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十三节 修铁路

大国崛起1900 第五十三节 修铁路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臣还有一议!”

杨潮再次躬身道。

载沣颇有些不耐烦道:“说吧。”

杨潮道:“臣议修铁路。”

“修铁路?”

载沣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这些天关于修铁路的事情,可让他烦心不已。

张之洞要修卢汉铁路,英国人要修津浦铁路,德国人还在修胶济铁路,听说德国人跟英国人关于修建津浦路还闹红了脸,德国人表示如果英国人不让德国参与津浦路,那么德国就不同意津浦路穿过山东。

张之洞修建卢汉铁路的心思早就有了,大概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也就是光绪亲政那一年,张之洞就建议湖广每年拿出两百万两银子修建连接卢沟桥到武汉的铁路,也正是因为要修这条铁路,张之洞才开始在武汉修建汉阳铁厂,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铁路制造铁轨而已。

只是张之洞才拨款了一年,朝廷就因为东北局势紧张,而挪用卢汉铁路修建资金去修关东铁路去了。

甲午战争败于日本之后,清政府才真正下定决心修建铁路,但是一条上千公里的铁路,造价动辄数千万两银子,朝廷还要给日本赔款两亿两,根本就拿不出钱来,这时候西方列强纷纷上门,表示愿意借款。

最后张之洞选择了比利时,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因为比利时是一个小国,根本就没有能力侵犯中国主权,只是比利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却比其他国家要强烈,借款堪称苛刻。

卢汉铁路全用比利时贷款,所用铁轨等除了汉阳铁厂能制造的外,统统使用比利公司生产,铁路建成之后,在贷款还清的三十年间,都要交给比利时人运营。

如果放在后世,这会被称为bot模式,全称兴建、运营、转移模式,很多落后国家都会跟发达国家合作,在自己国内建设基础设施,让别人运营几十年后交给政府,比如台湾的高铁模式,越南、非洲等国的许多铁路、公路都是如此,被认为是互利合作的典型。

但是在清朝,对清政府这样数千年官府说了算的专quan国家,这就有点难以接受了。

所以反对的声音还是很大的,一直拖延到1898年底才开工,之后1900年的战争,有打断了修建铁路的进程,八国联军战争之后,权力中心空缺了近一年,才在各方妥协之下,由载沣登基,张之洞做了总理大臣。

于是一直心念卢汉铁路的张之洞,自然力主重启了卢汉铁路的修筑。

但是顽固派继续反对,表示就是因为搞洋务,才惹来了洋人,才让两宫遇害,他们不但反对重启卢汉铁路项目,甚至要求朝廷永久禁绝修建铁路等洋务,认为那是祸国殃民的根本。

为此洋务派、顽固派在朝会上,议会中,在一切能见到的地方争吵不休,双方还都把官司打到载沣面前,让载沣烦不胜烦。

最后载沣还是以跟比利时人已经签了合同,如果不修恐怕又会招来洋祸为由,支持了张之洞。

但是之后英国人又上门要求主持修建津浦路。

津浦铁路,从天津到南京浦口,跟卢汉铁路长度也差不多,都是一千公里以上。

这条铁路的修建提议,比卢汉铁路更早,是洋务运动中另一派,以李鸿章为首的淮派率先提出的。

由于清末大运河年久失修,漕运慢慢被洋人的海运抢走,李鸿章认为这是一个隐患,同时修铁路还能刺激江南经济,因此早在1877年就提出修建一条沿大运河到从天津到镇江的铁路线。

但是当时中国根本就没有修建铁路的人才,当时也还没有人愿意跟洋人发生密切联系,因此延宕下来。

1880年,淮派刘铭传又提出修建这条铁路,同样遭到顽固派势力的反对,理由是如果铁路一开的话,洋人肯定要求沿着铁路开放口岸,对大清国殊为不利。

1886年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提出修建这条铁路,同样没有被允许。

知道1896年,被日本人打败后,所有人都知道不搞洋务已经不行了,这时候容闳提出,借洋款修铁路,同时承诺以重金报效朝廷,内忧外患又为甲午战争赔款为难的清政府终于同意了这个方案。

容闳跟一家英国公司达成协议,借款五百多万英镑修建铁路。但是德国人知道以后,已经强占了胶州湾,并且取得了在山东修建铁路权力的德国人也想分一杯羹,蛮横的表态,如果英国人不答应德国参与,那么就不允许铁路通过山东。

