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二十四节 技术保护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二十四节 技术保护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王求将自己的公司已经改名为《无求化学公司》,王求在用这个名字来想外界宣布自己的态度。

作为富强党资历最老的骨干,王求在党内的能量不能小觑,尽管这几年被潘训等人的光芒彻底遮盖,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

只是年纪增长,他不在像以前那么激进,那么急躁,而是变得沉稳,变得能耐住性子,变得可以踏踏实实做事,这几年他只党内兢兢业业的搞宣传,跟相互竞争的潘训、李富安,和米青三大派系都不起冲突,埋头做自己的事。

好像真的像他给公司起的名字,“无求”,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在提醒他自己要无欲无求,还是做给外界的幌子。

但真能无求才怪,他的公司名叫无求,公司旗下有两个大型工厂,分别在东营市中心,和郊外,两座厂一座叫做求强,一座叫做求富,这恐怕才是他真正的抱负。

这两座工厂规模巨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产量分别达到了40万吨和60万吨,100万吨的化纤,已经满足了这个时代的中国需求,每年还大量出口海外,是中国最为畅销,而且利润最为丰厚的产业之一。

每年光是利润,就达到了4000万金元券以上,如此利润,别说苏俄了,全世界都很眼热,只可惜王求的技术始终没有对外公开。欧美等国,尤其是美国一直在试图攻克这个技术秘密,可是技术这种东西,除了需要科学的研究,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秘密,英国的卜内门公司能垄断制碱工艺大半个世纪。就是这个原因。

而且有的时候,你越是想找到某种东西,它隐藏的就越深。美国杜邦公司为了开发出尼龙等化纤产品,研究了十多年,倒是开发出了许多其他东西,比如已经提前搞出了聚乙烯,却始终就是找不到化纤工艺。

即便成功找到了化纤合称方法,想要像无穷公司这样大规模生产,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实现的。就像纯碱西方科学家早就在实验室做了出来,不内门公司的生产工艺却直到两年前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才打破他们的垄断,发现方法和实现工业生产还是两回事。

因此其中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目前也只有美国人执拗的在研发,洛克菲勒和杜邦都想掌握这项技术,欧洲国家则不太积极,连化工大国的英国都没有研究,而是每年从王求手里进口最多的产品。德国更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没有石油,就算掌握了技术。还是要依靠英国的石油供应才能生产。德国人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拥有庞大资源的煤化工。

美国人之所以这么积极,除了洛克菲勒本人对一切跟石油有关的产业的控制野心之外,还因为中国跟美国的交恶,让美国人无法进口中国花扦,化纤规模超过30万吨的十户。价格就开始低于棉花,现在更是棉花的一半,让美国的棉花产业大受影响,所以美国人才这么上心。

欧战期间美国棉花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45美分每磅,相当于1美元每公斤。可是随着化纤的大规模生产,将棉花价格压制的这几年就没有超过20美分每公斤,而王求的化纤产品涤纶、芳纶等是10美分每公斤,尼龙价格还高过棉花,达到了30美分每公斤,总均价能有15美分左右,100万吨就是1.5亿美元。

化纤直接就可以用于纺织,相比棉花还要进一步加工,化纤布料又比棉布更加结实,所以化纤产品非常受欢迎,几乎是供不应求。而且虽然王求将价格压得很低,但利润却十分恐怖,一吨石油不过21美元,一吨石油却能炼化出来800公斤左右涤纶、尼龙等化纤产品,平均下来每公斤化纤消耗石油不过2.625美分,即便加上人工、电力等其他成本,每公斤化纤产品也不超过5美分。

因此即便是最廉价的涤纶,利润率也高达300%,即便每年缴纳了5000万美元利税后,无求化学公司每年也有4000万美元的纯利。

所以,不提美国的棉花产业受损,不提洛克菲勒等人想掌握这种石化核心技术,单单是这种暴利,就值得他们心动了。

但是苏俄对化纤技术如此上心,倒是很难得,杨潮的印象中他们是不太重视轻工业的,恐怕最大的目的是想通过制造化纤,赚取丰厚的利润来完成工业化,而苏俄绝对有发展石化的优势,巴库油田依然是欧洲第一大油田,沙俄依然是除了美国和中东地区之外最大的石油生产地。

