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十九节 港口招商

大国崛起1900 第四十九节 港口招商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这十天就来了三个人,竟然一个还不是。

那个骚包的富家公子姓李,叫做李思第,是海阳县富商子弟,他来找杨潮不是应募的,而是来谈生意的。

“李伯轩的侄子。”

“李公正是叔父。”

李伯轩可是烟台名人,西商会长是艾柯夫不假,但是这个李伯轩可是艾柯夫洋行的班头,而且两人连手经营了几十年,这才有和记洋行今天垄断烟台海运的盛况。

扩建烟台港是艾柯夫发起的,如果说洋商中艾柯夫还会出面,华商自然都是要靠李伯轩来游说的,但是派一个侄子来跟杨潮沟通,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李伯轩好大的架子,就派一个子侄来?”

杨潮佯作不悦,语气冰冷道。

这个李思第到不惊慌,慢慢站起来,朝着杨潮抱拳躬身拜道:“倒台大人息怒。”

接着不徐不疾道:“大人容禀,叔父已邀到华商百人,洋商三十。皆有意助大人修港,奈何人众不便,若都涌到道台衙门来,怕惊扰了大人。只是有人说改在和记洋行,有人说要改在大茶楼,还有人说要改在福建会馆,吵得不可开交。所以叔父让小人先来禀告一下大人,恳请大人定夺。”

杨潮这些天早把烟台的各只势力摸清了,单说搞航运这一块就分为三大帮,洋人是第一自不用说,华人中的本地人和福建人分庭抗礼,福建商帮早在二十年前就集资在这里修建了福建会馆,也是一座庙,供奉妈祖的庙宇。

要放在洋行的,自然是洋人,到茶楼去的,可能是本地人的意思,而要改到福建会馆的,自然是福建人无疑。

杨潮一听冷笑起来:“好啊。你们都可以做本官的主了。谁给你们的胆子!”

杨潮不是个喜欢以权压人的,当然以前他也没有什么权,都是被压的对象,但是他觉得有必要给这些人一点颜色看看,因为他发现,李家似乎没有太把他这个道台当回事。

李家本就是海阳富商家族,登莱青等地有很大的人脉,这也是英国人让李伯轩当买办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当了英国人的买办,又经营了二十来年,早就根深蒂固,在华洋两界里很有地位,所以李伯轩还真的不会吧以前的道台太当回事,面子上过得去就行,挟洋自重的他还不至于怕当官的。

现在杨潮是道台了,他是要在烟台干一番事业的,如果没人把他当回事,那还干个屁,所以他得压一压这里的气氛,让大家知道,他这个道台可不是一个摆设,一个专门给洋人打马虎眼的和事老。

李思第也感觉到有些不对,神色渐渐的有些紧张了,以前他是海阳李家少爷,跟着叔叔来烟台当学徒,将来就是打算接过叔叔的班的买办,在烟台这一亩三分地谁不卖他叔叔的面子,所以他此次前来,也并不是来巴结杨潮的,只是在杨潮面前露个脸,将来也好打交道,虽然说不用怕官,但是总少不了要打交道的。

李思第知道这是他叔叔找机会给他培养人脉呢,但是没想到这个道台如此不好对付。

“大人息怒!容小人说句公道话,都是那群福建佬,一个个都是泥腿子,什么规矩都不懂。所以才闹出这样的事来。要是大人不解气,大可拿了这帮人。”

杨潮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脸上有怒容。

“好一群无礼的匹夫,本官就让他们看看本官可是好惹的。就去福建会馆,本官也去,倒要看看这些福建人如何跋扈!”

李思第到底不如他叔叔,一时弄不清杨潮的心思,只能顺着道:“那小人就回去传话了。”

杨潮摆了摆手,李思第拜别,快步走出了衙门,一改来时的器宇轩昂,走的时候,弯腰弓背,异常低调。

“呵呵,好一个李家!”

杨潮心里暗道,李家虽然还比不了上海那些呼风唤雨的大买办,但是在烟台的地位,却不输给任何一个上海的买办,甚至任何一个上海的大买办都不能跟他在烟台的地位比,在烟台李伯轩就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人,而在上海那地方,很难说徐润就比席正甫差了,虞洽卿、番禹铭、胡芳锦等等一大批买办,也都不是一个不让一个。

不过说起来,李家一直都还是很低调的,以前虽然不用买道台的账,但是礼尚往来也从来不缺,这次杨潮上任,他们还送了贺礼呢,不算少也不算多,两百两银子呢。

只是不杀杀这些买办的气焰,让他们以为傍上洋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欺负人了,那还得了。人就是这样,得势的时候,容易迷失,往往不想后果,也不想想万一洋人主子靠不住了,还不得靠中国人,说到底他们对自己人没有信心,跟洋人在一块后,也慢慢变得有些小瞧国人了。

