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十六节 发现金矿

大国崛起1900 第五十六节 发现金矿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詹天佑他们并没有反对杨潮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们本来就希望有自己的一番事业,而修铁路这个热门话题,从农民到皇帝无不关心,正符合他们的心意。

因此一个个根本就没有任何意见,并且在杨潮的忽悠下签署了一分合同,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签署,而是詹天佑为代表签署,其他人,包括哪些还没有到的,都给詹天佑写一份委托书,这合同就算合法了。

签完合同后,他们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詹天佑带着几个同学,立刻出发,扛着从矿务局借来的哪些测量仪器,就在烟台附近测量起来。

此时已经快到年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海上吹来的海风刺骨一般。

他们用杨潮给的地图,粗粗计划了一条线路,从烟台港往南穿过莱山山区显然是最近的。

“怎么样?”

莱山一处断崖上,一个人正从绳索上慢慢滑下来,身上背着测量工具,脸懂得发紫。

“差不多!”

这人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数据,是他在断崖上吊了半个小时得到的珍贵数据。

但是詹天佑一听,脸色立刻就不对了。

“我们干工程的,就不能说这几个字,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差不多一说。”

进入工作状态的詹天佑显得极为执拗,身为广东人,他身材不高,但是此时却颇有一股气势。

然后没给朋友留任何情面,他接过测量仪器,又顺着绳索爬了上去,在寒风中愣是测量了一个小时才下来。

虽然手脚都冻得麻木了,詹天佑却第一时间,拿出数据跟地图上进行对比。

“完全一致!”

詹天佑感到不可思议。

尽管杨潮的地图看起来十分精准,但是测量总归会有一些误差,可没想到杨潮的地图竟跟他用心测量的数据完全一致,也就是谁杨潮这份地图,完全达到了施工要求。

“看来杨大人的地图也是精心测量过的,也许是请洋人测得。看来大人修铁路的决心很大啊。”

黄仲良感叹道,他回国后,虽然也偶有涉足铁路事务,但大都是浅尝辄止,一般都是给官员当翻译兼顾问,真正动手的还是洋人工程师,则让他颇为可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也不能大意。我们必须亲自测量过,才能进行施工。”

詹天佑执拗的说道,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他们这位师兄原则性一直很强,性格也要强,尤其是民族自尊心极为强烈,哪怕是洋人最好的工程师的数据,他也敢怀疑,并且一定会找出谬误。

“走,去一下一处!”

他们制定了是个观测位,只要观策完全了,基本上就涵盖了烟台附近铁路要经过的地区,这点工作他们打算不等别人,年前最好就做完。

杨潮则在积极的配合他们,并且已经让人去天津和上海招人,通过张之洞和袁世凯给盛宣怀打过招呼了,允许他从天津的北洋大学团和上海的南洋公学,各招收三十名学生。

北洋大学堂的教育水平不用质疑,全部美式教学方法,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当时,被洋人称作“东方康奈尔”也不仅仅是赞誉,而是切实的地位,可是得到美国名校认可的,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美国攻读研究生。

相比北洋大学堂的发起人是英国人,盛宣怀只是参与,南洋公学就是盛宣怀一手办起来的,当然大量模仿北洋大学堂,前年闹义和团的时候,甚至北洋大学堂都全部迁入南洋公学一起办学。而且南洋公学可是从小学到大学一整套教育体系,学生更多,杨潮可不打算仅仅招募大学生级别的,中学生就能满足要求了。

烟台本地的学校更是大肆招聘,打算招募至少三百人。

烟台的教育其实也不弱,1865年到1866年,来烟台传教的美国传教士郭显德就先后办了男女西式小学各一所,之后合并成一所,取名文会书院。到现在,洋人在烟台办的学校已经超过了五十所,烟台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才,一点都不比北京天津少,在整个中国,也就是上海比烟台强一些,广州也只能比肩。

只是烟台的大学教育比较落后,由文会书院虽然号称大学,但是还不很完善,真正完善是袁世凯应慈禧懿旨以文会书院为班底,开办的山东大学,但是此时因为慈禧和光绪之死,袁世凯并没有开办山东大学,这也算是一个影响了。

