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五十七节 上海市面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五十七节 上海市面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不到十天,在全国81个大中城市中,国家复兴开发公署就招募了1000万职员。

其中除了拉萨外的全国30个省会,都进行了无限制的招募,有塞北四省,加上刚刚成立的兴安省(呼伦地区)的东四省,新疆、外蒙、乌东省(乌苏里江以东)、黑北省(黑龙江以北),还有内地十八行省,这30个省会城市都是必须要进行招募的。

因为招募这些职员,是让他们修缮城市基础设施的,落下一个省会都不好,尽管全国发展很不平衡,杨潮也没兴趣搞大锅饭,但总不能让某个地方输在起跑线上啊,而且这是犯政zhi错误的,比如刚刚成立的兴安省,省会呼伦还不及山东一个县城大,可是人家是省会,政治地位放在那里,你不花钱招募失业人员,兴安省就要在议会上大骂歧视了,因此为了政治正确,也不能落下一个省会。

但是对于普通城市,那就没什么客气的了,一个标准线,十万人起。

这条线一划,全国也就只有这么80个城市合格,其中光山东就有17个城市符合条件,其中包括济南府的6个府的府城,外加东营、利津,烟台、黄县、福山,威海,青岛、胶州、即墨,莱芜和潍县,一共6府,3市,9县。

东北有哈尔滨、吉林、长春、奉天、本溪、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锦州和大连共11个城市;上海下辖10县;广东8个城市。广州、新安县、东莞县、番禺县、顺德县、南海县、肇庆和港九市;然后还有江苏有南通、南京、苏州、无锡四个城市;河北有北京、天津、唐山三个城市;浙江有宁波、杭州两个城市;四川有成都、重庆两个城市;山西有太原、大同两个城市;江西有南昌、九江两个城市。

其余省份就都只有一个城市,比如陕西的西安,福建的福州,云南的昆明等。

有的城市确实失业严重,开发署竟然能招募到上百万人,比如山东的东营、上海县城。也有的地方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失业情况,比如乌东省的海参崴,黑北省的赤塔,招募的人数还不到1万人,不过山东、东北、上海和广东四地,各大城市招募的失业城市居民,基本上都在十万以上,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这四地在中国经济中的分量。

人招到了,钱也发下去了。1000万人,一天就是1000万两,十天就是1一个亿,一年就得36个亿。这笔钱,米青政府还是拿得出来的,甚至都不用动用杨潮那2万吨黄金,但问题是,中国的失业人口绝不仅仅是这1000万人。每天都在增长,在经济改善之前。日薪一两的工资,绝对能吸引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回城的,那可是8000万左右的人口规模,即便除去其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也有3000万左右的青壮。

国家给3000万人日薪一两的发钱,大笔钱发下去。进入经济之中,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通货膨胀。

要想不造成通货膨胀,那就不能让这些钱流入经济流通领域太多,方法不多。一个鼓励大家存钱,一个发行债券吸金,仅此而已。

但这两种方法,都离不开一个行业,那就是银行业。

杨潮在南京逗留了十天,配合李富安、张謇两人组建了国家开发公署和全国农会两套班子后,立刻就赶往上海,要将上海银行业动员起来。

杨潮做沪宁铁路来到上海火车站,下火车立刻坐上自己的座驾齐柏林迈巴赫在城中转了一圈,切身感受了一番上海的萧条。

杨潮能想象经济危机的影响,但看在眼里还是颇有些伤感,街道上行人稀少,市面上商铺萧条,竟然只有一半左右的商铺还在照常营业,而且门庭冷落车马稀,生意冷清。

十里洋场,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华。

经济危机,越是经济繁荣的地方,危机就越是严重,上海无疑是重灾区。

而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则是上海的银行业。

银行业,一个光鲜的行业,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和光环,有各种匪夷所思的称号,号称所有行业金字塔尖的行业。

但本质上,这依然是一个行业,是行业,就会有起有落,有兴有衰。

这次经济危机,是工业危机,金融泡沫两方面合力的作用,所以才显得尤为深重,所以才让一大批经济学家手足无措,因为这是新现象,以前的经济危机,离不开一个生产过剩,而这次经济危机,却离不开金融泡沫,经济已经进入金融资本时代,以前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过时,不但这次是,从此以后每一次经济危机,几乎都是生产过剩和金融泡沫的结合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杨潮的车队最后直入上海外滩杨子银行总部。

