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百七十九节 重工业基地

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七十九节 重工业基地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山东人口已经到了七千万,成为仅次于四川的第二大人口大省,而且工业发展比较早,人均收入颇高,城市化程度也最高,已经到了35%,经济危机之前,城市化速率很高,要不是这次大危机恐怕都快到一半了。

巨大的城市人口,这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东北轻工业品的最重要的市场,渤海隧道通车之后,东北到山东距离缩减一千多公里,这对于单价本就不高的东北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东北正要对渤海隧道极为重视,奉天、吉林、黑龙江以及乌东和黑北五省省长全都到位。

但不仅仅如此,另一个原因,就是东北经济实在是不景气。

东北是第二大重工业基地,但是跟山东的重工业相比,却显得粗放了一些,他们规模庞大的钢铁工业,可是主要以生铁和粗钢为主,不像山东早就转向造船用钢和特种钢铁了。

这种粗放式的重工业,在繁荣时期,效益还算丰厚,一旦遭遇经济危机,抗风险能力太差,经济危机一爆发,几乎所有的钢厂都开始亏损,接着就是减产和破产。

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东三省的几个省长统统换了一茬,但谁上台接手的都是一个烫手山芋,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见到总统米青和总理杨潮之后,东三省官员一个劲的哭诉,显然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而他们哭诉的也十分有道理,因为全国各地都得打了国家项目的支持,唯独东北没什么动静,就算改造旧城项目,东北得到的照顾也最少,因为发展的晚。反而方便统一规划,加上东北富庶,所以东北的城市基础设施本就比较好。

而国家投资兴建大西南水电项目,一举就能让西南三省成为电力工业重地,在江西修建粤赣运河,大运河改造工程更是能惠及从山东以南直到长江的整个江苏。以及大半个浙江,从苏北徐州到长江这一段,改造完成后,直接可以通行2000吨级船舶,轻松组编一万吨的驳船没有问题,等于是给江苏在修建一条纵观铁路,还是最高标准的铁路,而对于浙江则让宁波海港跟运河相连,江海互动前景广阔。

其实东北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都很好,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土地肥沃,同时还有渤海湾、日本海的漫长海岸线,还有沙俄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当年杨潮除了建设山东外,东北是第二个建设的地区。

但是劣势很也明显。海岸线漫长,但是每年有半年日本海方向的港口是冰封的。别说庙街的港口,就是海参崴冰封时间也长达半年。而且孤悬关外,自身几乎就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无法跟内地联动,发展后劲乏力。

所以东北正要想得到更大的支持,希望国家能给他们投建大型项目。

国家的大项目可不是胡乱砸钱。那是杨潮设计的国家整体效率提高的大局,大西南是人家有那个条件,江西水系跟广东水系在分水岭只有十几公里距离,这些都是自然条件,是老天爷给的。东北可羡慕不来。再说,东北的水运其实并不落后,他们不需要修建什么运河,从康熙那会儿,辽河就是黄金水道,直接从营口能逆流而上到达吉林。选择则有600公里可通轮船的水道,通过浑河和太子河,奉天、本溪、铁岭、抚顺和辽阳城市带都能通过轮船直达海口,河海联运极为通畅。

另外黑龙江、乌苏里江的通航条件也都比较优良,只有冰封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水运也不是东北正要争取的,他们争取的是类似山西那种火电项目。他们认为东北煤矿资源丰富,也有条件发展火电。至于水电,东北虽然有辽河等大型河流,可是水电开发条件却不好,第一是平原落差太小,无法拦河建坝,第二是每年都有封冻季节,对电力供应要求稳定的特点不符合,所以东北水利建设最合理的是防洪和灌溉,没有发展水电的条件。

东北的煤炭资源倒是可以建设火电,可问题是买给谁?距离上距离关内太远,不如山西位于中部,方便向周边省份送电。因此东北火电应该立足自给自足,就像他们的地理位置一样,自成一体。

“东北人口现在还不到1亿吧?”

杨潮叹道。

东北人口高峰期已经超过了1亿,可是大都是移民,经济危机爆发后,大量移民都迁回老家去了。

“东北目前的经济,除了奉天周边的重工业地带外,其他城市主要以轻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为主,我没说错吧?”

