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三十九节 金融会议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三十九节 金融会议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第90张推荐票加更。

————————————

“可是,杨先生,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汇丰银行没有股份!”

汇丰银行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支持,这是金融圈子中谁都知道的事情,因此他们也不肯轻易放弃这个银行的控制权。

杨潮笑道:“这就是条件,你们自己考虑吧,你们家族不是跟沙逊家族是姻亲吗,沙逊可是有大股的股份的。”

杨潮不给罗氏扯皮的机会,直接站起来,伸出手来跟他握了握,送客的态度很明显。

沃尔特这才感觉杨潮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

但是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想要抵制住摩根、洛克菲勒等华尔街巨鳄渗透欧洲,他就很需要杨潮的黄金,与欧洲利益相比,汇丰的利益就是可以牺牲的了,毕竟这只是印度和中国的一个机构,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来说,只是他们利益链条的最边缘。

至于沙逊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认为他们不会在这种问题上不给罗氏面子,甚至如果没有罗氏的坚持,没准沙逊家族早就对杨子银行团投降了,被杨潮控股加入杨子银行集团,就可以分享杨子银行团的利益,对汇丰银行的发展更有利。

汇丰作为一个被上海杨子金融势力排挤的一个边缘金融势力,这几年虽然还在赚钱,但是地位上却日薄西山,日趋没落,空有比那些中国钱庄和银行更强的实力,更高明的经营,更广泛的网络,却就是无法从这些实力手里分到一杯羹。只能自己在边边角角捡拾一些残羹剩饭,而中国各种债券的承销、企业的上市运作,都跟汇丰没有半点关系。

沙逊家族没有罗斯柴尔德家族那么大的野心,所以他们更愿意跟杨子金融财团合作。

沃尔特很明白这一点,发现杨潮不给他选择的机会后,他只能答应下来。

“我相信沙逊先生很乐意跟您合作的。”

沃尔特叹道。

杨潮笑道:“但愿如此吧。”

就在杨潮跟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在北京秘议的时候。在意大利的热na亚正在召开一场激烈的国际会议,这是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之后,第三次世界性国际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英、中、法、意、比、日等29个国家,连苏俄都受到邀请参加了,可是美国人却没有参加,只是派了一个观察员前往,这很不可思议。

因为这场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国际经济体系,是英国人发起召开的,目的是维持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度。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一直在忽悠英国人恢复英镑金本位,那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一旦英国恢复金本位就必须受制于美国,美国为此甚至提出愿意给英国提供5亿美元黄金的保证。

但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英国组建一个以英镑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以美国人这次没有参加,他们不愿意为英国捧场。为英镑体系摇旗呐喊。

“苏俄必须偿还沙皇时代欠下的180多亿金卢布债务。”

邀请苏俄来开会的目的,就是要苏俄承诺偿还沙皇欠下的债务。英国人态度十分坚决。

但是苏俄代表契切林坚决反对:“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和封锁给苏俄造成的损失超过390亿金卢布,要赔偿也该是协约国赔偿我国的损失。”

这就有些强词夺理的味道了。

所以英国为首的各国没有接受,凡尔赛条约中有明文规定,除非苏俄肯赔偿债务,否则各国不得承认苏俄的合法性。

契切林还表示,苏俄愿意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甚至进行经济合作。但双方必须在平等互利、互相承认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苏俄愿意把一部分耕地、森林和矿产资源租让给外国经营开发。提议各国普遍裁军。坚决拒绝任何不平等交易。

显然苏俄的算盘打的很好,弗拉基米尔已经开始了新经济政策,急于想要恢复经济,可是他们杀了太多善于耕地的富农,大量抛荒的耕地无人耕种。粮食供给不足,外国资产被查封之后,大量矿山荒废,俄国又没有能力经营,所以他们现在想在让西方国家来经营,只是租界给他们,而产权属于苏俄。

西方国家没有那么容易上当,不仅英国人不答应,法国人也不答应,英国损失的是债务利益,而法国还损失了大量资产。

苏俄没收了一切国内国外资本家的资产,法国人受损是最大的,此前三十年间,由于英国有自己大量殖民地可以投资,而德国出于地缘zheng治,不想支持俄国的发展,法国为了支持俄国,拉拢俄国跟自己一起对抗德国,因此提供了俄国绝大多数的发展资金。

战前俄国铁产量的55%,煤产量的74%,石油产量的18%,都是属于法国资本经营的,占据法国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结果弗拉基米尔做了无本买卖,全都没收了,法国人能答应才怪。