于是容闳建议改道绕过山东,可是往西平移的话,又跟卢汉铁路线路靠的过近,显然会影响到卢汉铁路的收益,这遭到了俄国和法国的反对,因为卢汉铁路虽然是比利时人承办,但是俄国、法国也参与了借款。

因为没能参与到卢汉铁路,英国人已经感觉到自己在长江的利益受到了法、俄的威胁,津浦路他们是万万不能放过的,于是英国人私下里跟德国人妥协,答应了德国参与借款,并且私下跟德国人划分了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权力范围。

1899年,英国、德国联合跟清政府谈判,并且草签了合同,但同样因为八国联军事件,耽误下来。现在战争已经结束,英国人自然又提出了修建的提议,希望尽快启动津浦路修建,这件事朝中此时正在热炒呢。

津浦路的事情还没完,湖南就又出问题了。因为湖北要修建连接到北京的卢汉铁路,湖南的商界人士力主从武汉江铁路引向湖南,最后通往广东,是为粤汉铁路,到时候北京就能跟广州连接起来。

不得不说像湖南、四川这样的山地多,道路难行的省份的百姓,对于修路架桥从来都十分热衷和积极。湖南人对于修建一条自己境内的铁路呼声很高,各界商贾行动起来,都表示愿意筹资修建。后来的四川人更是连吃不饱饭的百姓都愿意出钱赎回铁路修筑权,结果清政府强行收回铁路,才引起了保路运动,继而引发了武昌起义,打到了清政府。

张之洞也是支持修建从武汉到广州的铁路的,他虽然当了总理大臣,但是此时湖广两地他的门生故吏遍天下,这里可以说是他的根据地,他乐得动用总理权力,帮助湖广发展。

但是修建铁路的资金毕竟是一个天文数字,华商即便再踊跃,也筹集不到足够的资本,张之洞不相信中国人自己能办,就交由心腹盛宣怀出面主持。盛宣怀不理会湖南本地商界的强烈反对,向美国一家公司借了四百万英镑,规定五十年后还清贷款后,才可以收回铁路。

此时在长江流域有大量利益的英法两国,联合起来排挤美国,他们不好向清政府施压,毕竟表面上还要顾忌美国人的面子,他们私下怂恿湖南华商跟美国人竞争标权,虽然美国公司占据了最大分量的股份,可是粤汉铁路中华人股东数量却最多。此时英法两国也想介入进来,这时候跟铁路有关的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华商不干了,开始反对洋人参与,要求收回路权。

此事闹的沸沸扬扬,华人股东和美国人谈不到一块,英法两国暗中发力也想分一杯羹,铁路一时难以开工。

毫无疑问,闹得载沣一听到铁路二字就头大。

可是没想到杨潮竟然也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要求。

“没错,修铁路。德国人眼看要修通青岛到济南的铁路,如果不能修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那么日后山东之事必然操之于德人之手。凡山东出口商货,必经德人之青岛,而不走我自主之烟台了。”

杨潮说道。

载沣点头,但却压制不住烦闷,他这个末世皇帝当得,实在是揪心。要是他知道,清王朝最后就是死在了铁路上,不知道他会不会更揪心。

“那你打算借哪国的款?”

载沣声音阴沉的说道。

他岂能不知道其中的猫腻,洋务派修建铁路,热衷于向洋人借款,除了清政府确实拿不出钱来修铁路外,还因为洋人手下的一个个买办能量通天,舍得撒钱。这些人吃了洋人的回扣,自然要借洋款了,可这钱到最后却要朝廷还。

杨潮道:“臣修铁路,第一不借洋款,第二不请洋人。”

这倒是让载沣好奇起来,不借洋款倒也说得过去,他一直怀疑杨潮是南洋某个大家族的子弟,能拿出是个宋代花盘的人家,岂会缺钱。但是李鸿章等人也不缺钱,盛宣怀也不缺钱,可是盛宣怀还不是擅自决定找美国人借款,谁也不会嫌钱多。

所以载沣此时也承认,杨潮看似不是一个贪腐的官员,但是杨潮提出的不请洋人一事,就让他不解了。

“爱卿当真不请洋人?”

载沣不由问道。

杨潮道:“微臣打算聘请华人工程师主持修建!”

载沣更是疑惑:“我大清子民也能办铁路?”

杨潮笑道:“微臣知道一人,若用此人,修铁路务须假以洋人之手。”

载沣问道:“谁?”

杨潮道:“詹天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