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一十八节 汽车工业崛起(第三更)

作为一种金本位货币,中华银行发行的金元券,在世界市场上已经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货币了,但还远比不上英镑,各国结算还是愿意接受英镑,第一是因为各国早就习惯了英镑,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英国人战后又恢复了他们的世界贸易地位,再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奔波在世界各地的英国商船,占据了世界贸易份额一半以上,劳埃德船级社依然是世界航运业的标准。

金元券要进一步抬高地位,除了仅靠英镑之外,没有更便捷的方法。

如果能跟石油捆绑,将石油以金元券定价,显然会更有影响力。

而金元券在中国的地位却不是很高,因为中国现在依然在实行银本位,带动的整个亚洲都在使用银本位。

张家傲在得到了杨潮的黄金支持后,已经多次建议杨潮趁机将中国货币转向金本位,彻底的融入世界市场。

杨潮当初之所以选择银本位,第一是因为中国的传统,第二则是因为白银更容易获得,那就更容易以白银为保证金发行货币。但是中国自己不使用金元券,只是将金元券当做一种外汇卷,这对金元券的地位提高很不利。

恢复金本位杨潮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觉得时机还不到,转向金本位,势必导致世界黄金价格的大涨,中国贸然加入金本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杨潮可不想破坏这一波经济繁荣,因为他认为作为一个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会收益最大,远比已经发达的欧美受益大得多。

但如果不把中国货币转变成金本位。那么二战后如何获得世界经济霸权呢,没有货币的霸权,谈什么世界霸权,美国的世界霸权就是建立在美元霸权的基础之上的,而成为唯一的世界货币,让美元可以通过贬值。通过印刷纸币抢劫全世界的财富。

所以一步步先加强金元券的国际地位,当中国转变为金本位就以金元券为基础,很容易就让中国货币直接融入世界货币体系。

跟艾斯顿谈好之后,英国人派来的专业人士,十天后就坐飞艇到了中国,跟杨潮的代表签订正式的协议。同时接收杨潮交付的各种资料,然后很快就拿到波斯和阿拉伯半岛验证去了。

英国技术人员很快就确定,杨潮给的治疗准确无误,虽然很好奇杨潮是如何得到这些资料的。但他们并没有怀疑杨潮肯定派人来勘探过,至于什么时候来勘探的他们就不知道了,甚至有人怀疑这本就是德国人的勘探结果,中国人不过是从德国人手里买过来的而已。

接着很快大量的设备开始采购,在阿拉伯半岛和波斯一座座新的油井开始钻探,英国人野心很大,他们打算在今年年底,将中东的石油产量扩大一倍到一亿桶的规模。至少让英国收获2亿美元的利润。

在杨潮的要求下,中国企业分到了一批油套管生产订单。毕竟向西伯利亚提供过油管,山东的企业已经拥有了生产技术和能力,而英国人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吃下所有的订单,除非他们愿意等油田产量明年在达到一亿桶。

他们等不了,中国也等不了。

因为汽车越来越多了,尽管对美国产品加征了百分之一千的高关税。可是欧洲的汽车还是可以进入中国,中国现在每年进口上万辆汽车,而且其中有半数都是昂贵的豪华车,现在连日本人都盯上了这个市场,他们正在积极的跟美国谈判。希望引进技术生产汽车呢。

进口一半豪华车,第一说明中国的富豪太多了,太需要彰显身份的摆设了,第二也证明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进口状态,说明中低端的汽车进口被严重的限制了。

因为即便是欧洲,杨潮也向他们征收超过400%的关税,一辆欧洲产的福特汽车,本来价格只有260两银子,可是到了中国经过高达1千两以上。

而中国目前的汽车工业,除了被杨潮从摩根手里收购的中国通用汽车外,就只有一个齐柏林汽车公司了,但通用是产卡车和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齐柏林的迈巴赫只生产豪华车,去年一年迈巴赫生产了300辆齐柏林w2型汽车,一两售价高达1万两,依然被抢购一空,中国消耗了其中的200辆,日本进口了30辆,剩下的多数都被西伯利亚的俄国贵族买走了,少量出口到了欧美国家。

