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三十一节 石油管道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三十一节 石油管道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输油管道!”

杨潮说出四个字后,尼古拉大公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输油管道,诺贝尔甚至也曾计划过修建,但是面对西伯利亚的冻土带,修建管道不太靠谱,找专家估算过,不但成本未必比铁路低多少,关键是没有2、30年时间,基本上不可能建成,俄国人可没有耐心,尼古拉不会等2、30年时间才发财。

既然杨潮提出来了,尼古拉相信他不会乱说,于是闷哼了一声,重新点起了一根雪茄。

“事情是这样的,杨子实验室一个小家伙提出了一个天才般的设想……”

很遗憾,还不是中国人,而是杨子实验室欧洲分部收到的一份计划,不是德国人,而是一个瑞士人,一个瑞士意大利人。

瑞士三大民族,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和意大利民族,德意志人跟德国的同胞一样严谨,是瑞士精密工业的基础,在瑞士从事机械工业的多是德意志人,瑞士法兰西人跟德国人不太一样,他们更乐意经营大量的手工作坊,在瑞士德国人用工厂生产钟表,法国人则用手工作坊生产钟表,而意大利人吗,他们涌现了不少艺术家。

所以当得知是一个意大利人的时候,杨潮还颇有些意外,但是看到他的方案之后,也能够理解,因为意大利人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灵光一闪的想法,这些想法德国人不会去想,法国人懒得去想。

而且意大利人在电力发展中还是有一定贡献的,意大利科学家在电力技术方面,有相当的天赋,比如发明电报机的马可尼。

不过这个叫做米索的意大利人却只是歪打正着。

米索在苏黎世理工学院读大学,他有一个苦恼。那就是没到冬天,学校中的水管常常被冻住,这让人十分苦恼。一次米索准备好好洗一个澡,然后去跟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女学生约会,可是水管被冻了,没有水。

米索于是对这个问题十分上心。想了许多种方法试图解决,但是许多方案他自己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比如在管道上焊接加热管。

后来一次大雪后,他偶然发现,房上有雪,树上有雪,唯独电线上没有雪,他顿时茅塞顿开,作为工科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是电力传输过程中散热所致,既然散热可以让电线上落不住雪,那么也就能让水管在冬天不结冰。

于是他提出了,在输水管道上缠线圈的方案,向学校提了意见,但却没有得到重视,他又跟自来水公司联系,也没有被接纳。恰好在此时。他的学校和他的导师收到了来自杨子实验室的邀请信,欢迎苏黎世理工学院和他们的教授、学生向杨子实验室申请实验经费。并公布了具体的合作方法。

米索就这样将自己的想法写成计划邮递给了瑞士杨子实验室。

他的这份计划,险些也被忽视,因为绝大多数工程师都认为,为了自来水不冻住,在什么缠线圈,这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而水的价格太过廉价,没有一个输水公司用得起这个技术的。

这时候一个工程师开玩笑说,‘水又不是油,水是穷人啊,付不起电费’。结果有一个工程师立刻受到启发,从油联想到了石油,脑子一亮,改进了米索的技术方案,打算用到输油管道上。

洛克菲勒在美国拥有数千公里的输油管道,最大的问题其实也是冻结问题,克利夫兰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美国北方冬季也是很冷的,因此洛克菲勒往往到了美国,就不得不大规模利用铁路来运输他的石油,将石油管道关闭,防止冻裂,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征得米索的同意后,杨子实验室立刻邀请他展开相关实验,所有的技术都不复杂,都是现成的技术,只不过是新应用而已。就好像斧头发明出来后,有人想到用来砍柴,但是北欧海盗发现拿斧头出去抢劫才是最挣钱的一样。

米索不过是用寻常的输电铜线缠在输油管上,经过试验,果然冬天石油也可以安全的运输,铜线散发出来的热量足以保证石油不会冻住。

经过不少电力专家的辅助,只用了半年时间,米索团队就确定了该用什么类型的电线,缠绕的匝数密度多少最合理等,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了。但如何推广开来,他们第一个就想到了洛克菲勒,可是中国跟美国之间糟糕的关系,杨潮还是排美的始作俑者,所以杨子实验室有些忧虑,拍电报询问了杨潮。

所以并不是太过关注实验室具体运作的杨潮,还真的对这项技术比较清楚,所以才敢向尼古拉大公推销输油管道。

这其实就是后世普遍的电伴热带技术,不复杂,但是需要天才的灵光一闪,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但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天赋,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就一钱不值”,这句话很有道理。

杨潮大方的让瑞士杨子实验室跟洛克菲勒联系,向洛克菲勒推销这项技术,现在杨潮则要向尼古拉大公推销这项技术了。

向尼古拉介绍完基本情况后,尼古拉也明白了,输油管道看来是靠谱的。

“看来,你那个实验室很好用吗!”

