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节 救济苏俄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节 救济苏俄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美沙比铁矿摩根太知道了,因为摩根财团就拥有哪里的数座矿山。

这个铁矿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美沙比山脉,1887年发行,矿脉长180公里,宽一公里以上,厚度100多米,含铁量超过70%,这座铁矿几乎支撑了美国的钢铁工业,一直开采到了1952年才枯竭。

很显然摩根清楚这座矿脉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这个要怎么合作?”

摩根很慎重的说道,这样的矿山意味着财富,是最保值的资产,在如今这个危机时代,是最难得的投资机会。

杨潮笑道:“摩根财团占2两成,中国的钢铁集团占3成,杨子矿业占5成。”

摩根心中叹气,对这个分配,他没有拒绝的权力,因为这年头做生意后面都得有权力支持,摩根那些年之所以纵横开阖,还不是因为控制了美国政府,这几年不行了,美国政府翅膀硬了,不停摩根的话了,杨潮愿意带着他一起玩,那已经是难得的机会了。

而且如果是其他投资,摩根倒是可以放弃,赚钱的机会多的是。但铁矿不一样,因为摩根旗下有一个美国钢铁公司,到现在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公司,市值超过十亿美元。也是摩根财团旗下的支柱产业,每年的分红十分可观,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么庞大的一个工业公司,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毕竟摩根银行玩玩股票,玩玩债券,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家超级规模的公司,就给摩根财团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可问题是。美国钢铁公司的生产规模虽然很大,早在还是卡内基经营的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了,那就是铁矿石的供应受制于洛克菲勒财团。

美国铁矿产地主要集中在明尼苏达州的三个铁矿山,而三大矿山中最大最长者,正是长180公里的著名的美沙比铁矿山。但这个铁矿山却掌握在洛克菲勒的手里。

当年洛克菲勒在美沙比地区刚刚经营铁矿。他的矿山矿石品味并不高,而且是难以冶炼的类型,当时美国只有最强大的卡内基钢铁公司拥有冶炼技术,因此卡内基就对洛克菲勒不屑一顾,狠狠的压价。

结果惹怒了洛克菲勒,扬言要自己建钢厂,最后卡内基妥协了,以低姿态与洛克菲勒达成矿石交易,卡内基以25美分一吨的价格买进洛克菲勒旗下铁矿的全部产量。还承诺在美沙比地区只买洛克菲勒的铁矿石,洛克菲勒则答应不进入钢铁行业,同时卡内基要使用洛克菲勒的铁路和船舶运输全部铁矿石。

跟卡内基合作获利之后,洛克菲勒大肆在美沙比地区扩张,因为美国垄断地位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在这个地区只购买洛克菲勒的铁矿石,让大批中小型铁矿公司破产,一一给财雄势大的洛克菲勒吞下,最后连矿业巨头苏必利尔联合铁矿公司都被洛克菲勒收购。让洛克菲勒成为美沙比地区最大的矿山霸主。

当年卡内基被财雄势大的洛克菲勒要挟,要生产钢铁就离不开美沙比的铁矿。现在摩根收购了卡耐基的钢铁公司,组建了规模更庞大的钢铁公司,依然不可能离开美沙比地区的铁矿供应,依然要受制于洛克菲勒。

摩根洛克菲勒的恩怨,美国人都很清楚,所以摩根是绝对不希望看到美国钢铁公司受制于洛克菲勒的。要是换一个对手,摩根早就祭起经济大棒,收购对手了。可是对手是洛克菲勒,就是摩根也没办法收购的起。

所以只能受制于洛克菲勒,导致美国钢铁公司辛辛苦苦钢铁利润却越来越微薄。洛克菲勒控制矿山,坐等财富,利润却越来越高,就好像摩根是在给洛克菲勒打工一样,就好像后世****的钢厂跟澳大利亚的铁矿巨头一样。

要想扭转这种局面,要想提高钢铁利润,摩根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自己的铁矿,可惜摩根涉入钢铁业太晚了,如果1894年洛克菲勒就收购了苏必利尔铁矿公司,那时候摩根还没想过要进入这个行业呢。

现在想在美国购买新的矿山,但是最好的都在洛克菲勒手里,用脚后跟想都知道他不会卖的。

但是澳大利亚发现的这个大矿山,给了摩根另一个选择,尽管从澳大利亚进口特矿石,不用想成本也比美沙比的铁矿高,但却可以作为一个逼迫洛克菲勒的工具,让洛克菲勒接受一个对摩根有利的矿石价格。

换句话说,就是用来威胁洛克菲勒的一张牌,彻底扭转这些年在洛克菲勒垄断下受到的鸟气。

“投资总额呢?”

