战舰的造船厂,保证可以让政府下订单。

军舰可是暴利行业,美国人立刻就来了精神,商谈其中的详细内容,包括造船厂规模,厂址,以及如何履行合同等等,他们希望能率先得到订单。

清政府早就想重新组建海军了,但是一直以来都是跟英国人谈,毕竟人家英国人才是玩海军的专家,美国人只是业余选手,可是英国人的军舰那叫一个贵,目前的主力无畏舰一艘三百万英镑。

杨潮不惜亲自去了一趟北京,说服了康有为等人后,面见载沣,进行了长达一个时辰的劝说,最后在保证可以用山东税收作抵押,争取了四艘无畏舰的订单。

杨潮要搞就要一次到位,直接开建无畏舰,一次性将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引入,因为代价实在是太大,如果步子迈的太小,简直对不起社会。

四艘无畏舰,一千多万英镑,五千多万美元,美国人一下子就疯狂了,这意味着他们只要开工,就绝对保证能够收回投资了。

哪里还有不肯干的,美国人第一个表示同意,愿意接受山东的试点,接受清政府有权停止试点的权力,但是要求至少十年内不能停止,在杨潮的争取下,美国人答应把要求降低到五年,同时私下里跟杨潮签订了一个,如果清政府强行收回船厂,那么杨潮要包赔他们损失的协议。

对于这些重点企业,杨潮还是愿意冒险,花费血本的。

美国人跟杨潮谈判的消息,德国人早就盯上了,山东可是他们的势力范围,美国不断的攫取利益这算什么。

在杨潮拿到美国领事白纸黑字写的保证之后,德国人就找上门来,表示他们也想跟杨潮谈谈。

吸引德国人上钩,这才是杨潮的目的,直接找德国人,对自己国内工业极为重视的德国政府未必答应,但是有美国这匹饿狼加入的情况下,德国人就不可能无动于衷了。

美国人这种为了利润什么都肯干的精神,有时候还是很可爱的。

不知道德国人怎么就摸清了杨潮跟美国人的协议内容,连包赔损失的协议都知道了,他们也要跟杨潮签订一个一样的协议,德国人表示,他们曾经为北洋舰队建造过军舰的伏尔铿造船厂也有兴趣在中国投资,并且要求杨潮答应采购他们的军舰等等。

杨潮装作恼怒表示,跟美国人的完全是商业谈判,自己可没有权力影响海军的建设问题,四艘无畏级战列舰,已经是清政府财政的极限了,绝对不可能增加。

德国要求杨潮从美国人手里分润两艘到自己的造船厂,杨潮表示不可能,白纸黑字签订的协议他就会遵守,并且告诉德国人,自己是一个有契约精神的绅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过有违契约的事情来。这一点德国人也同意,因为目前跟德国人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但杨潮是吸引德国人上钩的,最后勉为其难的表示,愿意给德国朋友提供一份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合同,合同金额不比美国人的少,同样是五千万美元。

德国人这才满意了,但是他们要求工厂建在青岛,他们还生怕杨潮不答应,举出了一大堆实例,比如山东最好的港口就只有烟台和青岛两个,如果把造船厂都放到烟台一个地方,并不利于工厂选址等一系列问题。

杨潮犹犹豫豫了许久,这才装作被德国人说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他们在青岛建造船厂的要求。

美德两国之后,其他国家收到风声也纷纷赶来,说服这群狼就麻烦多了。

因为杨潮手里的肉已经抛出去了,没有了鱼饵,就很难让这些人轻易答应了。

最后跟英国人和日本人签订了两家纺织机器的合作意向,但是告诉他们并不打算包销,而是让大生纱厂出面,向这两家签订了一分合同,采购二十万纱锭的合同。

其实英国人最看重的还是军舰订单,但是他们真的没有打算在中国建立一家造船厂,大英帝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规模的船队,他们是这时代的海上马车夫,他们的造船厂还不需要到国外投资才能得到合同。

至于杨潮给的那份纺织机器厂,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毕竟他们也想看看清政府这个试点如何,如果确实有巨大的利益,英国人不介意跟法国联合起来,强迫清政府在广东也搞一个试点。在山东总是要考虑到德国人的感受,英国人的胃口也不能太大。

至于日本人,此时完全是英国人的小跟班,日俄战争的收获比原本的历史上少了太多,代价却几乎翻了一倍,负担三十亿日元的贷款,他们茫茫还债路看不到头,活脱一杨白劳,还真的没有能力在中国攫取利益,尤其是在山东,不得不顾忌德国人的态度,不敢太过分,见好就收。

法国人也来了,俄国人也来了,两国联盟表示希望在山东投资一个电线电缆的工厂,法国的电力工业技术其实不弱,法国的阿尔斯通不比西门子差,法国人打算利用法国的技术,和俄国的铜矿,在中国生产电缆。

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联合组建一个自行车工厂。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小小国竟然也想分一杯羹,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如果不答应他们,他们就不会给杨潮保证,没有他们的保证,清政府又不会答应杨潮搞试点。

杨潮最后答应这些国家,组建一个机床厂,并且是一家开放性的机床厂,任何没有参与的国家都可以来投资,比如瑞士了,瑞典了之类并没有谋求在中国扩张的小国家。

挑选这些项目,首先是这些国家的意愿,其次杨潮同意是因为可控。因为所有的项目,杨潮都制定了期限,美国和德国的造船厂那不用说了,那是用订单保证。英国人的纺纱机、纺织机项目,那是杨潮打算扩张纺织业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是绝对支持的事情,因此也是有保证额。法国和俄国人的电缆项目,也是有保证的,因为其他那些企业都离不开电缆。自行车杨潮打算给军队采购,大不了组建自行车机械部队。置于机床厂,那也是为了应付这些小国,同时杨潮也明白,以后的企业离不开机床,比利时、瑞士的机床质量还是不错的。

当然所有的协议,杨潮都签订了附加条款,那就是必须保证质量,杨潮会让专业人士验收的,一旦不合格,那是绝对不会接收的,杨潮可是吃过亏的,不提德国人在兵工厂起初玩的猫腻,就是中国自己人,都坑了杨潮一把。

他在东营引进的纺织业项目,就被大隆铁厂的严裕棠坑了,当初杨潮答应大隆铁厂和发昌机器厂,只要他们能仿制出纺纱、纺织机器,杨潮就全部包销,都让张謇买下来。

结果大隆铁厂三个月就搞出了第一批设备,接着不断的扩大规模,可是他们的产品质量实在是太差,张謇好几次跟杨潮发脾气,都被杨潮以兑现承诺和支持民族工业说法,但这大大的影响了大生纱厂的正常生产,三年保护期一过,大隆铁厂的设备张謇就一个不要了,不管严裕棠说什么保证,死活就是不要,严裕棠也不在意,卷了一笔快钱,把设备机器都卖给了发昌机器厂,然后回上海发展去了。

有这种教训后,杨潮才加上了一条,质量必须达到同类进口产品质量,否则杨潮有权力拒收。

达成协议之后,双方皆大欢喜,大小列强们立刻给杨潮签订了白纸黑字的保证,将这些东西交给朝廷,康有为、载沣等人也就放心了,任命立刻就下来了,不出所料,这段时间一直空缺的山东巡抚交给了杨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