杨潮后世可是认识不少这样的中国商人的,他们跟洋人做生意之后,心里不自觉的就站在洋人的立场。有专家说这叫做文化的不自信。要搁在中国鼎盛的时代,中国心里可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成见的。

很快李思第又灰溜溜的跑来,这次他叔叔亲自出面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半老头,提着袍子一路小跑,脸上都流下汗水来。

“小人叩见道台大人!小侄不懂礼数,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李伯轩倒是比他侄子更拉的下脸,一进门就给杨潮磕头谢罪,李思第也一起跪在地上。

“李先生,怎么行这么大的礼,快起来罢!”

杨潮伸手虚扶了一下,李伯轩借机站起来,一脸赔笑。

“小侄不懂事,望大人海涵!”

弓着身子站在中庭,李伯轩满脸堆笑。

“罢了。李公子年幼,本官自然不会跟他计较。不若让他跟在本官身边,历练几年?”

杨潮笑道。

这个李思第初次见面,虽然被杨潮镇住了,但那是因为杨潮位高,老实说一开始就能在道台面前舒展自如已经很不错了,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买办子弟,虽然没有考中秀才,但也值得培养。

李伯轩一听哪里还有不答应的。

从李思第那个名字就能听出来,李家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商人家族,还是盼着子孙能够科举及第,能得到一个出身的,只是这小子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才被派来跟着李伯轩学习做买卖,将来好继续吃买办这碗饭。

不过李思第的脑子一点都不坏,相反十分的聪明,在山东这里学徒了五年,现在不但能讲英语、法语、德语,还能写会算,已经是他叔叔的左右手了。

“这,这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思第,还不快叩谢大人赏识。”

李伯轩的老脸上绽开了花。

李思第也是吃了一惊,不由大喜过望,重重的磕头。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李伯轩这样的消息精通的买办如何不知道杨潮呢,凡是有点门路的都看得出来杨潮的前途远大,既是新皇帝的心腹,又受到袁世凯这样的大员的赏识,想不发达都难。

如果他侄子跟了杨潮,那还愁不能做官吗?

“起来起来。本官面前,不需要这么多虚礼!”

李伯轩呵呵笑了笑,开心的笑,但是心里却在琢磨,不要虚礼?这是要实礼的意思?

接着才叹道了正式,既然有了杨潮的旨意,中国商人也就不再争了,就定在福建会馆,只是洋人那边还是希望放在和记洋行。

“不管他们,山东是中国人的地界,他们爱来不来。走,现在就去福建会馆。劳烦李先生通知一下洋人,来不来就看他们了。”

很快杨潮就带了几个人,新收的两个小吏和黑牛等几个士兵,赶往妈祖庙。

华商早就在这里等着了,福建人面有得色,他们在烟台也打拼的时间更长,烟台口岸开放之前他们就在这里经营了,口岸开放之后,虽然洋人有大船,但是福建人靠着小船,也保住了一亩三分地。

不过这次烟台扩建,其实跟福建人关系并不大,因为他们经营的都是帆船,进出港根本就不受影响,受影响的主要是洋人的大海船。

福建商会的会长姓龚,叫龚照清,一个五十来岁的老爷子,典型的福建人,长得精瘦,肤色黝黑,倒流回三十年,绝对是一条海上的好汉子。

龚老爷子带着一干福建商人早就在门口迎候了,互相客套了一番之后,进入福建会馆,说是会馆却是一座建筑群,里面功能齐全,既有供福建人往来居住的客舍,也有供奉妈祖的庙堂。

杨潮被迎上会馆里的大堂,早就瓜果齐备,并且沏上了上号的福建云雾。

等了没多久,洋人还是来了,毕竟扩建烟台港,最受益的还是洋人。

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直接在平时举行各种祭祀的大堂里,摆起了几十桌方桌,各色菜肴酒水一个劲的上。

艾柯夫始终没有兴致,来山东几十年了,他依然坚持吃西餐,完全对中国美食没有兴趣,茶叶算是唯一的爱好,但是他今天也无心品尝福建佬的好茶。

心里装着事呢:“杨大人,不知道上次您说的当不当真?”

艾柯夫一直耐心的等杨潮吃的差不多了,他才开始说话,旁边的龚照清也竖起了耳朵,看来他确实是比较关心烟台港的。

杨潮摆了摆手,龚照清立刻给旁边一个年轻后生一个颜色,后生立刻就张罗把桌子腾了出来。

“当真!当然当真。”

杨潮十分肯定的说道。

艾柯夫松了一口气,他在中国待久了,自然明白中国人总喜欢把话说的很满,可是说的好好的就可能变卦,再次得到确认,让他放心了不少。

但是艾柯夫还有一个担忧:“大家集资,共同管理?”

