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七十四节 招商

大国崛起1900 第七十四节 招商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清末这一阶段,杨潮佩服的人物有三个半,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和张謇。

第一个是李鸿章,第二个是袁世凯,张之洞只能占半个,但是张謇却能占一个。

原因很简单,杨潮觉得自己跟张謇的精神状态最接近。

张謇是清末状元,这状元据说来的不正,但是名头放在那里,如果当官的话,必然步步青云。

但是他们没有入官场,而是放弃仕途,一心经商。

他经商却也不是纯粹的商人,而是一种理念的实验,因为怎么看他都不是为了挣钱,他办纱厂,利润除了用来分红之外,就是办学校,垦荒田,救济百姓,改善交通。

他是实业救国的提倡者。

很显然这人是一个有理念,有抱负,而且敢于行动的人。

杨潮认为清朝缺的就是这种人,不是李鸿章那样的官僚,不是袁世凯那样的枭雄,也不是盛宣怀那样的官商,而是张謇这样能够付诸行动的理想家。

所以他来是想邀请张謇北上办厂的。

论起来,有办厂经验的,不止张謇一个,盛宣怀办了那么企业,经验比张謇丰富多了,可是杨潮跟盛宣怀见面的时候,却一个字都没有提。

原因就在于张謇办厂能抓钱,而盛宣怀办厂却只会向朝廷要钱。

当然盛宣怀办的是重工业,是炼钢、造机器,可是在钢铁和机器大量进口的年代,重工业真的不能挣钱吗?

说起来还是心态的问题,张謇是把做实业当做救国来做的,而盛宣怀只把办洋务当成做官来做的,两人的出发点不同,付出的精力,关注都不同,盛宣怀的工厂里贪污**,走后门进来吃干粮的比比皆是,张謇这里却绝对找不到一个冗员。

不提盛宣怀,就是跟张謇同时期创办苏纶纱厂的陆润痒,就差了许多,差就差在对方办实业也是以当官的形式办的,办实业不过是他的政绩,而张謇却是出于理想。

“杨大人久仰了!”

张謇在南通码头上亲自迎接杨潮,态度十分诚恳。

杨潮此时已经有了偌大的名头,不说朝野皆闻,起码官场上都知道了这么一号人物,消息灵通的商人,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读书人也都听过杨潮的名头,毕竟一次次做出震动**件,想不被别人知道都难。

“状元公客气了。”

杨潮连忙回礼道。

张謇直起身来,直视杨潮,嘴里啧啧感叹。

“年轻!”

杨潮看起来也就是十几岁到二十岁的样子,谁能知道后世的他也是活到五十的老狐狸呢。

“呵呵。”

面对张謇的感叹,杨潮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张謇顿觉自己失礼,官场上说人年轻,等于说人年少无知。

杨潮看到张謇尴尬,立刻岔开话题,立刻就问:“不知道张公考虑的如何了?”

邀请张謇去山东办厂,早就在电报中沟通过了,但是张謇一直没有答应。

“杨大人放心,山东设厂一事,老朽老夫应下了!”

张謇说的很果决。

杨潮倒是很意外,之前一直都不肯答应,如何突然答应了。

张謇看出了杨潮的疑惑,解释道:“杨大人救灾一事,实乃大善事也,朝野莫不称颂。”

杨潮想明白了,张謇是看到自己当时动员了上万人救灾,又出了一大笔钱购买物资的原因,知道杨潮是真心为民办事的。

好吧做好事确实有好报。

接着张謇邀请杨潮到他的企业看看。

大生纱厂确实规模不小,厂房面积上百亩,纱锭四万多,占据全中国纱锭的一成以上。

接着又去了张謇在南通海边圈占的盐碱地,看到数千亩良田连成一片,分成一块一块,每块二十五亩,上面有一座房子。

张謇开了这些盐碱荒滩后,将土地分成一块一块,每一块租给一户人家,这样就给了一户人家生计。

只是杨潮觉得,这样岂不是把土地资源分散了,不是历史大势啊,不过此时中国人口大大富裕,无业人口太多,人口问题才是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张謇的所作所为放到当下,杨潮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杨潮来看张謇的荒地,另一个目的是学习,他手里也有大批的盐碱地,不知道怎么处理,当地农民都不知道怎么开荒,杨潮就更不知道了。

询问张謇后才知道,麻烦着呢,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办的事情。

张謇的方法称作:铺生盖草,防盐保苗。

所谓铺生,就是从别的地方挖出生土盖在盐碱地上,在割荒草铺上一层,跟原来的盐碱土层隔绝开来,然后在其他地方挖来土壤铺垫,这才能种庄稼。

很显然这是一种很费力的工作,如果一家小农户,是没有能力去做的,因为不等他们开出一亩地,就得饿死了。必须是有资本有实力的人家来经营,张謇就是筹建了一家通海垦牧公司,在海边雇人开荒种地,开出的荒地又转手租给百姓。

看到连片,长势极好的棉田,杨潮想了想,东营村哪里的荒滩不比南通这一代少。

南通一直北到海州(连云港)过去都是盐场,但是河流淤积,海岸向大海推移,很多盐场废弃了,造成了绵延数百里的盐碱荒地,面积足足五百多万亩。

山东哪里的荒地只多不少。

“山东近海也是荒滩无数,张公若去了,定能大有一番作为。”

杨潮对张謇说道。

张謇笑道:“还要仰仗杨大人多多扶持了。”

杨潮笑道:“张公客气了。张公开一厂,活一方百姓。在下敢不支持!”

杨潮的态度让张謇很满意。

他办实业,不是没有掣肘,就是江苏本地许多官员都反对,中国古老的政治体制下,如果要找人解决问题总是找不到人,可是如果要做些实事,却总是有人管这管那。

很少遇到杨潮这么支持的人,所以办纱厂,也只能是张謇这种人脉深厚,官民两界都有深厚背景的人来办了。

张謇招股的时候,多次向商人保证,凡是官方的问题,他一力承担,这才招到了一部分商股,可即便这样,商人依然十分担心,张謇的股份中,八成以上都是官股,纱锭都是张之洞和刘坤一先后拨付给他的官办纱锭。

“不知张公何日北上办厂啊?”

杨潮借机问道,想尽快将这件事确定下来。

张謇道:“等老夫筹够了股银即可前去。”

杨潮笑了:“如果是别的问题也就罢了,如果只是银子的问题,那就交给在下了。张公只管带人去,三百万两够不够?”

张謇一愣:“够了!就三百万。久闻杨大人家财万贯所言不虚。”

杨潮笑道:“若是其他就没银子,若是办厂,那就有的是。”

张謇叹道:“只希望杨大人切莫再卖宅子了,否则这钱老夫可不敢要啊。”

说完两人哈哈笑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