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十二节 义和团运动

大国崛起1900 第十二节 义和团运动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法尔肯海恩晋升为少校,继续回到青岛任职,目前已经是青岛驻军的参谋长,在青岛仅仅在总督之下,但是总督对军队的统辖只是名义上的,不可能亲自带兵,所以整个青岛驻军的日常事务都是法尔肯海恩在做。

华勇连则交由沃纳上尉来做,但是现在杨潮横插了一杠子,而且看起来还做出了成绩,这让沃纳上尉不由的感到了压力。

回营的士兵慢慢的再次适应了军队的生活,掌握的军事技能也没有丢掉,不到一月就赶上了其他士兵的水平。

可是不久,突然军事训练量猛然增加,在各级德**官的带领下,除了日常训练之外,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实弹训练,三天进行一次战术演习,布置一个机枪阵地,打打小型冲锋,步兵对骑兵,步兵对步兵,骑兵对骑兵之类的实战对抗。

原因是义和团运动。

北方的情况很混乱,山东的义和团虽然被袁世凯铁血镇压,但是被打跑的山东义和团,纷纷北上京津,慈禧太后在仇视洋人的大臣的劝说,还有洋人想扶持光绪对抗她的谣言下,对洋人十分恼怒,一月的时候,发布了维护义和团诏令,直隶地区官府开始扶助义和团,义和团在这一地区如同秋后草原遭遇野火一样,很快就汹涌的燃烧起来。

于是北直隶到处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物,北方几乎失控,甚至连清政府的衙门也有被义和团占据的。涿州府衙被三万名拳民占据后,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

仇视洋人、洋事、洋物的刚毅回京后,刻意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等一向站在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对立面的保守权贵们也异口同声的主张扶持义和团,向洋人开战。

朝局让西方人感到有不可收拾的感觉,并且担心义和团最终会攻击使馆区,英国公使窦纳乐首先行动起来。

5月28日,窦纳乐要求泊在大沽附近的17艘外国战船增援,337名外国水手及陆战队员5月31日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京,防卫使馆区,另外89名德国及奥国陆战队员6月3日抵京。

洋人的行动让慈禧也感受到了威胁,他生怕洋人再一次打进北京城,用武力扶持光绪,害怕失去权力的慈禧也做出针锋相对的举措,6月9日,慈禧调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进城。6月10日,任命跟义和团关系密切的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载漪运作下,义和团拳民于同时开始大举入京,人数很快就超过了十万人。

与此同时,北京外国使馆对外通讯断绝。

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军所杀,被开腹剖心,驻天津的各国领使组织二千人的联军,由英国的海军司令西摩尔带领,乘火车增援北京十一国公使馆。

因为铁路被拳民破坏,西摩尔受阻于天津城外的杨村、廊坊一带,与清兵及义和团展开战斗失败,是为廊坊大捷。

6月13日,义和团进入内城,当天烧毁孝顺胡同亚斯立堂、双旗竿(今外交部街西口外)伦敦会、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东堂、灯市口公理会、东四五条西口的美国福音堂、交道口二条长老会、鼓楼西鸦儿胡同长老会、西直门内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胡同基督教堂、石驸马桥安立甘会、宣武门内天主教南堂共11所教堂。

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有少量法兵保护的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拳民在北京放火烧掉教堂和一切与西洋有关的事物。

6月15日,军机处曾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及山东巡抚袁世凯速入京,而两人却始终没有动身。

北京城一步步被载漪等保守势力勾结盲目反洋的愚昧实力统治,而代表开明的洋务派,却保持了沉默,没有介入此次事件的任何意思。

北京就这样一步步恶化。

消息不断的传回青岛,任何说法评论都有,但是德国人总体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很多人倾向于冷眼旁观,只专注自己在山东的一亩三分地,精心经营青岛要紧。

因此德国除了派出在天津的少数陆战队之外,青岛的驻军并没有行动,也没有行动的意思。

但是随着事态的恶化,德国人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波及,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清政府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身亡。

于是青岛的局势一下子紧张起来,军官纷纷脸上带着激切的神情,认定德国要跟中国开战了。

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没有因此而先向清政府宣战,反倒是慈禧老太太颇为有种,率先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

这是一种令愤青亢奋的壮举,但杨潮却感觉这是一种歇斯底里的老太太脾气。

傻子都看得出来这仗他玛不可能打的赢,除非清军化身志愿军,否则怎么可能硬憾世界联军?显然慈禧老太太认定了洋人想废了她扶持光绪,与其被洋人赶下台,她宁可拖着中国一起死。

老太太显然想爽一把再死!

“慈禧太后老佛爷向十一国宣战!英法公使表示,打下北京城,只需要七天!”

营房之中,杨潮捧着从天津印刷出来的德文报纸,在给营房中的士兵们读着,这些士兵都听的极为认真,脸上露出各种神色来,极为复杂。

很多人心里肯定在嘀咕,我大清又跟洋人打仗了,那他们这些给洋人当兵的人算什么?给洋人当兵,士兵心里肯定是有某种身份认同上的混乱的。

他们没人说话,没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甚至他们自己都很混乱。

“兄弟们,大清跟洋人又打仗了!也许我们也会被派到北京打仗!”

杨潮收起报纸,向华勇连的士兵们说道,没有人回应。

杨潮每天都会给这些士兵念报,每天训练完,吃过饭,临睡前,杨潮都会给他们送汤,趁着他们喝汤的时间,然后给他们读读报纸,增长增长见闻。

虽然依然是小事,可是士兵们对杨潮更尊敬了,因为他们知道,杨潮这样的大人物,在用心对待他们,这种小小的感动,对比德国人对他们的漠视,很容易就让他们分辨出来,这座军营中到底是谁真心对他们好。

只是往日读报这些人都很热心,听完新闻还不忘讨论个半晌,但是今天都很沉默。

“杨先生,洋人会让我们去北京跟朝廷打仗吗?”

许久,黑牛突然在一片沉默中发声,只是他的声音中,也带着一种迷茫。

杨潮摇摇头,没回答,摆摆手:“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都散了吧,回去睡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