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十四节 詹天佑

大国崛起1900 第五十四节 詹天佑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载沣最后同意杨潮修建烟台到潍坊的铁路了。

因为杨潮既不用借洋人的钱,也不用洋人的人,修建一条完全中国人修建,中国人运营的铁路,这在他看来看不出什么坏事,虽然操之于商贾之手,但总好过操之于洋人之手,毕竟商贾可没有坚船利炮,能够威胁到朝廷。

毕竟载沣也不是慈禧那个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老妖婆。

同时载沣立刻就按照杨潮的要求,发电报到天津,命詹天佑即刻进京。

詹天佑这个人,在后世的中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可是在清朝,却颇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他是留美幼童,1872年,才12岁的詹天佑,就被清政府选拔派到了美国读书。

从小开始接触西方科技,八年后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

后来清政府的政策反复,恭亲王在跟慈禧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作为洋务运动成果的留美幼童成了牺牲品,中途被召回。此时清政府派到美国留学的这批幼童共有一百二十人,可是因为这次召回,毕业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詹天佑。

詹天佑归国后,依然没有得到重用。如果那时候清政府就大力修筑铁路,兴办西方工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甲午之耻了。可是詹天佑被召回来后,他这个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被派到了福建沈葆桢建立的船政学堂,也不是教书的,而是学习去了。学习驾船,而且很快就上了在福建的南洋舰队,不久就发生了中法战争,南洋舰队损失惨重,幸好詹天佑没有出意外,否则中国就要少一个伟大的人物了。

直到1888年,詹天佑才得以学以致用,被清政府派到了天津,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帮工程司。

只有詹天佑参与修建了津沽铁路和津榆铁路,这两条铁路本身都没有什么特殊的,都是很短的铁路。但是在修建津榆铁路的时候,詹天佑第一次展示了他耶鲁大学的学术造诣,修建滦河大桥的时候,承修铁路的英国工程师在水流湍急,泥沙深厚的滦河架桥失败,后来又有日本人、德国人承包大桥攻城,先后都失败了。

这时候詹天佑挺身而出,说服了英国人让他试试,詹天佑用中国方法结合西方工程学,让当地工匠潜入水中作业,用压气沉箱法解决了桥墩问题,最终得以让桥梁修筑成功。

但是之后,詹天佑就在也没有什么机会,往往也就是配合洋人施工而已,直到这次授命到北京来。

詹天佑胜过洋人工程师,解决滦河大桥问题一事,在西方人中有所耳闻,在后世记入史册,但是在清朝,知道的人寥寥,因为国人根本没人关心这件事,尤其是官员中,没几个人知道詹天佑这个人。

载沣倒是对这个詹天佑好奇起来,派人查了下詹天佑的履历,这才发现,大清国竟然也有懂铁路的工程师的。很快载沣就见到了詹天佑。

“臣,帮工程司詹天佑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詹天佑见到皇帝后,毕恭毕敬的磕头行礼。

接着皇帝问了詹天佑一些问题,主要还是西方铁路的问题,问题十分浅显,无非是哪国修了多少铁路之类的,至于高深的专业问题,载沣别说懂了,让他问他都不知道从哪里下口。

因此两人之间的对话十分寂寥,很快就结束了,载沣让詹天佑在驿馆等着,说是要派他去山东修铁路,并且没有隐晦是杨潮引荐他的。

詹天佑很好奇,杨潮的名字他听说过,但是他却不认识杨潮,不知道杨潮是如何认识他的。时至今日,詹天佑依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让他扬名的京张铁路现在还没有打算修建呢。

但是詹天佑还是老实的等待着,因为他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他终于被高层重视了。

为了得到这个机会,他回国之后,足足等待了二十年了。

杨潮其实也是住驿馆的,只是他此时并不在,否则他就能第一时间见到詹天佑了。

杨潮去哪里了?

教堂!