杨潮又问道。

东北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条件太优良了,因此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这种条件太适合发展食品工业了。所以食品加工业极为发达,大连经济危机之前有榨油厂100家,安东这方都有30家,资本额以千万计算,每年东北豆油出口100万吨。哈尔滨的面粉厂有30多家,整个东北更是多达300家以上,东北面粉供应了北方大城市三分之一人口的口粮。

而且东北有利的一点是,不是某一个城市发达,而是整体发展都不错。

作为经济中心的奉天,经济体系比较完善,火柴、酿酒、食品、饮料、服装、制革、机械、肥皂、蜡烛、印刷、烟草、建材、造纸、电力等工业都有。

单像安东这种小城市甚至小县城,都有自己专营的产业,比如安东有丝厂50多家,机器设备1万多台。西丰县这种县城也有丝厂40多家,机器设备5000多台。盖平、海城各有丝厂12家,机器9000台。营口的织布厂有近百家,还有织袜、织带、毛巾等等工厂。

以奉天为中心,发展出了不少专业分工的工业城市,比如哈尔滨的面粉和榨油两个产业占哈尔滨工业总产值的80%;大连榨油业占当地工业的90%;长春的面粉工业占总工业产值的75%;齐齐哈尔的酿酒业占总工业产值的42%。

可以说东北的轻重工业搭配均衡,工业化全面发展,工业格局相对健康。

“现在消费市场已经开始恢复,我相信东北经济很快就会恢复的。”

杨潮对东北经济发展抱有信心,因为消费市场不是在恢复,而是杨潮担心的都在压制,生怕引起通货膨胀,在各种调控之下,依然在慢慢恢复,一年之内就能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状态,毕竟日薪不是白白提高的,那时候就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大风口。

但是看到东北正要失望的神色,杨潮突然心中一动,美国政治是资本家和平民,是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在相互博弈和妥协中发展前进,中国政治却更多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如果地方不能从中央得到实惠的时候,很难说不会出现离心力,挑战大一统原则,割据还不至于,但在各种政策上,消极抵制,甚至对抗,却不是不可能。

出于政治考虑,也不能在这个艰苦的时刻,中央忽视地方诉求。

想到这里,杨潮看了看米青。

“大总统,您看是不是这样,东北经济确实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中央免除东北工业企业三分之一税收,用来鼓励他们更新设备增强竞争力。”

米青很聪明,立刻领会了杨潮的意思,点了点头。

“就这样办吧。”

东北政要这才露出喜色。

这些年随着中央权力加强,主要是在潘逊手中将中央税收比例提高到了跟地方对半的程度,过程充满了博弈色彩,利用中西部贫穷省份的支持,在国会惊现的通过了这样的税收分配比例。

说起来很怪,在平稳的社会,越是落后的地方,就越是支持中央增加权力,越是富裕的地方,越是希望中央少干涉,原因很简单,穷地方更依赖中央的支持,如果没有中央的财政倾斜,中西部地区有一大半省份现在都不可能完成义务教育。

杨潮接着又道:“当然,你们也不能完全指望中央,你们地方政府也要拿出相应的减税政策,我建议你们也免除三分之一的税收。当然这些减免的税收是作为专项资金的,必须让企业拿出更新设备的票据来核实才能抵税。如果东北工业都能更新了设备,目前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

杨潮的目的当然不止是经济上的,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量,东北的工业体系很齐全,如果能将整体设备都更新一遍,竞争力就能提高一个层次,尤其是重工业整体实力的提升,那意味着综合国力的强大。

后世只看到纳粹上台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却没有考虑到这个发展的基础在哪里。

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长达十年时间,最多只有三四年正常发展,那是在道威斯计划的支持下的短期繁荣,很快就又遇到了经济危机,经济立刻就被打回了圆形。

但是别人忽视了,正是这四年时间,让德国重工业整体完成了设备更换,可以说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德国的机器设备相比英法更新,更有效率。

纳粹上台之后,德国才能顺利的开始进行军事准备,如果没有道威斯计划的普遍,德国工业设备普遍还是一站之前的水平,恐怕无论纳粹多么毒菜,也不可能调动起足够的技术力量。

如果在二战之前,能让东北工业整体完成设备更新,那对二战之中发战争财也好,武力介入也好,都是一个坚强的支撑。(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