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四十三节 最后一块拼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四十三节 最后一块拼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我给你写一分计划书,你自己找合适的人帮你实施,趁着现在机遇好,十年内将广东的发展水平达到东北的水平。”

错过了这十年,以后在想发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米青一直留着,亲眼看着杨潮用了两天时间帮他将计划书写好,才放杨潮离开。

在这份计划中,杨潮给广东规划了三大支柱产业。

第一产业自然是贸易,这里有悠久的对外贸易传统,要发展对外贸易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这个好办,有钱就行,大把的设计和建造公司愿意挣这个钱,其次鼓励运输业发展,将珠三角发展成航运基地,最后是一定要坚持面向大海,尤其是要面向南洋,这是广东最大的优势所在,南洋既是广东的市场,又是广东的原料来源,哪里又有大量的广东华侨,这是一张巨大的贸易网络。

第二产业才是重工业,钢铁业先启动,接着向造船业发展,用三年时间打造出成规模的钢铁产业,同时鼓励中小型造船厂发展,积累经验和资本,等待时机发展大型造船业。

第三产业是加工业,将广东、广西,甚至内陆腹地的大量物产进行加工后,出口南洋,广东的丝绸、麻布,湖南、江西的茶叶,各种竹制品,纸制品,南洋的经济规模单一,不具备完整的经济体系,可以跟广东完美的互补。

但是有一个问题,南洋的统治者毕竟是英国人,所以杨潮才让米青跟英国人合作,英国的炼钢产业技术并不算落后,毕竟造船业大国不可能没有钢铁业支撑的,尤其是船用钢材。英国人还是有很多独到的技术呢。

跟英国合作,继续加深跟英国经济的紧密联系,继续深入英国建立的国际体系,只有深切加入这个体系,将来才好继承这个体系,杨潮可没有兴趣挑战国际秩序。能够顺水推舟的事情,何苦逆水行舟呢?

至于英国资本问题,等到二战打响,英国人会把能变卖的都变卖的,他们二战中几乎变卖了所有在美国的资产,连军事美洲的基地都卖给了美国人,不知道到时候大英帝国愿不愿意把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卖给中国呢。

这份计划书的核心,其实都不是什么产业发展,而是强调广东一方面要在国内争腹地。一方面要在国外争势力,国内的大西南和湖广江西一定要掌控在手里,国外的南洋也要枪在手里,这才是大势所在。

但米青更关心的还是技术层次的问题,比如跟英国人合作,大量引入英国资本和技术,围绕钢铁行业,打造造船和机器制造业。英国人深耕南洋,最懂得南洋哪里需要什么设备。吸引到英国不但在政治上,也在市场上都能取得在南洋的优势。

至于其他的产业,就不用政府推动了,让民间自己发展就好,只要有几项支柱产业,将本地经济推倒起来。整体其实就不会差了,因为支柱产业会给与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产生一个庞大的市场,其他产业自然应运而生。

“还不是山东那一套!”

米青看完之后,心里哼了一生。不过是把当年跟山东合作的德国,换成了英国而已。

不过她倒是对此很有信心,山东能做的,没道理广东不能做。

只是山东当年的发展太险了,无数经济学家分析过山东的奇迹,都认为如果不是欧战打了四年多,山东经济早就崩溃了。

现在杨潮又让广东搞山东模式,难道又要爆发战争?米青心中不由升起这个奇怪的心思,她可是丝毫不怀疑,只要有需要,杨潮这个人是会毫不犹豫的发动战争的。

但他真的误解杨潮了。

杨潮支持广东发展,只是为了让最后一个经济中心尽快发展起来,北边山东控扼渤海,沟通日本、朝鲜和东北,组成了一个强势的重工业经济圈。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轻重工业共同发展。只有广东还没有赶上来。

只有广东这个中心也发展起来了,整个东部沿海的经济布局才算完整,三大经济中心才可以带动整个中国发展。

唯一让杨潮有些不放心的是,似乎钢铁工业的布局有些太散了,作为重工业还是越聚集越好。美国的匹兹堡、德国的鲁尔区、英国的伯明翰,这都是有名的钢铁中心,集中度非常惊人。

而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东北和山东两个钢铁产业中心,上海也在利用江南造船厂的设备,雇佣日本技术人员,合作建设了钢铁厂,给他们的造船厂单独生产船用钢。现在还要加一个广东,这样中国就有四大钢铁中心了。

东北钢铁公司用的是西伯利亚的铁矿资源,上海和山东都在进口巴西铁矿,而广东将会进口澳大利亚铁矿,并开采越南鸿基的煤矿为原料。

这四家各有各的优势,各自都有自己必须发展钢铁产业的理由。

东北不用说了煤铁资源在那里放着,不发展钢铁业实在说不过去,山东则有大量的钢材需求产业,造船、机器制造这都是要消耗钢铁的。而广东的条件更好,如果要用国外的资源来发展钢铁业,还真的没有其他地方比得过广东,不但距离近,而且港口资源更多,完全有能力直接为钢铁业单独腾出一座港口。

这一点上,上海都比不上,毕竟上海的腹地很深,但是港口条件其实不算好,后世为了发展深水港不得不修建几十公里的跨海大桥,从人家浙江抢了洋山港。

所以杨潮怎么看,都觉得广东有必要发展钢铁业。

说起来还是中国太大了,经济潜力巨大,足以支撑四大钢铁基地。

只是广东也加入进来后,钢铁业恐怕也会跟造船业一样,很快就开始进入薄利时代,虽然还不至于赔钱,但是将告别厚利时代,利润低了,分红自然少了,分红少了,股价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高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