说服载沣让他修铁路后,杨潮就谢恩离开,没想到最后磕头的时候,还被载沣瞥见他没有辫子,苦口婆心的说了一通道理,说什么‘你虽然生在南洋,长在海外,但祖制不可违’之类的,让杨潮好好续发,等头发长了,就留辫子。

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也只能答应,然后就离开皇宫,带着马腾飞一起去看孤儿。

看到大批的孤儿,虽然依然显得瘦弱,可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骨瘦如柴,脸上也有了欢笑,已经从战争中走了出来。

但是杨潮心情却有些沉重,因为他看到这些孩子,在教堂的安排下,全都严格按照宗教行为做事,很显然将来长大了这些孩子必然会是虔诚的教徒,可是他们该如何融入中国社会呢。

杨潮不由有些担忧,开始跟各个教堂交涉,作为收养孤儿的最先发起者,杨潮跟各大教堂的主教神父都认识。

这些教堂其实压力也很大,因为自从八国联军的军队撤出北京城后,他们立刻就少了一大笔资助,养活上万名儿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尽管多方筹集,可是依然无法让孩子们吃饱饭。

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同意让孩子们跟杨潮走,杨潮担忧的,教堂反而在期待,他们在期待这些孩子成为笃信的信徒,然后帮他们在中国传教。

“孩子们应该回归社会。我们应该给他们找一个父母,让他们跟普通的中国小朋友那样长大。这样对他们才是最好的。”

“可是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远离了主的怀抱。”

“您放心,如果孩子们真的跟主有缘的话,我不会拒绝他们亲近主。你们也大可放心,我会尽量帮助他们。给他们建学校,让他们接受教育。同时允许你们随时可以去看望他们。我相信你们也不愿意看到,他们将来长大了,跟中国的社会格格不入。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被义和团视作异类,最后发生惨剧吧。如果他们能在中国人中间长大,同时他们又接受了主的荣光,你们不认为他们是上帝跟中国百姓之间的桥梁吗。”

杨潮苦口婆心总算说服了几个最为虔诚的神父,最后答应将一部分孤儿让杨潮带走,但是他们要求杨潮保证给与这些孩子稳妥的照顾,要让孩子们吃饱饭,受到好的教育,直到他们成人,并且他们表示一定会定期派人去看望孤儿,希望杨潮信守承诺不与阻挠。最重要的是,杨潮必须答应,如果孩子们愿意,不能阻止他们去教堂。

杨潮一整天就周游在各个教堂中,因此错过了第一时间跟詹天佑见面,一直到晚上,这才想起了詹天佑来,急匆匆赶回驿馆。

“呦,杨大人,您可回来了!奴才都等了您一天了。”

一个小太监见到杨潮就抱委屈。

“辛苦公公了!”

杨潮很识相的拿出一包大洋,足足上百块,小公公立刻就眉开眼笑了。

“杨大人客气了。给您这些大人效劳,都是奴才们应该做的。得,奴才也该回宫复命了,那个詹天佑还在等着呢。”

杨潮立刻送走皇帝身边的红人小成子公公,接着就大踏步走进驿馆。

边走边喊:“詹天佑,詹大人!”

詹天佑听到声音的时候,刚刚吃完最后一口饭,立刻就跑了出来。

“这位大人是?”

看到穿着三品官服的杨潮,詹天佑抱拳行礼后,问道。

杨潮哈哈笑道:“在下杨潮,久仰詹大人大名了。”

詹天佑继续谦虚:“不敢当,不敢当。”

杨潮上千热络的拉住詹天佑的手,立刻就走:“走走走,跟本官去北京饭店边吃边谈。”

北京饭店不是什么好饭店,中国人不会取这个名字,北京的饭店都是什么八大楼了,十六局了之类的,不但能吃饭,还附带堂会表演,说书的,唱戏的无比热闹。

北京饭店来历奇葩,是两个法国兵开办的,八国联军驻扎北京期间,这两人就琢磨起了发财大计,先是在法国兵营旁边,后来搬到了王府井。

也不知道这些家伙是来打仗来了,还是还做生意来了。

不过一开始生意倒是不错,因为大批八国联军驻扎北京,北京城中有缺少西餐厅,西方人吃不惯中国菜,法国菜那就很受欢迎了,八国联军撤出北京之后,饭店自然就冷清下来,中国人可不去这种冷冷清清的地方。

不过杨潮跟詹天佑看到的北京饭店,也没有那么破败,因为法国人也不傻,当八国联军撤出去后,他们雇佣了不少厨子,据说还有从皇宫里跑出来的老御厨,主打中西结合,生意倒也慢慢有了起色。

当然,要抡起美食还是无法跟庆云楼那些大酒楼相比的,杨潮选择这里,图的就是那个名字,后世这里可是专门接待外宾的地方。

“詹兄,你看如何了?”

点了一大桌子菜,杨潮询问詹天佑。

詹天佑不由腹诽,他刚刚才吃了满肚子的驿馆糙米饭,现在看着这一大桌子菜,反而吃不下去。

但是詹天佑还是点头表示满意:“甚好,甚好!”

杨潮笑道:“那就好。别愣着了,动筷子吧。咱边吃边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