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七十五节 从青岛到山东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七十五节 从青岛到山东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日耳曼国家其实跟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之间的渊源要比跟法国人更深,说起来日耳曼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同源,而跟高卢人不是一个系统的,所以英美一向是亲德国,德国一向是亲英美的,但这一切在利益面前半毛钱都不值。

“我私下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促成了法本、克虏伯等公司的德国资产和山东资产的重组合并,让他们通过中国资产获得了中国资本的支持,这也算是给德国经济系统注资了。”

杨潮说着,大言不惭,丝毫没有提及在德国经济崩溃期间,德国资产的价值被大大低估的事实。

如果放在战前合并的话,中国资产只占这些巨头的总资产的一成左右甚至还不到,可是这次合并,中国资产的分量已经超过了一半,其中就有各自盈利能力的区别,可谁能想到,几个月后德国经济就会有起色,而这些巨头的资产会很快提高到他们原有的价值。

5月,经过3个月紧张的努力,里芬施塔尔团队,准确来说是上海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纪录片的拍摄。在拍摄中里芬施塔尔只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但是她的建议越来越中肯,越来越得到上海团队的重视,因为大家发现,这个家伙真的很有电影天分。

杨潮第一时间看了完成剪辑后的样片。

“果然是德国人的视角啊。”

杨潮看完之后不由感叹。

同时也看到了熟悉的味道,里芬施塔尔擅长的大场面,当飞艇从一万多米的高空匀速落下,山东从一个轮廓开始变得清晰,最后定格在胶州湾,定格在青岛上空。这个开场就足够惊艳。

接着拍摄的是一个个众生相。有路上挽着手散步的德国夫妇,有港口碧蓝的海面,有繁忙的船队,从港口往里,整齐的房屋,宽敞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博物馆,学校,沿着威廉王子大街一直深入德国人聚居区中,拍摄了十几家德国普通人的宁静富足生活。

最后镜头拉起来,飞快的从空中推进,到了工业区,高大的工厂,上下班时候密密麻麻的工人,有骑自行车的。有开汽车的,有步行的,都穿着整齐的制服,西门子公司、飞艇公司,希思巨型机床,万吨水压机,反正是什么大拍什么。

接着镜头在推进,从西门子的发电机车间延伸到了发电厂。沿着发电厂的电线开始拉高镜头,让人看到遍布整个山东的电力机车网络。

最后回顾了一下历史图片。从190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从这些镜头中充分体现了山东从一个农业地区变成一个工业地区的历程。

这部影片有普通人,有大工业,有学校,最后从青岛延伸到整个山东。在加上历史影像记录的对比,虽然没有一句旁白,一切用镜头说话,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山东的发展是青岛带动起来的。是德国人帮助中国人建立了目前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颇有名气的著名工业区。

所以杨潮说这部电影是十足的德国视角。

“不错,名字叫什么?”

杨潮很冷淡的说了句。

“叫做从青岛到山东。”

电影监制张石川冷淡的说道。

张石川对协助里芬施塔尔拍摄这部电影始终不太有兴致,要不是杨潮出了一个难以拒绝的价钱,他才不会允许将自己的团队带到青岛来呢。

张石川是一个有脾气的人,也正因为这种脾气,他才适合做电影。就跟这个时代中西所有的电影人,或者说艺术家一样,大多都是既有钱又有闲的人。张石川早在1916年就组建了电影公司,可惜经营不善而倒闭。

但他家是有钱人,准确的说他岳飞非常有钱,支持他做交易所结果又失败。张石川根本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又跟过去的朋友合作开了家电影公司,明星电影公司,筹备了两年,他们第一部电影接近尾声,但是公司的经营显然并不乐观,所以当杨潮找上他们的时候,他才被迫跟杨潮合作。

杨潮找他们,第一是因为张石川算是上海的电影先驱,第二则是有意扶持一下他们,这个时代是法国和美国电影的时代,世界大战摧毁了法国的电影业,战后美国好莱坞腾飞,而中国的电影业却还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比不上美国,连战后正在慢慢恢复的法国都比不上,虽然跟美国的关系,让中国立法通过禁止放映美国电影,但现在上海放映的电影,主要是法国电影,还是没有几部中国的电影。

“禁止这部电影在中国放映。”

杨潮淡淡的说道。

让张石川有些意外,更意外的则是里芬施塔尔,她发现杨潮看完之后心情不是太好。

所以里芬施塔尔没有当面表达意见,而是很聪明的选择送杨潮走出放映室,送他上车前才悄声问起来。

“如果你想德国人对青岛有好印象就在德国放映,如果你想让山东人甚至整个中国人都排斥德国人你就在中国放映吧。”

