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七百五十三节 双倍美国

大国崛起1900 第七百五十三节 双倍美国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罗斯福和丘吉尔离开海南,奥运会也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们两人并没有离开中国。

而是受邀去上海参加富强党宣传影片的首映式。

富强党号召全国的支持者都要看这部电影,电影票收入将用来作为竞选经费,凡是看了这场电影的观众,都是为让正确的政治势力领导国家做出贡献的负责人的公民。

这种宣传已经做了几个月了,首映式算是宣传收官之战。

首映式很隆重,上海的电影明星,什么蝴蝶了,周旋了,白虹,郑小秋,杨耐梅,阮玲玉等等明星都来捧场,上海市长、青帮老大、梨园泰斗纷纷出息,彰显了富强党在这一代的势力。

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参加,更是让这个首映式,成为轰动性的新闻,宣传极为成功。

李富安和王求亲自接见二人,并且陪同他们在包厢中看完了电影。

罗斯福和丘吉尔本来只是给李富安和王求面子,可是当他们开始看电影后,却立刻变得沉默起来。

影片开篇,导演里芬斯塔尔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富强党首任理事长杨潮,那段内容里芬斯塔尔几乎毫无保留的放映了出来,大概她认为胜在真实,不需要剪辑吧。

这个开头就让罗斯福和丘吉尔看到了一些名堂,因为杨潮在大肆批评欧洲文明,批评欧洲文明就是批评美国文明,尽管美国总是在宣扬美式文明高于欧洲,但那不过是为了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宣传而已,他们自己知道,美国文明来自欧洲,一脉相承。

杨潮批判的有理有据,这一百多年,欧洲人确实把战争带到了全世界,这无法否认,现在中国代表一切曾经被欧洲人欺压过的民族,发出了声讨欧洲文明的声音,并且要求欧洲文明向印度文明,向中国文明,向全世界最优秀的文明学习,显然这种论调,会极大的助长被欧洲文明压迫了几百年的落后民族,会让他们从心里开始生出反抗欧洲的念头,因为杨潮告诉他们,欧洲人并不比其他任何民族更优秀,更高贵,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和非洲的黑人,都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

知识界如果看到这些内容,显然他们是会反思的,因为这个时代正好是欧洲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是欧洲文明灯塔最暗淡的时代,事实上,欧洲文明已经从过去的民zhu思想独大,演化到了法西斯、gc主义和民zhu主义三分天下的时代,这时候中国人站出来,发表这种感念,别说其他落后民族了,恐怕就是欧美的知识精英都会认同的。

两人算不上纯粹的知识精英,都是传统的政治世家出身,所以他们更多的以政治的目光看待问题,他们很清楚,杨潮这种人物,无论在谈论经济,在谈论军事还是在谈论文化,核心目的都离不开一个政治。

他们很容易就判断出,杨潮在从文化层面,从这种能够直达人的心灵,干扰人类思想的层面出发,已经向西方发出了挑战。

挑战他们不怕,但之后的内容,却让他们开始心惊。

一座座巨型工厂,其中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比美国还要先进,显然中国人没有浪费经济危机的时间,美国人在修建大坝和公路的时候,中国人不但在做同样的事情,而且完成了机器设备的更新。

他们又看到一条条密集的铁路,罗斯福和丘吉尔知道中国的铁路里程在这些年拼命扩张之下,已经达到了20万公里,连大西南都完成了双线建设,蒙古高原上的铁路都是复线,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人的数据只统计了干线铁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整个东部发达地区,中国人在每个省内,基本上都做到了县县通铁路的壮举,这让中国的铁路里程比干线翻了一倍。

德国铁路里程6万公里,已经是欧洲最为密集的铁路网了,可是德国的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中国一个大点的省,也就是说,德国的铁路网,其实相当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省内铁路,意味着中国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上,已经不输给德国了。

整个中国加起来,在铁路这一项上,已经跟美国不相上下了,如果考虑到中国的铁路需要翻山越岭,而美国的铁路网大多数都在平原地区,需要翻越的山脉少之又少的话,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就实在太让人惊恐了。

铁路网之后是公路网,从32年开始,经过8年多的建设,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基本上已经将除新疆、青藏和蒙古地区之外,主体地区的所有省份都联通了起来。总里程数超过了10万公里。

然后又有渤海隧道,长江大桥,青藏铁路,西伯利亚油气管道,还有粤赣运河、大运河改造项目等等这些即便是在美国都少有和没有的超级工程。

最后镜头落在了最后收官阶段的大西南水电系统上,大多数大坝已经开始发电,规模宏大的水利电站,绝大多数都跟美国最大的胡佛大坝和大古力发电站一个级别,而美国也只有一个胡佛打败,一个大古力大坝,而中国像这样的大坝,拥有100余座。

中国人公布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中国光是水电,每年就能发电3000多亿度以上,而美国此时的发电量才1700多亿度而已,一个三峡几乎就相当于两个美国的发电量了。再加上火电、天然气发电等电厂,中国的发电量几乎相当于三个美国了。

这些电力中国人显然是不可能消耗完的,但是却让他们拥有美国三倍的动力能源,一旦有需求,他们可以大规模的扩张他们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几乎不会受到动力制约。更让两人感到震惊的是,影片结尾那大大的“六万万人”四个字,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劳动力。

六万万人口,世界最庞大的铁路运输网络,河流运输网络,发达的重工业,加上廉价的电力供应,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工业规模,如果他们有意愿,能扩展到什么程度?

这至少是一个拥有美国两倍实力的国家!

看完四个小时的绵长宣传内容后,罗斯福和丘吉尔深色凝重的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深深的忧虑,这样的中国,邀请他们进入欧洲,真的合适吗?

请输入正文(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