另一个原因就是,掌握了化纤,就等于掌握了服装原料的供应,不再受制于棉花生产,可以满足苏俄庞大人口的穿衣问题,就好像后世中国之所以那么重视化纤工业,就是因为中国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棉花,也无法供应庞大人口的穿衣需求。

苏俄即便在不重视轻工业,但是基本的穿衣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在加上还有可能将自己地下的石油资源转化为丰厚的利润,他们如果不对这项产业感兴趣,那才见鬼了。

只可惜他们太小看资本家了,按照他们的理解,只要给够钱,资本家是什么都愿意卖的,他们的马教主早就说了,只要有400%的利润,资本是敢犯下一切罪行的。但令他们失望了,王求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在自由世界中,人也不是资本的奴隶,资本不过是人手里的工具而已。无论苏俄答应出多少钱,王求也不愿意转让技术。

不过杨潮却对此多留了一个心眼,他觉得苏俄人出价太慷慨了,整套工业和设备,他们愿意出资1亿美元,杨潮感觉不正常,假如苏俄有1亿美元的话,他们更愿意采购设备,更愿意建设工厂,哪里会拿来买什么技术呢,苏俄的技术意识可没那么高。

杨潮不由联想到老朋友洛克菲勒身上,心中暗想恐怕自己刚刚将技术交给苏俄,他们转手就给了洛克菲勒了吧,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最热烈响应的就是美国商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哈默,现在可是苏俄人民的老朋友,而且最后能成长成石油大王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怀疑哈默跟洛克菲勒关系匪浅。

很有可能,就是哈默这样的美国商人,在苏俄和洛克菲勒之间牵线搭桥的。

但这让杨潮开始小心,有些技术给苏俄人没有关系,比如能增强他们军事实力的柴油机技术,让他们可以制造出t34那样的坦克,可以增强他们实力的飞机技术,让他们不至于太菜了,可是那些不能让美国得到的技术,就一定要封锁起来,比如拥有战略优势的青霉素技术,飞机发动机技术等等。

青霉素技术现在其实已经公开了,伍连德博士就不是一个生意人,他对挣更多的钱没有兴趣,研发青霉素挣钱,还比不上他通过研究**文取得名誉更上心,欧战之后没几年,他就将青霉素技术公开了,并且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次年又将链霉素技术公开,又得了一次诺贝尔奖。

但技术是公开了,可是中国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伍连德现在也已经被杨潮邀请到北京医科大学教书去了,研发工作和企业现在已经交给他人经营,杨潮独资控股,并努力将青霉素生产提升到了新的层次。

核心技术是高产菌种的培育,中学程度的生物学知识,就该知道宇宙射线能够刺激生物变异,微生物也能变异,杨潮通过外星飞船的高能射线,诱变出了数种不但高产,而且跟更容易培养的青霉菌菌种,让中国的青霉素生产效率至少高于伍连德公布出去的技术十倍。

西方人生产一支能够抑制一个人外伤感染的青霉素成本在10美元左右,而中国的青霉素售价才1美元的时候,他们的生产也就相当于没什么意义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掌握了技术,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只是在研究,只有小型生产,根本就没有扩大生产的意愿,甚至哪怕发生了战争,恐怕很多国家也宁可从中国进口,毕竟战争打的也是钱,更需要考虑成本。

这个技术原本杨潮是打算拿出一种菌种交给苏俄的,让他们的士兵可以少死一些,毕竟割占了西伯利亚,又让苏俄在内战中损失更重后,杨潮还是很担心苏俄抵挡不住纳粹,那样的话,中国想要让大英帝国老实交出世界霸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历史上大英帝国之所以拱手将世界霸权让给美国,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苏俄的威胁,让他们不依靠美国就无法抵挡。

既然技术有可能从苏俄传到美国去,那就不能将高产青霉素菌种教给苏俄了,顶多到时候以人道的名义廉价卖给他们,甚至免费资助他们就是了。

想到这里,杨潮临走前,特意叫来李富安招呼了一声。

李富安这几年老实多了,********的整合自己的力量,主要还是山东和东北的资本家,现在他已经是工业资本,尤其是重工业资本的代言人了,打着强国的旗号,李富安始终在推动中国的重工业发展。

李富安了解了杨潮担忧之后,立刻表示,他会亲自关注,保证一切有关军事力量的工业都不会跟苏俄进行合作,杨潮这才放心的启程前往西伯利亚。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