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二十九节 石油铁路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二十九节 石油铁路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今天继续十更啊!!!大家票票投起来啊。

————————————

即便有100万中国农民在西伯利亚种地,也抵不上10万资本家挥舞着钞票,在这里挥斥方遒来的有影响力。

所以杨潮对中国农民的持续减少并不太在意,才让张念写一篇以俄罗斯人口吻提醒俄国人警惕中国劳动力离去的负面影响的文章,看似是在提醒俄罗斯人,其实是在安抚他们。

至于实际的措施,是不需要采取的,十几万农民这两年离开了,却有2、3万商人涌了进来,7、8万矿工离开了,却有2、3万企业家涌了进来,这5、6万人数远少于农民和矿工的资本家,在西伯利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显然远超2、30万农民矿工,也有更大的话语权,他们是强势群体。

等过个几十年,当土地上劳作的是俄国农民,矿山中挖矿的是俄罗斯矿工,而中国人则挥舞着钞票,开办了一家家商铺,经营着一座座工厂,那才是杨潮更愿意看到的场面。

28年下半年很快过去,这半年中杨潮通过媒体宣传,软化了俄罗斯民间的民族情绪,并没有出现特别激烈的排华声音,尼古拉大公则持续采取高压措施,先后流放了3万多名俄罗斯青年,社会变得比过去稳定多了。

在俄罗斯经营的中国商人持续增多,俄国人排挤了犹太人,让出来的巨大空间,大半都被中国商人填补了,俄国民族资本依然不占有优势,甚至劣势越来越明显。毕竟他们经营任何工商业,几乎都是要跟中国做生意的,而跟中国的生意,怎么可能竞争的过直接在俄罗斯投资的中国资本呢?

结果大量的俄国资本退出工商业,转而迈入更加稳定的农牧业,他们出产的农牧产品。则进入中国人开办的中小型工厂中,加工成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然后出口到中国去。

中国人喜欢扶帮带,一个人经营某项事业成功了,很容易带动一大批亲朋好友从事这项产业,所以后世的中国人时常将一个原本很赚钱的行业,很快就做成白菜价的产业,往往是一项生意在外国人手里的时候利润丰厚,当中国人掌握了这项技术或者杀入了这个领域后。很快这个行业就会做到头了。

就是因为中国人有这种盲目经营心态,偏偏还握有庞大的资本,能够短期内打造出供过于求的产业的能力。

在西伯利亚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加工农牧业加工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造成的结果是农牧产品原料价格上升,鼓励更多的俄罗斯资本转入这个领域,另一方面是利润越来越低,逼走了更多的俄罗斯资本。但只要在赚钱,中国人就会继续投资。

唯一制约他们的因素是运输。要从西伯利亚将物资运到中国去,除了铁路之外,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可是铁路运力是有限的,俄罗斯政府只能优先保证石油的运输,其次才会考虑铁矿等资源。最后才是各种农副初级品。

在限制了俄国内部工业增长的情况下,修建新铁路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修建铁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高额的投资,即便是英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要通过市场融资的,单纯政府投资是不可能持久的。

在外界的呼声,和自己的野心支持下,俄罗斯政府下定决心要修建新的铁路,至于钱他们打算通过抵押在上海借债,但是却被杨潮给拒绝了,杨潮不发话很少人能从上海借到钱,哪怕那些不输于杨子银行团的银行,也要考虑一下,杨潮都不做的生意,是不是一门好生意的。

杨潮的态度让尼古拉大公十分费解,亲自跟杨潮谈判,他耐着性子跟杨潮解释,扩大铁路运量,对中俄两国都有好处,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贸易,有助于产业分工云云。

一听就知道尼古拉这番话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到的,恐怕是出自俄罗斯政府中某些经济方面的专家之口。

杨潮听完就笑了:“亲爱的尼古拉大公,这话您信吗?已经连续3年,中俄之间的贸易呈现3000万美元的顺差,我看不到增加贸易对中国的利益,除了造成中国黄金持续外流,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

尼古拉黑着脸道:“根据产业分工原理——”

杨潮直接打断他:“你们俄国人,什么时候也开始信奉英国人的自由主义经济了。”

尼古拉哼道:“反正铁路修建势在必行,如果您不肯协助我们融资的话,说不好他们只能找英国人,甚至找美国人。”

找英国人是吓唬,找美国人就是威胁了,谁不知道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之差,基本上是有他没我的程度。

杨潮叹道:“您这又是何必呢?修建一条新铁路费时费力,投入巨大。何不改造一下现有铁路呢?”