这部电影一旦在中国放映,杨潮相信肯定会引起评论家的大肆批评,从而让一群平时也许都不看电影的民族主义者群情激奋,会讨伐德国侨民的,尽管杨潮也不喜欢德国侨民聚居在青岛,但是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排斥他们,对国家形象很不利。

里芬施塔尔点点头。

“对了,如果你们有兴趣拍摄一些战争片的话,我邀请你们明天到我家里去。”

杨潮的家里自然是大石房,他在山东就只有这一处房产。

看完这部电影,杨潮心情确实很不好,他本以为里芬施塔尔会弄出一部宣扬中国崛起的影片,谁知道她却带着一种德国民族帮助落后民族的施舍的影片出来,可见这货骨子里还是一个西方至上主义者,难怪能帮阿道夫希特勒排出那种纪录片了。

不过祸兮福所倚,有坏事也有好事,刚刚回到大石房,就看到了奥丽嘉的笑脸。

“亲爱的。”

奥丽嘉温柔的抱着杨潮,躺在他的怀中,恨不能跟他黏在一起。

杨潮感到了妻子的古怪。

“亲爱的,怎么了?”

奥丽嘉脸色红扑扑的,不说话。

“陛下怀孕了!”

贴身女官娜塔莎大咧咧的回答。

杨潮一愣,立刻推起奥丽嘉:“亲爱的,是真的吗?”

奥丽嘉娇羞的点点头,掩饰不住的高兴和兴奋。

她早就想要一个孩子了,可是奇怪的两人结婚这么多年就始终怀不上。

“看来还是中国的风水好啊,西伯利亚那地方太冷了,根本就怀不上。”

杨潮感慨道,在中国才待了三个来月,竟然就怀上了,在西伯利亚努力了几年就没结果。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西伯利亚太冷,男人小蝌蚪的活力肯定要受影响,看看杨潮跟朝鲜的金家姐妹胡搞了那么一会儿就怀上了就知道了。

“嗯。就留在中国吧,等孩子生下来之前,就不要回西伯利亚了。中国到底暖和一些,冬天还可以去南方,到广东去,到南洋去都行。”

杨潮高兴的做决定,奥丽嘉此时完全沉浸在生儿育女的欢乐中,根本就不在乎在哪里。

反正她的存在,对俄罗斯的政治影响微乎其微,作用就是一个签字和盖章的,出台一个法令之类的签签字,见见外交使节,外交使节就不用见了,如果真有什么法令的话,直接送到中国来签字就行,相信俄罗斯那些贵族官员会理解的。

奥丽嘉怀孕,并且决定在中国安胎的消息发回西伯利亚,果然俄国贵族们没有反对,相反都发来了祝贺,奥丽嘉的几个妹妹还兴致勃勃的要来中国照顾姐姐,即刻就动身了。

奥丽嘉怀上杨潮孩子的消息在中国也引起了波澜,绝大多数人都很感兴趣,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太愿意接受杨潮跟洋鬼子的女人生一个孩子的现实。

国外对此也十分关心,舆论纷纷评论这个孩子会对俄罗斯政局产生什么影响,虽然杨潮公开宣布过他跟奥丽嘉的孩子不会继承俄罗斯帝国的王位,那是跟尼古拉大公达成的政治协议,可是杨潮要反对的话,还是有能力将自己的孩子送上俄罗斯王位的。

甚至现在西伯利亚一大批俄国贵族其实也已经改变了心意,他们也愿意接受杨潮和奥丽嘉的孩子来统治俄罗斯帝国,毕竟这些年奥丽嘉不管国事让他们随心所欲管理国家的方式,让这些贵族还是很舒服的。

当然反对的还是很多的,尤其是一大批新近崛起的俄罗斯中间阶层,如果杨潮的后代继承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王位,意味着俄国王室血脉中将带有中国血统,对这些民族主义情绪最严重的中产阶级还是很难接受的。

因此第二天就有大批记者来采访杨潮,关于王位问题就是他们提问的焦点,杨潮不打算违背自己的承诺,再一次确定,他和奥丽嘉的孩子将不会继承俄罗斯帝国的王位,这个承诺总算是让一部分人放心下来。

杨潮其实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他甚至更关心稍晚一些来访的里芬施塔尔和张石川二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