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五十一节 我回来了,来解决问题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五十一节 我回来了,来解决问题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第150票。

————————————

日本经济在美国经济危机之后,就开始走低,出口美国的丝织品大幅度降低,然而最大的打击则来自中国市场,米青上台后,出台了最低工资制和八小时工作制等制度之后,第三项法案就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法案。

《农业保护法案》,主要对经济作物的进口加征了平均40%的关税,目的是促进中国农村经济作物的种植,但这个法案让日本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提高了各项工业制成品的关税,日本40%的蚕农当即破产,纺织工业产值下降三分之二。

以丝织工业为龙头的日本经济,瞬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日本经济危机,让亚洲经济危机从中国这个发源地,发展到了第二根链条,接着是只有航运产业的琉球大受打击,朝鲜紧接着陷入危机,南洋地区产生危机,就像中国工人回乡一样,南洋华人大量返回故乡。

中国市场的萧条,还引发了巴西咖啡的滞销,由巴西开始,南美洲开始进入经济危机。

整个亚洲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大大影响了中国钢铁、机械制品和轻纺织品的出口。

企业倒闭浪潮扩大,大批资本家关闭了自己的工厂,退出了工业生产领域,将工厂抛给银行拍卖,将工人扔到了一边。

量变引发质变,中国经济终于开始出现深度危机,失业率飞速飙升。

经济危机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国工业开工率下降到了60%,失业率瞬间突破30%,这已经不是高失业率。而是社会崩溃了。

农村可以容纳丢了饭碗的孩子,但他不能将所有的城里人都接回农村,因为已经有一亿人彻底融入了城市之中,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即便那些能够回到乡下的人,也不是每个人家中都有土地,有些人在城里赚了钱。确实愿意回农村买一块土地,大小不限,也许就一两亩,纯粹是处于农业民族的恋土情结,这些人现在自然可以回家种地,发不了财,总能种出够自己吃的粮食。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在乡下没有土地,过去是佃农,放弃了租佃的土地去城里发财反而失业的农民。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他们也回到了农村,不是回去种地,只图农村粮食便宜,靠着积攒的微薄继续,希望饿不死罢了。

农民辛苦点,饿不死,就不会乱。

留在城里的。无依无靠,没有收入。坐吃山空的无产者,却到了绝境。

工人的心理开始变化,他们感情上承认米青政府是向着工人的,但是他们慢慢开始接受一些组织暗中散步的传言,那就是米青政府能力不足,被资本家给坑害了。他们开始认为,这场经济危机,让他们失去工作,丢了饭碗,唯一的原因。是资本家不想让工人增加工资,不想让工人减少工作时间,不想让工人有休息时间。

只有一个原因,资本家没有把工人当人,要想过得好,那就要打到资本家。

多地出现了工人占领工厂,抢夺工厂物资,甚至出现了包围资本家豪宅,要求资本家开工,还有劳资纠纷,而将已经破产的资本家拖到街上打死的情况。

而资本家也不容易,据最新统计,已经有超过10万家工厂倒闭,占中国50万工厂总数的20%,因为破产而自杀的资本家超过千人。

工人活不下去,资本家也活不下去,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经济危机在中国制造出了数以千万计的赤贫阶层,这些人心中的怒气正越来越盛,正在压过理智,正在继续暴虐,正在酝酿陈胜吴广、朱元璋!

米青终于害怕了,他不得不承认,她控制不住局面了。

她想找杨潮问计,但想找杨潮的人多了,谁都找不到。

对米青失望的谢冠辉这样的地方官员,张謇这样的社会精英,都希望找到杨潮,赶紧扭转目前不合理的法律,进款恢复国家经济,很多人都敏锐的感觉到,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似乎与以前完全不同,以前的经济危机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会过去。

可这次经济危机已经经历了三年,却一点回稳的迹象都没有,不但中国没有,全世界都没有,好像遥遥无期一般。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世界上唯二的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一个是苏俄,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搞gongchan主义,一个搞法西斯主义,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该何去何从。

不但中国人想找到杨潮,外国人也想找到杨潮。

日本人在中国政府中得不到支持,央行的张家傲倒是帮了不少忙,帮助日本政府通过紧缩政策稳定住了货币,可是经济危机却无法解决,中国的关税政策,正在让日本蚕农走向毁灭。

俄国人也想找到杨潮,尼古拉大公已经认定他被杨潮给耍了,什么狗屁石油管道项目,狗屁化纤基地、炼油基地,完全是扯淡,是给他尼古拉画了一张大大的画饼,现在跑的人都没影了。