尼古拉大公道:“改造又如何?”

杨潮道:“从蒙古到俄罗斯帝国的宽轨,是法国十几年前的标准,每米铁轨重38公斤,严重限制了载重量,而现在的重型铁轨重量已经达到了50公斤每米,如果更换一下铁轨,然后采用重型车辆运输,能将每列车的载重量翻一倍,从现在的3000万吨年运输量提高到6000万吨,绝对够我们两国间的贸易运输了。”

尼古拉对专业技术并不精通,颇有些怀疑道:“真的?”

杨潮点点头:“我的杨子实验室已经通过了胶济铁路的改造方案,胶济铁路德国人30年前开始修建的时候,虽然采用了当时最好的技术,可是每米铁轨也不过重30公斤,到现在虽然找就修建了复线,可是运力依然难以满足需求。所以杨子实验室已经制定了改造的方案,已经进入试验和论证阶段,相信明年一定会有结果出来。而且前几年通车的新西伯利亚区段铁路,不正是50公斤重轨吗,新西伯利亚区段铁路的运力你应该了解的。”

尼古拉点点头,新西伯利亚段铁路,理论运力上限是8000万吨,这点他确实知道。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十分急迫,那就是石油运输问题,其他矿产利润丰厚,但如果跟石油相比的话,那简直就是乞丐行业,秋明油田的储量不是问题,开采技术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运输。

后世的历史上,这个油田最高产量曾达到4亿吨,一吨约等于7桶左右的标准桶数,那可是28亿桶,现在秋明各大油田每年才能出口8000多万桶,诺贝尔家族多次表示,秋明油田现在的产量轻松扩大到3亿桶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了运不出去,如果真能达到3亿桶,成本铁定降到1美元以下,利润率大增,每年光是出口石油,就能有6亿美元利润。

油田能产出更多的石油,却因为秋明油田地区的高寒铁路建设困难,运力始终根不上,眼睁睁看着地下埋藏着大量的财富,却无法转化成金钱,尼古拉大公的心中如同猫抓一样,这简直就是可耻的浪费。

所以在这一点上他态度十分坚决:“旧铁路可以改造,但是秋明油田专线,必须立刻增加线路。如果贵国不愿意承建的话,我们就会邀请英国工程师帮忙修建。”

尼古拉大公说完一脸坚毅,似乎表示他决不妥协的态度。

杨潮笑了笑:“英国人?他们知道怎么在高寒地带修建铁路吗?尼古拉大公,您应该清楚,能将秋明石油铁路运力提高到现在这种程度,我国的工程师们付出了多大的辛劳。你们国土上那些让人头痛的冻土,你该知道有多么难处理。”

尼古拉大公哼道:“我国十分感激贵国技术人员付出的辛劳,但是我想他们也得到了足够的酬劳。当年修建铁路的时候,他们拿的可是双倍工资。”

出国就是双倍工资,外国人到中国来是这样,詹天佑绝不愿看到他手下的团队待遇比不上洋人,时至今日铁路公司的技术人员工资都是向洋人看齐的,这也让铁路公司招募到了十分充足的高端人才。

杨潮没好气道:“除了我国的工程师,您就是出三倍的工资,看看英美的工程师会来帮你们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修铁路吗?”

尼古拉大公不由气弱:“好了,这个问题我们不讨论了,但是油田铁路必须尽快修建,我建议修建一条从苏尔特到托木斯克的铁路线,将石油区跟新西伯利亚联通起来。”

尼古拉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不付出一点代价,是不会让杨潮下定决心向西伯利亚高寒地带投入巨资的,而如果杨潮不出钱,尼古拉还真不知道从哪里出这笔钱,每年的财政收入确实很高,几千万美元的财政放在俄罗斯帝国这种粗放的政府中,哪怕就是有个别官员贪腐一些,每年依然有大量的盈余。

可是如果用来修建秋明铁路就不够,远远不够,杨潮没说错,尼古拉心里很清楚,西伯利亚的高寒地带修建铁路确实成本高昂,每公里的造价至少是平原地带的三倍,俄罗斯政府财政盈余积累了不过3000万左右,加上每年5、600万新增盈余,用来修建铁路依然是杯水车薪。(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