早有一大群银行家在这里等着了,他们一脸焦急,却又流露出希望。

杨潮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威信,这些年呈现下降趋势,毕竟他淡出大众视线太久了,往往一年都未必有一条消息,虽然报纸上时不时还会提到杨潮,小学课本上也有杨潮的事迹,但离开大众太久,也就远了,好像根本不在人间一般,所以慢慢也就没人太过关注杨潮了,就连当初那些掀起让杨潮称帝浪潮的老派人物,也随着年龄的变大,慢慢的离开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老去,当年的一些事情就成了传说,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新成长起来的一代,自小学者潘训主持编纂的教科书,其中把杨潮高高捧起,同时大赞宪政min主制度。宣扬共和理念,新一代人早就没有浓重的帝王观念了。

但是在一群人中,杨潮的威望始终无与伦比,那就是金融业中。

杨潮不是皇帝,但杨子银行高高在上,绝对是金融界的沙皇。

杨子银行的财富。杨子银行的实力,最关键的杨子银行的能力。

这次旷古绝今的经济危机,全世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没有能够正确分析,连摩根和洛克菲勒那样的人,都受到了冲击,更不用说上海的银行家了。其实他们很多人,也敏锐的感觉到几年前的经济繁荣有些不对劲,已经着手应对危机,就好像摩根那些精明的银行家所做的一样。

可惜他们做的还不够彻底。因为他们不可能像杨子银行那样决然,在经济危机前一年,就开始慢慢的抽离资金,足足用了两年时间,将全国投资变现,变成现金和债券存在金库。

没人有这个魄力,也没人敢冒这个风险,连摩根都不敢将手里的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美国钢铁公司和大大小小的铁路股票抛售。只选择了将最不安全的资金抽离,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之外。绝大多数资金其实一直都放在自认为安全的股票上。

上海的银行家们,也基本上是这样,英名如陈光甫这样的银行家,也只抽回了30%的现金和债券,剩下的资金,都投在了自认为安全的企业股票上。和给最保险的公司发放贷款,比如给张謇的大生集团放贷。

但谁都没想到,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竟然没有安全的企业,没有保值的股票。没有经营良好的企业,连张謇的大生集团都身临困境,更不用说那些小企业了。

不过陈光甫毕竟采取了安全的措施,他的银行在危机中没有倒闭,挺过了一次一次的挤兑潮,但是损失了至少一半净资产,而且一大半放出去的账基本上没收回的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十年辛劳是白费了。

陈光甫已经算是好的,大部分银行都在破产的边缘挣扎,急切的想要看到明天的太阳。

而那些倒在昨夜,已经看不到明天太阳的银行,也是一抓一大把。

“张行长,头发怎么白成这样?”

下了车,一众银行家前来欢迎,却被警卫挡在外面,杨潮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最前排的张家傲那一头白发。

说着在警卫保护簇拥下,走进银行大门,其他银行家跟着走了进来。

径直前往会议室。

“我听说昨天又有20多家钱庄被挤兑的关张了!”

众人刚刚坐下,杨潮就说起话来。

张家傲点点头:“哪天不关几家钱庄银行,昨天算少的了。”

张家傲说的平常,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30,31,32三年经济危机,能坚持下来的钱庄银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都是实力最强,风险控制做的最好的。

大繁荣期间,上海银行业野蛮滋长,最高峰成立的银行数量多达5000家,但这也只相当于美国2万多家银行的四分之一。5000家银行中,绝大多数都是成立时间不到三年,经营业务主要面向股市放贷的投机银行。这些银行在股市第一波崩盘中,就倒闭了一大半,在之后一年的危机中,也几乎全部倒闭,能挺到第二年的银行和钱庄就是比较正规的了,现在已经是第三年,剩下的银行,经过大浪淘沙,绝对是正经的银行。

杨潮叹道:“5000多家银行,三年时间倒闭了3000家,只剩下了2000来家。每一家都是中国宝贵的金融资产,损失一家都让人惋惜。所以我的态度是,央行该救市了,我看到很多银行其实并不是经营不善,而是应收账款收不上来,储户又去提款,他们本身的账面,其实是盈余的,就是因为现金流断裂,才不得不关门,委实可惜。我的建议是,央行开始无限制给银行业提供现金支持吧。”

杨潮刚说完,大多数银行家脸上不由露出喜悦之色,显然他们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是张角一句话就将他们打入地狱。

“杨先生,这万万不可!”

张家傲态度坚决。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