所以摩根已经不在犹豫,十分干脆的询价。

“1亿美元,摩根出资4000万,中国几大钢铁公司出资6000万,杨子矿业以矿权入股!”

矿山是杨子矿业找到的,采矿权就是杨子矿业的,这个矿权值这个价钱。

摩根没有犹豫:“可以!”

两个巨头的合作,确实可以说是与狼共舞,只不过谁是羊谁是狼,现在可说不好了。

达成这个协议让摩根感觉自己占了大便宜,因为中国人完全可以独占。

他不知道的是,杨潮有自己的图谋,跟摩根搞好关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杨潮觉得自己在澳大利亚不太好出手,那么大的矿脉,澳大利亚政府会疯狂的。

要知道这时代澳大利亚人还认为自己国家是一个贫铁的国家,他们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的几个铁矿总储量只有2亿多吨,澳大利亚人认为几十年内就会枯竭,为此他们甚至在30年代出台了限制铁矿石出口的禁令。

后来当汉库克发现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之后,澳大利亚政府竟然都不相信,官僚很严重的澳大利亚议会硬是好几年都没有将铁矿开采权交给汉库克,让汉库克运作了好几年,最后才跟力拓合作开始挖矿。拥有了几年才破除了出口禁令。

如果让澳大利亚政府知道这个疯狂的铁矿区,而采矿权在中国人手里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办?澳大利亚人现在正在学习美国排华,想搞白澳政策,杨潮可不想刺激他们,因为杨潮可不想跟大英帝国开战。起码在二战之前不想。

如果是摩根出面那就不一样了,以摩根财团在大英帝国的影响力,还有白种人的身份,澳大利亚人是不会抵触的,而摩根也有足够的影响力第一时间让澳洲政府授予他们在皮尔巴拉采矿的权力。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这个矿业得以摩根的名义开采,我不想惹麻烦,你知道的,澳大利亚排华也很厉害。”

摩根点了点头。他算是知道杨潮为什么要拉他入股了,但也不认为他的作用有那么大,毕竟只是当一块招牌,还没有资格跟杨潮讨价还价,因为中国硬要开采这里的矿藏,澳大利亚政府也阻挡不了,除非想跟中国人开战。

但是澳大利亚政府有能力捣乱,比如出台什么出口禁令。让这个铁矿很难正常生产。

至于其他的,杨潮就不管了。反正摩根开矿,需要的人力资源,也不可能从美国雇佣,最终还得雇佣华工,用不了几年,哪里就会跟巴西一样。形成一座中国人占优势的城市,到时候澳大利亚人在炸毛,杨潮就有足够的理由策动华人起义,组建华人自治区,甚至把皮尔巴拉从澳大利亚拆分出去。都不是不可能。

达成了协议后,杨潮心情不错,可是回到卧房,却看到老婆在抽泣。

“亲爱的怎么了?”

奥丽嘉是一个没什么心眼的女人,人常说人傻欢乐多,多数时候她还是很快乐的。

“亲爱的,救救俄国人民!”

说着扑到了杨潮怀里。

杨潮有些莫名其妙:“到底怎么了?”

奥丽嘉很快从梳妆台的抽屉里取出了一叠照片。

杨潮一看就明白了,满地的死尸,骨瘦如柴。

显然这是苏俄境内饥荒引起的。

还有一张夫妻两将幼小的儿子直接,冻在大冬天的木桶中储存起来,打算留着过冬的残忍照片,两夫妇面目呆滞,就是最底层的俄国人形象。

看着一张张恐怖的照片,杨潮都忍不住胃里翻腾,他知道俄国人这么惨,跟他有分不开的责任,当然他不黑俄国人,俄国也会很惨,但不会有如今这么严重,后来根据推算,俄国人在内战之中,损失了5000万人口,比历史上足足多了3000万,其中至少有一半人是饿死的。这其中的责任,杨潮感觉自己占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则是弗拉基米尔那帮人要负的。

“这照片是哪里来的?”

