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二十二节 苏俄代表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二十二节 苏俄代表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28年世界经济依然一片繁荣。

德国人是彻底走出了经济危机,阿道夫希特勒十分绝望,因为经济繁荣让他的激进思想丧失了生存的土壤,议会选举一败涂地,纳粹党始终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党,上不了台面,他的理想遥遥无期。

美国人继续享受经济繁荣,跟中国对峙的一年多,对他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实质性影响,因为中国海军并没有进攻他们本土,就无法影响他们的工业,也无法影响他们的商品出口,除了组后百花了几亿军费,没有其他影响,而对于美国政府,多花个几亿军费,只是小菜一碟。

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柯立芝繁荣这个经济术语永远不会出现了,因为此时当政的是道威斯总统。道威斯搞经济是一把好手,算得上是经济专家,否则也不会主持道威斯计划了,能把德国那种状态稳定过来,没道理让美国经济发展不起来。

一边稳定了美国的经济,一面道威斯还裁减了250万军队,将美国陆军缩减到50万。另外还拨款重建了海军,只是道威斯担心中国趁机军备竞赛,所以宣布他们继续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并不谋求新建超过条约规定的战舰数量。

中国也表态尊重该条约,但是打算废弃几艘陈旧的战舰,用新建军舰替代。美国人对此也没有表示反对,毕竟他们可是要建立一半新型军舰的。

东北的犹太人成功向萨摩亚移民了两万人。

看一个民族的潜力,就要看他们在绝境之下时候的反应,当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小小的南宋靠着半个国土的力量,开始大力发展商业,竟然将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到了比北宋巅峰时期还要强大的程度。

犹太人在大量难民停留东北,无家可归的时候,将这些人严密组织起来。向萨摩亚移民了一大批,很快建立了集体农场,开拓了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贸易,并且开始修建萨摩亚港口,积极开拓南美洲航线,计划将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货物,经过萨摩亚转口到中国去。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就会改变,智利铜矿要绕道南美大陆。最后经过非洲运到中国的航线,而是直接横穿太平洋进入中国,发展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不过发展航运需要海量的投资,首先修建现代化港口是一项规模巨大的投资,没有几百万投资不可能,运输航运更是耗钱的买卖,造船、买船都是资本密集型的。

因此这段时间,哈尔滨的犹太银行业抽调了大量的资金投资萨摩亚。这直接给了中国银行业机会,上海银行团在哈尔滨的开拓终于初见成效。开始打破犹太人垄断的格局。

杨子银行并没有参与,没有趁机在哈尔滨展开业务,因为仍旧在抽紧资金,应对危机,就是将能从经济中抽调出来的资金都抽调出来,换成黄金、债券等保值的资产。

此时在杨潮的邀请下。一个苏俄代表团访问山东。

苏俄经过这些年的平静,国际国内的环境都大大改善。

首先是25年的时候,英国工党上台,因为自认为是同样的********,工党政府承认了苏俄的合法性。当然迫于传统压力,他们对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帝国采取了双重承认,俄国人没有中国人的执拗,两国都接受了这种承认。

英国不承认苏俄是沙皇政权的合法延续,苏俄人的********也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沙皇的继承者,所以根本就不在乎,他们只是让英国承认他们是建都莫斯科的一个工人国家,只是英国没有承认他们对西伯利亚领土的主权。

对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帝国,英国承认他们是沙皇帝国的合法延续,但是不支持他们对欧洲领土的诉求,采取了模糊处理,搁置了领土争议。

苏俄得到英国承认之后,改变了过去只有亚洲国家承认他们的外交局面,随着英国的承认,加上同样承认了他们的德国政府,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只能放弃了不承认的外交政策,在苏俄没有答应偿还沙皇时期债务的情况下,被迫承认了苏俄的合法地位。

外交环境的改善,加上弗拉基米尔同志施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缴纳重税后,卖出多余的粮食,苏俄农业慢慢恢复了过来,起码可以不饿死人,还能再次向欧洲出口粮食了。

不过弗拉基米尔同志却在几年前去世了,大权旁落到了史达林手里,经过激烈的斗争,史达林排挤了托妞等竞争者,独揽大权,国际国内形式改善,自己又大权独揽之后,让史达林感觉到苏俄暂时是安全的,所以他心里又升起了不安分。

