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七十九节 惨败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七十九节 惨败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杨潮确实给罗斯福惹了一个大麻烦。

不是他给罗斯福抹黑了,而是他攻击了罗斯福的竞争对手胡佛总统。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抗战时期,日本报纸大骂某个中国将领,那么这个将领肯定会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毋庸置疑,此时在大批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美国人心中,中国就扮演了日本人在中国人心中的角色。

杨潮游说米青以中国政府的名义表达了对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支持,同时发动了富强党的媒体,包括传统的报纸和新式的广播,不断的表达对胡佛总统的不满,翻出了当年胡佛欺骗清王朝官员,用及不光彩的手段窃取开滦煤矿的事例,还翻出胡佛参与过贩卖华工的卑鄙生意,坚决反对美国人选出这种货色来当总统。

富强党的媒体报道,很快就被中国各大媒体转载,一时掀起了一股黑胡佛的舆论浪潮,显然美国人不可能注意不到这个动向,美国报纸也通过西方媒介,转载了中国媒体的报道,自然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美国人的种族主义情绪是具有普遍性的,大量白人种族主义不但不以胡佛参与过贩奴一般恶劣的华工猪仔贸易,还用欺诈的手段在中国聚敛财富的行为为耻,反而为此公开叫好,引起了中国媒体的反击,谩骂、威胁、恐吓各种论调在各种层次的报纸上颈项上演,富强报这种有档次有身份的报纸则对美国表现出来的种族主义发表了批判。

而美国人的报纸则大肆嘲弄中国,从历史文化,到政治现状,无不加以批评。美国人将拥有长久历史的中国比作僵尸,将中国称为僵尸国。将中国的政治制度,批评为对美国政治拙劣的模仿,对杨潮效仿华盛顿的行为也大肆嘲讽,也看作是小丑一样的模仿秀。

美国种族主义舆论让中国舆论大火,两国隔空对骂,甚至都上升到了国家层次。总统米青公开批评美国是一个毫无自己的文化,也不懂得尊重文化的粗俗社会,如果美国人学不会尊重文化,美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没先到此时罗斯福站了出来,立刻展现了他良好的口才,他反问道,难道现在美国还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那么他很乐意有机会让中国看看,什么是美国的影响力;他还讽刺中国总统。竟然说美国没有自己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没有文化。

之后罗斯福扛起了**的大旗,一改当初对要改善中美关系的态度,开始频繁发出**言论,大谈美国人优先论调,承诺要继续提高关税,恢复美国工业,提高美国就业率。恢复美国的繁荣,美国的影响力。美国的文化。

同时他还将矛头对准了胡佛,表示胡佛的政策完全失败了,在胡佛先生担任总统的时候,连中国人都可以蔑视美国没有文化,显然胡佛先生最适合的工作地点并不是在白宫,也许他再次去中国贩运华人奴隶才是更适当的职业。

罗斯福的言论让杨潮瞠目结舌。这还是他印象中那个彬彬有礼,很有教养的美国绅士吗?

杨潮不由感慨,罗斯福果然是一个政客,一个最纯粹的政客,但确实是一个厉害人物。为了当总统,转换态度的速度那么快,那么从容,可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杨潮也对这个人的忌惮更深了,杨潮很清楚,从罗斯福的叔叔老罗斯福开始,美国政治精英就开始发起了对经济巨头的权力之战,老罗斯福退出了反垄断法,这部法律后来肢解了洛克菲勒的石油托拉斯,后来小罗斯福还会以此为根据,拆散摩根财团。

在打击美国经济巨头的过程中,他们不惜利用犹太人的力量,美联储的主席是美国总统任命,国会通过的,可是每一个美联储主席,基本上都是犹太人。

为什么?