尼古拉不由叹道。

杨潮笑道:“赔钱都赔惨了,得让他们自己盈利啊。”

尼古拉大公又道:“修建管道的话,需要几年啊?”

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个问题,诺贝尔的预计,因为要挖开冻土带,所以需要太长时间了。

杨潮笑道:“修铁路的话,至少也得3年以上,如果修建管道的话,恐怕一年多一些,就足够修到托木斯克了。”

“这么快!”

尼古拉不由惊叹。

杨潮笑道:“架管道,又不是修铁路,上面不会有载重的车辆,基础要求低,自然速度就快了。”

尼古拉疑道:“不用开挖冻土吗?”

杨潮摆摆手:“不用,我们架桥,不用太高,2、3米高就行,主要是防止动物破坏。而且还能给沿途的村庄带去电力资源,毕竟上面缠绕的电线只为油管供热的话太浪费了,我还打算沿着管道线路,架设一条专门给管道电热线路供电,又给沿线居民供电的高压线。”

尼古拉点头:“这自然好,西伯利亚地区,出了城市,连电灯都见不到。那些贵族们一年到头都待在城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乡下连电都没有,他们不习惯。”

俄国贵族现在已经最大限度的享受到了现代文明了,没有电,他们怎么收听广博,没有电,他们到哪里去看电影,没有电,他们的晚宴该有多无趣。

“通了电之后,苏尔古特到托木斯克的铁路也可以电气化;大大提高这一段铁路的运量,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对苏尔古特、下瓦尔托夫斯克、梅吉翁等地的发展也大大有利。”

杨潮继续说着好处。

他可不打算简单的修建一条缠着电线的输油管,既然输油管需要电,而且是沿途一千公里都需要电,那么就干脆做一个综合工程,架设一条2米高的陆地桥梁,形成一条集输油、输电、电话、电报等于一体综合通道。

听起来很让人心动,尼古拉大公经历了大风大浪,他觉得没有白吃的午餐,越是诱人的东西,想得到他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比如想成为一个世界大帝国,没有成千上万人流血牺牲,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造价呢?”

尼古拉大公问道,修输油管道当然不用流血牺牲,但可得掏钱啊。

杨潮也伸出了一根手指。

尼古拉大公询问道:“1亿两?”

中国人自然是说‘两’的,中国银两纸币1两折合1.3美元,也就是1.3亿美元,这可是一笔巨款,等于修通后帝国政府2年半的财政收入。

如果分期偿还的话,俄罗斯帝国倒也能够承担,不算多么昂贵。

尼古拉却嘀咕开来,如果修建铁路的话,一公里造价顶多10万美元,苏尔古特到托木斯克1000公里左右,也不过1亿美元。

现在修建一条油管,也要花费这个数字,铁路还能运输其他货物,油管只能运输石油,修建油管的时候,可以修建高压线路,修建铁路的时候也可以啊,铁路可都是要通电报的,不然就无法调度,所以铁路线也是天然的电路线。

“那我为什么不修建一条铁路呢?”

尼古拉问道,他确实很犹豫。

杨潮笑道:“你为什么不修一条铁路,同时又修一条油管呢?”

尼古拉道:“那地方可不止只有石油,自然以修铁路有限,既然修了铁路,我为什么还要白白花钱修建一条油管呢?”

杨潮伸出三个手指头:“第一,如果用输油管,将石油运出来一桶最多不过10美分,如果是铁路,造价高昂的冻土铁路怕是没有1美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第二,单独修建一条管道的话,其实3000万美元绰绰有余了,洛克菲勒修建了美国东部的石油输油管网才花了3000万美元;第三,管道的输送速度可比铁路快多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