今年大规模的改建、扩建了一批旧企业,将苏俄的工业实力恢复到了沙皇时代,也让史达林摸索出了一些苏维埃式发展经济的心得,一个计划经济的念头在他脑子里成形了,苏俄开始轰轰烈烈的制定五年工业计划。

杨潮亲自带领老朋友基里连科的代表团,在山东各地转了一个遍,让他们看了该看的,也看了不该看的。

“我国的工业发展,一开始是有一些盲目的,建设了太多的重工业。当时西方国家盛传我国即将崩溃,可惜他们的预言破产了,我们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成为世界前三的工业国家,只是很长一段时间工业模式很不平衡,重工业产品严重过剩,轻工业发展却不足。因此当欧洲战争一结束,我国很快就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

杨潮带着基里连科参观青岛、烟台等地的大型工业,并且苦口婆心的讲述中国的经验,不过杨潮知道他们不会听的,但这个建议却会在历史中留下痕迹。等过了许多年之后,当俄罗斯人翻开老报纸就会发现,原来早就有人给他们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可是他们的先辈没有听取,不知道会如何懊悔呢。

基里连科确实没有兴趣分析杨潮的话,他如饥似渴的参观着中国的大型工业。心里却畅想着苏俄的未来,他们总算停过了最难的时光,掌握了一个庞大的国家,该到了实现他们理想的时候了,而他们的理想则需要机器设备的支撑,这些他们无法自产,只能依靠中国这样的帝国主义。

但基里连科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苏维埃正在讨论的五年计划方案,去年12月。苏维埃的‘十五大’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的决议,打算通过计划消除国民经济中的不平衡现象,合理处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其实是高速发展重工业。

虽然人类实力上从未实施过这种经济建设方式,很多同志因此而十分悲观,可是作为一个坚定的无chan主义战士,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就是为了创造奇迹吗,帝国主义者还说工人阶级没有自己领导自己的能力呢。结果呢,他们在苏俄这个世界上人口排名前列的大国中。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不但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还消灭了剥削阶级。

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新世界,就能创造一个新制度,一个人类最进步的制度。

基里连科对此充满了信心。

因为在他们计划将投入500到650亿卢布的资金,其中一大半靠国内工业企业来积累。但那些国内不能生产的机器设备,比如重型机床,重型水压机,成套电力设备,以及制造机床的机床工厂。电力设备工厂等等,都需要从发达帝国主义国家中引进机器设备和技术,这部分的投入大概占到他们总投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亿卢布左右,折合英镑20亿。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杨潮曾经在山东先后投入了400多亿马克,相当于200亿卢布的样子,跟苏俄的一五计划相比,仅仅是人家的三分之一。不过如果算上杨潮当初带动的资本投入,也不会比苏俄差多少,否则当年杨潮也不用被逼的用发动战争来调整经济结构。

因此这个计划如果能够成功实施,苏俄将会立刻打造出一个欧战前的山东经济规模,只可惜他们无法碰到一场世界大战,无法发一笔战争财,那么就只能靠自己积累,史达林又不可能只靠政府收税来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俄国人得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

可即便勒紧裤腰带,他们也不可能在未来五年内积累到足够的工业资本,如果能借到钱的话,他们倒是不拒绝,可以用将来的矿物来抵偿,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十年吗,反正他们有的是时间,甚至还可以赖账。

因此基里连科这次来,就是想通过他跟杨潮的关系,来借到一笔工业贷款,毕竟杨潮是苏俄能勾搭上的唯一一个大金融家。

但杨潮也不是傻子,苏俄的信用谁能放心,他们到现在为止都不承认沙皇政府欠下的巨额债务,那么谁还敢借给他们钱?

“设备可以卖给你们,你们想要什么设备,就卖给你们什么设备。甚至我国可以帮助你们建立成套的先进工厂,让你们能够生产重型机床、发动机、电力机车等等先进设备,但必须得是现钱。所以一切只是钱的问题,仔细考虑一下,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可以贸易的,比如黄金之类的?”

杨潮引诱着,苏俄杀了十几万沙俄贵族,收缴的奢侈品不计其数,如果他们将那些艺术珍品当做黄金来变卖的话,那可就赚翻了。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