俄罗斯帝国的地理位置,一面是苏俄,一面是中国,另一面是北冰洋,注定他们只能跟中国保持经济联系,经济基本上完全依靠中国,但是经济危机到来之后,中国钢铁工业产量下降了45%,进口俄罗斯帝国的铁矿石相应降低了50%;汽车、机车产量下降70%,铁路货运下降60%,最总要的是化纤产品生产大幅度下降,导致石油需求大大减少,中国削减了3成的进口石油,一下子就让俄罗斯陷入了危机之中。

很多人都想找到杨潮,报纸上甚至公开呼吁杨潮出山,记性好的人已经翻出了十年前,欧洲战争刚刚结束,中国也遇到了市面不景气的情况,当时也是米青当总统,杨潮出任经济应急委员会主席,调动一切力量,最重要的是捐献了1万吨黄金,才将经济恢复了过来。

现在他们想起了杨潮,盼望杨潮出来,不好意思说让杨潮再次捐钱,但是却希望杨潮能够主持大局。

不知不觉之间,杨潮的形象在人民心中浮现,他仿佛成了所有人的主心骨。哪怕那些时候对权威充满敌意的社会批评家们,也暗暗认定,此时除了杨潮这样的人物出山,已经难以控制局面了。

可是杨潮在哪里?

东北,漠河。

这里有中国最丰富的金矿矿藏,也有杨潮建立的炼金工厂,收购从东北,甚至西伯利亚来的金矿、金沙,也练成标准金砖。

杨潮的炼金工厂已经是东方最大的金矿沙买主,因为这座炼金工厂的冶炼能力巨大,可是每年只能从东北地区和西伯利亚大大小小300多家金矿收购到200多吨黄金含量的金矿,而这个炼金工厂的冶炼能力,却高达每年3000吨黄金。

只是没有人知道到底这座工厂每年能冶炼多少黄金,因为这里十分隐秘,工厂四周都拉了铁丝网,有上千全副武装的士兵把守这里,进出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西方人根据东北和西伯利亚地区的金矿产能,曾经做过推算,他们认定这里的黄金产量不可能超过每年500吨,但让他们失望的是,这座工厂,其实一直都近乎饱和生产,每年生产2000吨以上的黄金。

现在,工厂仓库中,已经堆积了小山一样的金山。

足足,两万吨!

杨潮看着一直堆到屋顶,装满了一个地下室的黄金,心中充满了信心。

有两万吨黄金,还愁不能稳定经济。

该到这些黄金物尽其用的时候了,虽然杨潮行踪不定,这两年甚少露面,多是在贝加尔宫抚养女儿,偶尔去看看杨子实验室进行的有趣试验,但对国内的情况他还是了如指掌的。

知道现在的工厂开工率,和工人失业率,都接近50%,经济危机的巨大能量,基本上已经释放干净,该倒闭的工厂早就倒闭了。

现在还能存活下来,在抬高工资,降低工人工作时间的各项法令下,还能坚持没有倒闭的企业,至少说明两点,第一他们的企业主社会责任感强烈,多半是在赔钱养工人,第二他们的管理能力绝对超强,生产效率绝对一流。

话说回来,如果这样的企业,都无法活过这个寒冬,那么中国经济也就完了。

经济危机已经彻底打乱了经济体系,完成了经济危机最大的作用,就是狼群对羚羊的优胜劣汰作用,接下来就该让这些健康的羚羊,更好的活下去,奔驰在大草原之上,茁壮成长繁殖族群。

“给米青发封电报,告诉他我马上回国。告诉尼古拉大公,邀请他到南京会面。还有日本人、朝鲜人、琉球人,以及南洋资本家。”

杨潮一口气报出了自己要见的客人。

接着又道:“立刻调集军车,将这些黄金统统装车,发往上海!”

说完杨潮大踏步走出金库,坐上自己的专车,驱车到附近的机场,然后坐上一架飞机,王助研发的四发动机新型轰炸机改装的专机,以最大速度400公里时速往南京飞去。

一下飞机,米青亲自秘密迎接。

杨潮不要秘密:“给我召集各界记者,我要在国会发言!”

自潘训上台之后,杨潮一改淡出政坛的印象,第一次表现出了极强的干涉政治的态度。

国会议员都到了,记者来了三百多。

然后杨潮却只说了一句话。

“我回来了,我来解决问题!”

语气铿锵,充满自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