“美国人送来的。”

其实美国人对苏俄的救援已经开始了,苏俄著名的作家高尔基通过西方媒体向全世界呼吁,美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响应的国家。

美国慈善机构美国救济总署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救济总署成立于两年前年,由赫伯特·胡佛主管,向战争受害者提供各种人道主义援助。战后就在德国、波兰等国进行过救援,他们看到了高尔基的呼吁,已经进入了苏俄,这些照片就是他们悄悄拍下来的,要是被知道了,是带不出苏俄的,否则对弗拉基米尔的形象很不利。

“你要我怎么做?”

杨潮叹息一声问道。

奥丽嘉急切道:“买粮食给他们发下去。”

杨潮点点头:“也好。沙皇家族对俄罗斯民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是你的丈夫,我要帮助你。”

奥丽嘉用力点头,眼睛中带着信赖,她对丈夫有迷信般的信赖。

“明天我们就向外界宣布,沙皇家族将拍卖所有的珠宝首饰,并在美国发起募捐活动。我们要向俄国老百姓无限制的提供足以度过灾荒的粮食。”

奥丽嘉继续点头。

第二天她就带着一种宗教般的使命感,用尽全力活动,邀请华盛顿的俄裔名流募捐,声泪俱下的告诉大家俄国百姓的遭遇,希望大家慷慨解囊,她还拿出她所有的贴身珠宝首饰,并且表示她要卖出她所有的珠宝,要让俄国人吃饱。

奥丽嘉是真诚的,所以更感人,俄国移民慷慨解囊,美国报纸大声赞扬,让女沙皇在美国俄国移民中印象上升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而杨潮那边,已经命令西伯利亚驻军行动起来了,每天从前叶卡捷琳堡起降的飞艇上千次,将数以万吨的粮食通过空运送到苏俄,然后一个个村庄空投下去,直接发到俄国老百姓的手上。

并且邀请一个个百无聊赖的俄国贵族参与其中,做足了秀,让西伯利亚的俄国人还是很感激的。

不过却给苏俄政府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杨潮投下去的每一个粮袋上,都打着沙皇家族的标志。

当不少俄国百姓接到沙皇的粮食的时候,心中滋味真是复杂极了,许多老人那真的是抱头痛哭啊。

但是麻烦的还不止于此,不过是沙皇收买人心的把戏罢了,最关键的是,中国飞艇扔下了这么多粮食,苏俄政府是征集还是不征集,征集吧,一面是沙皇放粮,一面是苏俄抢粮,怕是老百姓又要造反了。

可是不征集吧,城市中的粮食供应始终得不到满足,现在大城市依然有人在饿死,这才是苏俄政府最犯难的,这让弗拉基米尔同志怒不可遏,甚至向前线增兵了几十万人。

中国飞艇投递粮食的消息也在全世界传播,但是是以沙皇家族的名义发放的,接受采访中,奥丽嘉高兴的宣布,会向俄罗斯的老百姓投递足够的粮食,还表示她已经筹集到了1亿美元。

当问到钱从哪里来的时候,奥丽嘉幸福的表示是她丈夫给的。

当记者问她怎么说动政府掏这么一大笔钱的时候,奥丽嘉表示说,她丈夫不想妻子没有首饰可戴。

这次饥荒比以往更严重,因为这不但有人huo,还有天灾,整个苏俄地区发生了大旱,一直持续了三年时间,后来苏俄政府公布死了五百多万人,这种官方数据到底有多少水分,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杨潮打算无限制救助苏俄,倒不是单单是恻隐之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担心难民,在饿死和逃亡之间,很显然不难做选择,一旦实在活不下去了,俄国人肯定要大批大批的往西伯利亚涌来,来投靠他们的沙皇的。

当然苏俄在边境地带集结的上百万大军是不会允许难民通过的,那对他们的形象是一个巨大打击不说,人力资源流失也是难以接受的,俄国的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了。

但是一旦大规模爆发难民潮,苏俄政府是挡不住的,如果西伯利亚那地方涌入个几百万俄罗斯人,这是杨潮难以接受的,那地方可是杨潮的禁脔,哪里必须成为一个华人越来越多最后占据主要民族地位的地区。

不过一个难民也不接受也不合适,所以杨潮又命令飞艇,在合适的村子降落,拉上一些俄罗斯人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