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八十节 房子和车子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八十节 房子和车子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离开垦利县又往烟台、青岛,接着到济南和莱芜等城市转了一圈。

情况都差不多,县城往往都没有怎么发展起来,人口大多在十万以下,比清朝时候增长的有限,完全不能跟几个超级城市相比。

这种超级聚集效应,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德国人解决的方法是支持各种小城市建设,为此政府下了许多力气,目的是为了各地发展的公平问题,知道21世纪,德国的大城市也不多,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也就是柏林、法兰克福、汉堡和慕尼黑等寥寥几个城市,像大众汽车城所在的狼堡其实也只是一个小城市罢了。

公平发展是德国人的理念,后世西德合并了东德之后,为了让东德发展赶上西德,几十年如一日的政府每年给东德支出五千亿用来改善基础设施,太高福利待遇。

但这种发展方式,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是一面是各地发展都比较平均,小城市的生活品质也比较高,不好的一面是效率其实不高,而且很难发展起来那种超大城市才会出现的产业,比如各种文化产业就需要大城市中各种族群的思想碰撞,显然小城市不可能出现这种条件。

所以德国后世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其实很差劲,跟他们高度发达的工业根本不在一个位面上,甚至连印度都不如。

中国这几年发展太快了,所以大城市超速发展,而小城市在竞争中落后了,杨潮也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本改善这种情况,甚至为了效率不得不默许甚至支持超大城市的发展。可是大城市总有一个极限,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单靠超大城市自我发展,已经很难实现以前那样的增长动力了,必须大规模的启动中小城市的发展,才能创造出足够中国这么大体量经济体飞速发展的动力来。

这也是为什么杨潮来利津这些小县城视察的原因。

不过有一个县城发展的倒是不错。潍县。

但有一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胶济铁路和烟济铁路,这两条山东大动脉在这交汇,让潍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没有认为干涉的情况下,它自己就发展起来了,支柱产业除了围绕交通运输兴起的机械维修外,还有榨棉工业、榨油工业等将初级加工业。

总结潍县经验,杨潮让张念记下。每个县城都该找到一两项有自己优势的支柱产业,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扶持,让这些产业成为在整个省,甚至全国都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这样就足以支撑起一个中小型城市的发展了。

同时交通也很重要,潍县可以说就是运用了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否则初级加工业凭什么选择在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但是山东的交通已经相当给力了,县县通火车啊。而且还是电力机车,在全国独一份。

但是公路却很差劲。所以杨潮打算改善所有县城的公路交通,其他地方没有这个资本,山东却没有问题。要求各大府城跟县城协商,分担成本,哪怕是借款,也要将公路修起来。公路修起来了,才能跑汽车,这样汽车工业就有条件发展了。

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太大了,光是那三四成的钢铁消耗,就能让重工业在打一剂强心针。

当然比汽车工业拉动效应更大。覆盖产业链更广的产业也有,而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房地产,后世的后进国家为什么钟情房地产,就在于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所以杨潮不可能放过,不过这个问题很敏感,衣食住行国之四维啊,动一动那就是震动国本,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必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式,杨潮认为全世界最好,没有之一的房地产发展方式是新加坡的房地产。

也就是那种公屋模式。

由政府修建大量的廉租房,只租不卖,房屋建不要太大,三四十平米足够单人和两口之家居住就行,建的太好了,有能力买房的富裕阶层也会贪便宜;而且千万不能像****那样建了经济房还要出售,结果这种稀缺资源真正的穷人是买不到的,便宜了一大批有关系有路子的权力阶层,这些人买了经济房肯定不是住的,但是他们可以租,租给经济条件一般的人。

所以政府要搞经济房,只能搞廉租房,搞公屋,而不能出售。虽然政府经营的产业,一般效率都不会高,服务也不会好,可是胜在公平啊,中国这个国家,老百姓受得了穷,受得了苦,就是受不了不公。