杨潮点头:“没错!”

艾柯夫又道:“只是不知道杨大人做不做得了主?”

艾柯夫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不过杨潮却很坚持:“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怎么就做不得主,各位放心去做就好。”

艾柯夫还是不放心:“大人上次说的钱的事?”

杨潮大手一挥:“还是那句话。你们尽管集资,剩下的都算我的。”

艾柯夫道:“我们西商会共筹资三十万两。如果大人愿意,海关赫德大人哪里能筹到一百万两。”

杨潮立刻摇头,海关到底被英国人掌握了,虽然用赔款控制中国海关的企图落败,后来英国人还是借给了刚刚登基的载沣一笔巨款,条件相当优厚,只有两分年息,但是借款合同中规定,偿还期内不得变更海关制度。

而这是一份一千万英镑,三十年期的贷款,也就是三十年内,英国人还可以保持对海关的控制。

其实英国人实在是杞人忧天了,载沣才不会更换赫德呢,赫德虽然是一个英国人,但是在中国四十年了,各种平衡玩的极好,而他经营的海关确实卓有成效,各项制度十分完备,并且做到了廉洁,海关是公认的中国最廉洁的政府部门。

不提这个,仅凭每年能给清政府上交三千万两关税,载沣就没有理由动赫德。换任何一个官僚上去,估计这笔钱还不够挥霍的。

只是海关被英国人掌握了,杨潮就不想让海关掺和了。

“不不,这次是商办,不用官府介入。就只我华洋商人出资,自己经营。”

杨潮又转头问龚照清:“你们福建商会能筹多少?”

龚照清道:“我们本小利薄,比不得洋人,只有十万两。”

杨潮点点头,福建商人每年到烟台的大小船只七八十艘,主营福建特产茶叶、纸货、红白糖、木材等产品,以及烟台所产鱼类、豆饼等贩运业务,每年的进出口也就是三百来万两,利润撑死了不到三十万两的样子。

相比烟台海关每年三千万两的贸易量来说,福建人的业务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但能在洋人的夹缝中抢到这么大的份额,依然证明了福建人的能量。

“那你们呢?”

杨潮又问李伯轩。

李伯轩代表本地商人立刻站起来道:“我等筹资也是十万两。”

好吧,烟台本地人确实没什么魄力,说白了他们跟福建人不同,福建人是要在洋人嘴里抢食,他们不用,他们靠着洋人做生意,同样大赚特赚,所以洋人的买办也是当地华商的首领。

“那好。不知道艾柯夫先生的招标联系的怎么样了?”

杨潮又问艾柯夫,筹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找人来建设啊,大型现代化港口建设,中国人还没有经验,只能委托给洋人。

艾柯夫立刻道:“已经跟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多家治港公司联系过了。其中英、德和荷兰治港公司开价最为公道。”

杨潮摆手道:“交给荷兰人。让他们尽快派人来签合同,尽快进入实地测量。”

英国人对烟台积极这可以理解,这里有他们大量的利益,而且扩建烟台港,压制德国人在山东扩张这种事,可不是杨潮一个人感兴趣,英国人同样感兴趣,只是碍于八国联军之后,他们跟德国人达成了协议,允许德国人在山东扩张利益,当然他们也没有办法拒绝,这个时代可不是只有大英帝国一家说了算了。

德国人感兴趣,那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纯粹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让他们来修,恐怕等青岛港口全部完工后,烟台港都无法投入运营。

所以杨潮想都没想,直接交给荷兰人做,这些小国,虽然也是工业强国,但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其实已经退出了世界大国的舞台,只谋求有些经济利益罢了。

艾柯夫道:“按照杨大人的要求,荷兰治港公司设计了一个,可以停靠一万吨级轮船,年吞吐量一千万吨货物的港口方案,要价四百万两。”

四百万两,一听和数字,在场众人都不由惊呼,艾柯夫却一脸期待的看着杨潮。

四百万两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山东一年的财政也没这么多,但是很显然,就是山东有这么多钱,也不可能一下子全砸到港口上来。

但大家只看到杨潮很随意的说道:“那就这样了。你们共同筹资了五十万两银子。剩下三百五十万两,本官全包了。”

众人已经不惊讶了,只是好奇,好奇杨潮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

一天了,还是五十来个推荐啊,大家给力一点嘛。让我找个理由加更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今天还是三更吧。存稿已经有八十万了,大家不用担心发不出来,尽管投票吧。哪怕一天十更都撑得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