迈巴赫生产的,挂着齐柏林标签的豪华车,在全世界都小有名气,其中的发动机技术,已经是公认的世界一流,而变速箱更是独树一帜,不但是世界一流,供应迈巴赫变速箱的采埃孚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变速箱供应商,每年生产的变速箱已经出口欧美上万台,全部供应世界高端汽车企业。

不得不说当年的齐柏林飞艇公司是人才济济,放任这些人尖子敞开想象的研发,确实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让现在齐柏林转型汽车生产,在技术上基本没有任何困难。

只是他们跟齐柏林一样,走的是高端路线,生产的汽车太昂贵了。

杨潮不打算改变他们的经营思路,齐柏林吗,就是要走高端,站住了高端市场,那是中国工业的一张名牌。

于是杨潮必须引进一款大众的廉价小汽车,寻遍全世界能让杨潮收购的汽车企业不多,美国人肯定不会卖,最成功的福特不愁市场,通用汽车那是有摩根参股的,不可能出售,只能从欧洲寻找机会。

杨潮最后挑中的是捷克的l&k汽车公司,l&k1899年就开始生产摩托车,1906年开始生产汽车,比福特汽车公司早了八年,后世被评为最古老的四大汽车公司之一。这个汽车公司后世的人可能会很陌生,但是如果说斯柯达,懂车的人却不会不知道,而斯柯达其实就是这个公司发展而来的。

捷克斯洛伐克是奥匈帝国分割出来的一个国家,作为奥匈帝国工业实力的主要继承者,这个小国的工业技术能力,不弱于德国,斯太尔兵工厂是欧洲第一大兵工厂,战前是能跟克虏伯相提并论的巨头,汽车工业也好不输给德国,但是战后作为战败国捷克斯洛伐克的遭遇比德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l&k公司愿意出售股份,或者说很乐意找合伙人,找合作者。

l&k公司的两个创始人,一个叫做劳林,一个叫做克莱门特,公司正是以他们二人的首字母组成的,劳林是一个技术天才,克莱门特是一个圆滑的天才,两人珠联璧合将一个小企业一步步做大。

而且这两人十分聪明,很懂得顺应社会,没有福特那么执拗,他们不介意出让股份,甚至不在乎放弃公司的控制权,早在杨潮找到他们之前,他们已经在跟捷克工业巨头斯柯达佩尔森集团谈判了,希望跟斯柯达集团合作生产汽车,借助斯柯达的实力,恢复他们战前的生产,而他们愿意让出大多数股份给斯柯达集团。

跟斯柯达集团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显然杨潮都更占优势。而中国的市场比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战后整个欧洲大陆都更有潜力,让人充满了想象力,劳林和克莱门特没有理由拒绝这个机会。

所以当杨潮派人去跟他们一谈,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只是此时斯柯达对生产汽车也很敢兴趣,斯柯达作为过去奥匈帝国的工业巨头,太知道克虏伯那些家伙跟杨潮合作得到的利益了,因此他们积极的想要加入这个合作,杨潮也不想放弃欧洲市场,他引入l&k不过是为了技术,所以就同意斯柯达入股一起发财,因此一拍即合。

最终三方成立合资公司,杨潮占股51%,得到控股权,斯柯达得到29%,劳林和克莱门特各保留了10%,继续作为公司的领导层经营。

杨潮之所以选择他们,看重的是l&k公司在小型汽车上的技术积累,看重的而是他们战前就开始生产的voiturette型小型汽车,这款汽车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可以跟福特t型车相媲美,只是生产规模和制造技术限制,价格没有福特那么便宜而已。

杨潮邀请了劳林和他的团队来到山东建厂生产汽车,从他们积累的摩托车到汽车,统统生产,他们的产品在欧洲人的印象中就是结识、耐用,这两种品质也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信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经过两年的建设,工厂建好了,设备到位了,技术人员也以过去的技术为基础进行了改进,推出了新款小型车,他们的旧款车推出的那一年,就在柏林获得了金奖,这款改进车,自然不会输给老车,因此性能上完全没有问题,问题还是生产能力,能不能像福特那样大规模的生产汽车。

他们说他们成功了,所以杨潮必须去看看,于是结束了跟英国人的谈判后,他就来到了山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