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百六十七节 渤海大隧道

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六十七节 渤海大隧道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最后商定,还是留给人家营口人,营口经济算不上发达,但也不是穷地方,毕竟是东北第一个开放的港口,跟天津、烟台一起过去长期并列为北方三大港口,只是这些年随着青岛、大连等港口的发展,营口已经排末尾,成了老五了。

当然也兼顾了奉天和四川的态度,三方各出了一部分钱,四川人捐献一座庙,就在龙死的芦苇塘中给它起一座庙,叫做龙子庙,跟重庆的龙王庙相对,奉天府则捐献了一套特制的大玻璃缸,将龙骨密封在其中。

得到的好处就是,营口同意每年可以在奉天展览三个月,在朝天门码头的龙王庙每年庙会的时候,送去展览。

一举三得,各得实惠。

这条龙的出现,让杨潮发现他又可以打打主意了。

杨潮就任总理后,经济形势持续稳定,虽然还谈不上什么明显增长,但是起码没有崩溃的迹象了。

杨潮不顾张家傲的反对,再次采取了米青那套不计后果的赤字政策,去年财政赤字达到了500亿,今年将增加到800亿左后,这已经远超国民生产总值了。

中国现在国民生产总值去年计算是450亿两,已经接近经济危机之前的460亿两了。

即便这样,按照黄金计价,中国已经上升到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可惜杨潮没当回事,原因很简单,不是中国变强了,而是美国人让美元缩水了。

美国经济危机之前的经济总值是1000亿美元出头,其中工业产值差不多800亿,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工业国产值比例,工业占绝大部分。而中国危机前是460亿两银子。当时的比价是600亿美元,比美国人差多了,其中工业产值才400亿美元,经济繁荣时期跟美国的工业差距并没有缩小,因为中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美国人也在疯狂发展。

黄金计价变了。但能影响到工业的实际产出吗?能影响到钢铁、煤炭、机床的生产数量吗?显然不能!

有时候在价格失真的情况下,对比那些大宗商品的产量,反而比较真实。

而真实的情况是,中国去年钢铁产量才2300万吨,比巅峰时期的6000万吨,差远了。美国人还保持了4000万吨的规模呢。倒是煤炭比美国高一些,美国1亿吨,中国2亿吨。

可即便这些大宗商品的数据,有时候也不能反映出两国真实的工业实力。因为美国人二战时期就能将煤产量疯狂的扩张到5、6亿吨的规模,同样的道理,他们的钢产量能轻易达到600万吨,7000万吨,甚至8000万吨,他们的经济是萎缩了,但是产能还放在那里。

因此往往保持了一个巨大的产能很有必要,哪怕危机期间收缩产量。可能力是存在的,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爆发出来变成国力。

就好像美国汽车生产下降了80%。但一旦有需要,一年生产1000万辆汽车,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个数字,很多国家即便到了21世纪,也追赶不上。

所以现在即便是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对中国经济也是远远不够的,趁着美国还要在萧条之中挣扎几年,中国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尤其是重工业的规模,必须在二战之前。超过美国,不是超过现有的产量,而是超过他们的潜能。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到二战爆发的4年间,要将现在的重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一倍,每年的增长必须保证在20%,这好像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苏俄模式了,其他模式都不可能达到。

杨潮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并不觉得苏俄模式就没有好处,起码在速度上无与伦比,其实只要不过分的强调重工业,还是可以借鉴的吗,改开之后的中国,不就是这种模式。

所以在发展重工业的时候,杨潮可不想荒废轻工业,纺织工业已经无可救药了,随着盲目的满足人民的收入增长需求,每天1两的工资收入,会让国外纺织品打的中国纺织业没有任何机会,除非像美国那样,关起门来自己搞,但中国可以对美国封闭市场,对英国封闭市场,对欧洲一些大国封闭市场,但是能对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封闭市场吗?当小弟无法从老大这里吃饱饭的时候,谁还会跟着你!

日本、朝鲜拼命压榨自己的女工的时候,中国坚持了日薪一两基本上就废除了自己的纺织业武功。

但轻工业还有一个大项,那就是食品工业是日本朝鲜做不了的,因为他们太小,没有那么多土地,根本搞不了食品工业,他们尚需要进口大量粮食的时候,这一切都不用提,中国不但能发展自己的食品工业,甚至还能向这些国家出口呢。

问题是单单一个食品工业,是不可能为重工业提供足够的市场的,他消费不了那么多的电力,电力工业就发展不起来,他消耗不了那么多的机器设备,机器制造业甚至冶金行业就发展不起来。

所以到最后,重工业的市场,依然需要另想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国家投资!

但问题来了,国家没有上限的投入重工业,巨额资金引发的通货膨胀怎么控制?

张家傲反对的就是这一点,杨潮目前还没看到通胀的危险,但是有必要的时候,他还是想控制一下重工业的消耗的,既然无法开源,能做到节流也算成功。

问题是很多目前的国家项目,都不是能节流的玩意,别说节流了,很多项目甚至连最终的预算都很难预计,比如渤海大隧道项目。

茅以升的施工方案是,用炸药在海底进行爆破,将海床上的礁石之类的东西炸成碎石,然后通过施工平台上的大型挖泥船抓斗,将这些碎石之类的掏出来,如此建设成一条基槽,接着在基槽上铺设标准碎石,还要每隔50米左右,打下一根固定混凝土桩基,然后在基槽上面安装预制隧道。

可是这样的施工速度,一天前进2、30米,有时候还不到,对于一条120多公里长的隧道来说,光是完成隧道对接就得十几年时间,加上后续的施工,20年内都可能无法通车。

这个花费实在是太巨大了,杨潮是坚决要修建的,所以花费不是问题,但如果能节约一点的话,还是很乐意的,以前不敢去做,那是因为不好解释,现在不同了,不是有龙吗,在龙的帮助下,施工速度就不是问题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