当然建廉租房的同时,也不能限制商品房,甚至要鼓励有钱人购买商品房,甚至买别墅都不是不可以。推动房地产的另一个好处是,土地价值很快就会升值,最后变成政府最好的财源。

另一个好处是,让中产阶级都变成房奴后,社会就安定了。没人愿意将自己的资产公有化,哪怕他们家的房子比不过邻居的豪宅,但狗窝也是家,只要有了家,也就安稳了。只有流民才是最不安定的因素。

走访了山东几个城市后,杨潮就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想法,那就是用房子和车子拉动经济。

但只是山东一省还不足以拉动全国经济。于是他又去了一趟上海市。

上海市可不止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城市群,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嘉定、宝山总共十个县当初可是一口气都划归上海了,其实就是将整个松江府都划归了上海组成自由市。

到了上海杨潮的感受就跟山东不一样了,其中除了黄浦江所在的上海县最为发达之外,其他县城发展都相当不错,基本上都是十万以上的工商业城市,跟上海一起形成了一个城市群,目前城市总人口竟然都达到了千万级,单论城市化上海这地方冠绝全国,比山东更强。

山东那是一种带有计划性的催生出来的工业地区,基本上是杨潮一手拉起来的,算是家养的,而上海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力量自发发展的,算是野生的。

但上海跟山东之所以不一样,倒不是因为他们是野生的,而是经济文化各种因素所致。

上海在成为自由市之前,各地的发展就有一定的基础,长久接触外来文化,让上海地区的人思想比较开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最重要的是,上海县早就有了强势的商业实力,外滩是毫无争议的东方金融中心,银行业、典当业、商贸业,在这里占据绝对的优势,反倒是打压了上海县发展工业的潜力。

所以当上海自由市成立后,开始鼓励工业投资,其他县城纷纷投入到了工业发展之中,而他们几乎是同时发展,地理位置造成他们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劣之分,都是靠着上海这个物资集散地,搞进出口加工生产,其中以纺织业、丝织业还有机械、金属加工等为支柱,支撑起了这个城市群。

同时上海的富裕程度也比山东地区要高了很多,诚然山东的重工业很强势,利润丰厚,也发了战争财,可是财富大都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而上海这里没有高度聚集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反倒是更平均一些。

众多的商业贸易,也制造出了大量的中产阶级。

所以上海的房子比山东的平均要高,要华丽,要多姿多彩,因为这里的中产阶级的追求跟山东资本家可不一样,山东的城市中大多是低矮实用的建筑,而上海这里低矮胖瘦都能找到。

所以上海的车子也比山东的多,山东的资本家当然买得起车,甚至买得起豪车,迈巴赫的手工豪车在山东并不鲜见,可是上海街头跑着一辆辆粗鄙的福特,闹市上喇叭声不断的场景,在山东就很难见到。

“这才是真正的大都市啊!”

杨潮承认上海发展的很好。

“大人谬赞了。卑职可不敢居功。”

谢冠辉自谦道,脸上却不免得意。

杨潮打击他道:“这是上海的区位优势好,谁来这里都能发展起来。”

“大人说的是。”

谢冠辉郁闷道。

两人是老朋友了,跟谢冠辉开开玩笑也就罢了,说正事才是要紧。

于是立刻跟谢冠辉沟通了一番,建议他在上海发展发展房地产业,拉动一下经济。

至于资本问题,上海是金融中心难道还能缺钱,至于市场问题更不用提了,杨潮打算推广按揭贷款,鼓励中产阶级借贷消费,美国20年代的大繁荣可不就是这样刺激起来的吗。

跟谢冠辉聊了聊目前的形式,他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当即表示上海责无旁贷,一定起到中国经济的带头作用,说这话他说的很有底气。

很快又在上海周边转了转,无锡、苏州等地都发展的很好,超过二十万的中等城市,苏州更是快到四十万人了,以杨潮对这座城市的信心,十年内没准就能迈进百万人口。

悄无声息间,江南最好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自发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了,这给杨潮的经济刺激计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底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