犹太人有长久的跟权力合作的传统,历史上他们依附于西方的君主,最成功的犹太商人往往都是各国的宫廷商人,在各国君主的保护下,犹太人才能得到居留权。

而美国经济巨头,以摩根为代表,却是有反犹情结的,小摩根始终排斥犹太人进入哈佛大学的董事会,他表示‘犹太人总觉得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总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样’,让人很反感。

可美国总统偏偏就每次都利用这些犹太银行家帮他们做事,不但在金融领域借助犹太人势力,在工业领域同样如此,从威尔逊到小罗斯福的所有美国总统,都将美国战时工业的大权交给犹太投机家巴鲁克。

当然他们也做出了妥协,比如美联储主席是有摩根银行背景的银行家,巴鲁克跟美国许多大亨关系莫逆,但这些都是犹太人却无误,都愿意跟政府合作却无误,可以说美国政府对犹太人的支持,是出自对本国经济巨头的深深戒备心理。

从老罗斯福开始吹响的号角,之所以到了小罗斯福这里,才得以最终实现,让政府的力量彻底压过经济巨头,不是小罗斯福比老罗斯福厉害,而是小罗斯福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机会,那就是美国经济大危机。

小罗斯福通过新政,大大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强硬的干涉经济活动,最后通过推动美国进入战争,从而彻底的培养起了一大批依靠政府权力才能挣钱的军事工业巨头,彻底的扭转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所以二战之后的美国,不但不是经济巨头控制政府,政府不但扭转了劣势,还通过杜邦、波音等新的军事工业巨头,将经济力量控制住了。

虽说机遇很重要,但是人也很重要,如果不是罗斯福这个人,换成胡佛这个坚持自由经济的家伙,美国怕是根本就没有机会摘取二战的胜利果实。

“不能让这家伙上台!”

杨潮心中暗想着,但是发现自己手里可打的牌太少了,由于排美的关系,中国跟美国几乎断绝了一切往来,双方都在对方没什么影响力。

影响不到美国,谈何干涉罗斯福呢,前面倒是打击了一次,结果不但没有压制住罗斯福的势头,反倒让他加以利用,更增加了自己的威望。

杨潮甚至都动用了暗杀此人的念头,最后还是放弃了,换一个美国总统谁敢保证不会做的比罗斯福更狠,而且这种没有节操的事情,杨潮并不喜欢干,罗斯福能力强,也不过是对手的战斗力更强罢了,胜利归根结底是需要自己强大,而不是对手太弱来保证的,放一个强大的美国做对手,也未必是坏事。

杨潮于是不再干涉,看着罗斯福连最纯粹的种族主义者都拉拢到了身边,成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胡佛大势已去。

3月4日,罗斯福成功高票当选美国总统。

这不是个好消息。

但是同时又传来了苏俄再次进攻新西伯利亚,结果苏军大获全胜,将高尔察克集团军队近乎全歼的战绩。

苏俄之所以大获全胜,是因为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起到了作用,他将苏军600多辆能开动的坦克都派了出去,兵分两路,在大批步兵配合下,从南北两翼向新西伯利亚背后迂回。

成功切断了新西伯利亚北到托木斯克,南到口岸城市巴尔瑙尔的铁路线,并进一步向新西伯利亚背后迂回,要彻底切断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的联系。

高尔察克此前的对策是固守新西伯利亚,与苏军进行攻防拉锯战,先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然后进行决定性的反攻,赢得最后的胜利。

可没想到苏军没有正面攻击新西伯利亚的防线,反而正面采取牵制,两翼迂回。

高尔察克等人不能任由苏军采取大范围机动切断他们的后路,于是开始回防,分兵保护铁路线,结果跟苏军坦克部队发生了野战,在苏军步坦协同的打几下,高尔察克军队瞬间被击溃,只有高尔察克一连派出三次援军,可都无法打通交通线,然后军队开始崩溃了。

高尔察克的军队打不过苏军并不奇怪,苏军是一支刚刚经过一战、内战洗礼的经验丰富的大军,而高尔察克手中却掺杂了大量的新兵,这的军队在战斗意志上不可能跟苏军相比,而且人数只是对方的一半,就这一半的兵力中,还有半数都是女兵,于是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发生崩溃。

在被切断了四面铁路交通之后,对西伯利亚大铁路极为依赖的新西伯利亚等于成了一座孤城。高尔察克不断的派出军队突围,但是他们防御还行,让他们冲击苏军的防线,那就太过为难这些8成由新兵组成的军队了,于是大量士兵开始偷偷逃亡,不但新兵开始逃亡,就连许多老兵都开始逃跑。

最后被苏俄抓住机会,一举将高尔察克集团主力歼灭,只有不到10万人突围而出,仓皇逃亡伊尔库茨克。

高尔察克的失败很多人都预测过,但是谁都不曾想到他会输的这么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