虽然大学不太有名气,但是烟台本地的小学、中学教育还是比较不错的,所以杨潮才有条件招募三百学生。

去北方招人交给了王求,去上海的则交给了潘训,烟台本地能量很大的李伯轩的侄子,李思第去办,相信一定不会有负杨潮所望。

杨潮本人呢,则去了东营村谷仓处,其实谷仓是杨潮的叫法,当地百姓乍看到这建筑后,此时已经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做大石房。

大石房的外形一点都没有变化,依然是粗粝的花岗岩外貌,围成浑圆的筒体,上面是一座草帽状黑色屋顶。

不过里边却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趴在屋顶的飞船这些日子可不光光只是晒太阳,数以百计,胳膊粗细的机械触手一直没有停息的在石壁上大洞,此时石壁里面早就是密密麻麻的网状了,但是这些网状却不是空洞,里面是有填充物的。

填充物是钢铁,优质的钢铁。

一些触手钻出洞来,一些触手喷出炽热的钢水,凝固后就在石壁中形成了一层钢网,让这座建筑几乎成为一座钢筋混凝土堡垒了,当然钢筋是有的,混凝土是用石头代替了而已。

不止如此,在外人看不见的地下,还另有乾坤,这座建筑地表有六米,分为两层,但是没人知道的是,地下也有一层,三米的大地下室。当初修建的时候,石头的来源就是融化地面的泥沙,因此地上有多少石头,就从地下挖出了多少泥沙,早就形成了一个大空洞,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地下室。

这个地下室,此时还没有人知道,杨潮也不打算让人知道了。

“收获不小,但还远远不够啊。”

飞船主体在施工的同时,机器人老九也没有闲着,早把外海打捞了一遍。

唐宋时期登州就是通往朝鲜、日本的商港了,一度极为繁荣,到了元代才中断,因此海里自然会有大量的沉船。

可惜大量的沉船上,无非也都是瓷器、丝绸之类的,装运白银的极少,清空了整个莱州湾,也不过得到了二十多万两银子,当然跟这里是出口港有关,如果沿着航线一直到日本,肯定发现的更多,但是杨潮此时没有时间。

“还有一处金矿,可开采黄金二十吨,第一年大概可以开采一吨,第二年递减到一半,第三年以后三成左右。”

老九耐心的汇报这些天的发现。

金矿的发现,让杨潮喜出望外,招远就有金矿,靠近招远的海底有金矿也不让人意外。

只可惜这座飞船是考察船,虽然功能齐全,修复能力达到原子级,但是采掘能力不强,而且采掘能力是根据矿产品味来推算的,招远虽然产金,但是也不是高品位金矿。

其实地球上金矿大多数都在海底,后世科学家计算,每年仅仅掉落海洋中的太空陨石含金量就有3500多吨。不止如此,仅仅是溶解在海水中的黄金就有5500万吨。仅仅黑龙江每年冲进大海的金沙就有8吨以上。

飞船有能力将海水中溶解的黄金提炼出来,只可惜速度太慢了,单凭提炼海水,一年都没有多少公斤,所以还是得靠金矿,海水中溶解的黄金只能可惜了。

“那就先开采着吧。一年一吨黄金,也不过三万两,一两黄金涨到了三十多两银子了,总共不过一百万两银子。修铁路就得三千万两,照这速度,根本不够用。”

杨潮默默计算着,不由皱起眉头。

“既然招远海外有金矿,那日本海外呢,澳洲海外呢,南非海外呢?有时间去探索下,如果能发现更富的金矿,也许就不用愁了。”

想到这里,杨潮突然有了主意,但是澳洲和南非太远,他可不能让飞船离得太远了。

“先去日本!”

杨潮决定道。

几天之后,刮了一夜的大风,第二天一大早,大石房里的一众宫女和华勇连士兵发现,大石房的屋顶昨夜竟然被吹跑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飞船已经,出发去了日本海域,而且很快真的传回了好消息,发现了一个特大金银伴生矿,储量高达一万吨,前十年每年可以保证十吨黄金和一百吨白银的产量。

“采,采光他。现在不采光,将来还不是日本人的。”

杨潮兴高采烈的高叫着,不止因为发现了一座金矿,更是因为这是日本海域的金矿。

只可惜限于飞船的采矿能力,每年最大也就这点产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