因此这次会议,苏俄注定得不到西方的承认,唯一的外交收获是德国。

作为同辈压迫的难兄难弟,德国的外交形式也不乐观,因此不挑食,他们跟苏俄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了《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法律上互相承认,恢复外交关系。双方承诺相互放弃赔偿要求,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发展贸易并进行经济合作。

但德国和苏俄两国现在已经被视作二流国家了,他们的合作没人当回事。

英国人更关心的是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问题,尤其是得到了杨潮的黄金支持,又有石油出口的大笔进项,对英镑重新确立国际货币地位雄心勃勃。

法国则因为始终不肯恢复金本位,法郎被英美两国抵制,币值很不稳定。不利于法国的进出口买,因此法国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两大国利益一致,于是在英法主导之下,很快达成了一些意见。

英国承诺,本国将尽快恢复金本位,不再限制黄金在伦敦的自由进出。

英国希望其他欧洲国家放弃本国货币和黄金的直接挂钩。而改成跟英镑挂钩,方便进行贸易结算,这就是金汇兑本位,也是二战后美国人的模式,其实英国人早就提出来了,只可惜英国人没能维持住他们的霸权,否则哪里有美元上位的机会。

英国希望通过建立金汇兑本位,消除欧洲各国的外汇管制,让英镑而非美元作为各国的外汇储备。英国的这套设想得到了不少欧洲国家的赞同,但美国坚决拒绝英国的计划。

法国也不可能把自己的金融安全寄放在英镑身上,所以他们也承诺恢复金本位,只可惜法国没有英国雄厚的实力,既没有英国覆盖全球的贸易网络、金融网络,也没有英国的黄金储备丰厚,所以最后也没能成功。

只不过英国人的发现各国货币跟英镑挂钩之后,英镑需求量大增。相应就需要更多的黄金储备,而英国的经济模式又引起了大量贸易逆差。英国决定节省黄金,并没有完全开放黄金的流通。

最后形成的金本位是,英国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规定英镑的含金量,英镑在国内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一定重量的金块。所以称为金块本位制。

不过这种金本位,对兑换黄金有限制,比如英国规定只有1700英镑纸币才可以兑换,而1700英镑刚好兑换400盎司的金块,为此英国人铸造的这种400盎司的99%金块成了黄金交割的标准。创造了伦敦金这个金融词汇。

限制黄金之后,彻底让黄金退出了流通,黄金储备大量储存在央行之中,造成二战前英格兰银行储备了一万多吨黄金。

法国的限制比英国稍大,400盎司大概相当于12公斤,而法国规定20万法郎以上的纸币才能兑换金块,20万法郎相当于12.5公斤,只可惜法国的金融势力不强,即便是一样的制度,伦敦就是现货黄金的最大市场,伦敦金成了现货黄金的代名词,而法国金就默默无闻了。

其他国家则不流通黄金,货币也不直接跟黄金挂钩,而是跟英镑和法郎挂钩,在外贸汇兑结算的时候,才会进行黄金流动,因此是金汇兑本位制。

美国对这种制度不予认可,但是另一个黄金储存大国,中国则支持这种制度。

中国央行行长张家傲在热na亚大会上承诺,中国金元券坚持跟黄金挂钩,实行完全自由的金本位,这跟美国的政策一致,只有在别的国家无法坚持金本位的时候,中国还坚持金本位,这才能取得货币优势地位。

不过中国的金元券只是外贸币,当年发行出来是为了跟洋人银行竞争外汇市场的,算是典型的外汇券,还不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中国的法定货币制度还是银本位,所以才敢大量向英法借款,因为中国需要的是白银,而是不是黄金。

因此金元券实行金本位,依然没有美国那种金本位坚挺,此时还竞争不过英国人,所以张家傲有承诺,中国在欧洲的贸易将在伦敦进行结算,此举等于是拿中国的黄金,又给英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信用,让英镑变得更加坚挺。

结果就是,金元券越坚挺,英镑则越稳定,让英镑现在有更强的实力来跟美元竞争。

张家傲同时宣布,中国将继续坚持银本位制度,但是宣布将维持金银比例为1比20的价位,英国同意支持中国维护金银价格的努力,很显然在货币问题上,中英两个国家进行了利益交换。

这几年银价的持续增长,已经让中国吃尽了苦头,货币增长意味着货币升值,对出口是极端不利的。所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价值,是张家傲这些年最大的目的,但是杨潮一次次抛出巨额黄金,让白银想不增值都很难。

有了英国的支持那就不一样了,两个国家还是有能力维持世界金银价格的。

但是这个利益交换,英国人显然占了便宜,因为这对他们是绝对有利的,因为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实行的也是银本位,稳定金银价格也有利于印度的出口。

所以英国人付出的还不够,他们还得有其他付出,但那不是在热na亚会议上能说的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