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二十七节 最后一块拼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二十七节 最后一块拼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作为一个可以平衡各方的砝码,被各方争取,理论上应该很得意,但是法俄同盟中的法兰西共和国却十分痛苦。

因为他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什么轻松,反倒是感觉到压力重重。

东北战争之后,以法国为纽带,俄国和英国人和解了,英法俄三国看似形成了一个协约国集团。

但是这次中日冲突爆发后,法国人却感觉自己真的很难做。

日本人引用英日同盟,一旦爆发战争,英国势必被卷入其中,法俄同盟的选择将决定最终的结果,法国希望跟英国保持紧密的协约关系,因为他们的最大敌人始终是德国,为此法国是不惜站在英日同盟这一边的,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他们愿意跟中美德同盟中的德国开战。

可问题是,法俄同盟中的另一方俄国,是打死也不会帮助日本的,他们反倒磨刀霍霍准备收复失地呢,俄国人甚至增强了边境地区的兵力,向伊尔库茨克增加了10万士兵,将这里的兵力增加到了30万人。

俄国人的举动让法国人很难做,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中日战争爆发,俄国人肯定是站在中国人一边,向日本宣战的,这样的话法国何去何从,法俄同盟向英日同盟宣战?跟德国人站在一个战壕里?

就像俄国人不肯跟日本站在一个战壕里一样,法国人也是绝对不会跟德国人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

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让法国人感到焦头烂额,只能一个劲的缓和矛盾。

当法国人上蹿下跳的在中国活动,并且找上杨潮,要求杨潮保证不主动发起战争,因为怎么看杨潮在东北的扩军行动。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杨潮知道自己该行动了:“第三步开始了!”

什么第三步?

围堵日本人的第三步,一步步把日本人逼到这里,甚至把整个国际局势都牵动了,杨潮的目的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围堵日本。

发动东北战争,支持日本夺取俄国大片领土。制造日本跟俄国不可调和的矛盾,极力邀请美国加入中德同盟,都是在为自己的围堵日本政策服务。

杨潮围堵日本分三步,第一步就是拉拢美国的一系列行动,第二步是跟日本展开军备竞赛,制造跟日本的紧张关系,最后跟日本经济绝交,跟日本军事对峙,而第三步就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那就是拉拢俄国。

杨潮知道只要中国跟日本对峙,俄国人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这时候就可以拉拢俄国了。

只要俄国也加入,杨潮就将日本周边所有势力,都推到了日本的对立面,让日本人面对举世皆敌的外交状况。

但是俄国跟日本的关系不好,跟中国的关系也不好,上次战争可以说就是中国人挑起来的,中国人跳出来联合日本胖揍了俄国一顿。让俄国失去了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没收了中国境内所有俄国人的资产。俄国人可没有那么贱,立刻就转过来跟中国亲密起来。

所以杨潮得通过法国人才能改善跟俄国的关系。

现在法国这只弱鸡找上门来了,杨潮当然不会拒绝。

但是法国要求杨潮保证不主动发动战争,这一点杨潮还不能保证。

“我希望邀请一下俄国的外交使团到中国来访问,希望法国政府能从中促成,作为回报我倒是可以保证我统领的军队不会主动攻击。”

法国人哪里能不答应。立刻就积极联系去了。

夹在几大同盟之间,法国太痛苦了,说白了还是因为他们是一只弱鸡了,要是拿破仑时代的高卢雄鸡他们会怕谁?

想到法国人如今的处境,杨潮就不由想起后世中国的地图。一想到小时候接受的爱国教育,“我们的祖国是一只屹立于东方的雄鸡”,一想到小学进行的爱国教育中,老师用深情的语调介绍我们的领土地形的时候,杨潮就感到有些恶心。

从一个东方巨龙被人家削成了一只弱鸡,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简直就是耻辱。

俄国人积极回应了杨潮的邀请。

杨潮只代表地方政府向他们发出邀请,可是俄国总理斯托雷平打算组建一个庞大的团队前往中国,不但要参观山东和东北三省的建设,而且要跟中国重新修订一下外交关系。

斯托雷平是普京那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长期接受领土被人割走的现状的,恐怕签订条约之后,斯托雷平没有一天不在想着收复失地,而且要对日本人进行严厉的报复,而只要是针对日本人的,沙皇也会坚决支持。

东北战争后,斯托雷平很快就镇压了国内的不稳,在法国大量贷款的支持下,俄国经济奇迹般的再次增长起来,而且增长还很强劲。

这其实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俄国拥有庞大的国土,无限的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以前经济出现问题,不过是因为组织机构的滞后,大量的农民像农奴时代那样被束缚在土地上,工业得到不到充足的劳动力,庞大的资源得不到开发,工业怎么可能增长。

但是斯托雷平的改革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斯托雷平的改革重心就在农村,而且对农民来说十分不公平。

俄国的农村土地形式很有特色,是一种叫做乡村公社的结构,类似中国的农村,但是相当大的土地都是公用土地,农民是有权力耕种这些土地的,但是不拥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可以想象成后世的中国农村,土地名义上是国家的,农民每家分到一份责任田,土地被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

由于是公有制,所以农民没有兴趣改善土地,都想要耕种公社中最好的田地,没人愿意费力气改善那些贫瘠的土地,造成俄国空有最庞大的耕地面积,农业却长期不发达。

斯托雷平命令将农村公社消灭,将公社中的土地变为私有土地,建立农业银行给一些经营良好的富农发放贷款,让他们购买村社土地,甚至从贫穷农民手里收购土地,将土地集中到富农手里。

斯托雷平这样的改革从1907年就开始了,历史上他的改革让俄国的农业发展很快,一战之前就让粮食产量成为世界第一,比美国的粮食产量还高,粮食可以大量出口,但是苏联时期苏联人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不过斯托雷平这样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富农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许多贫农势必就失去了土地,沦为物产农民,很多就被迫要到城市中谋生,就被迫要进入工厂工作。

这个过程,哪怕是战争都无法打断,反倒是在战争中建立不少新的军工企业,让俄国的军事工业比历史上强了不少。

所以战争一结束,俄国经济短时间内就增长起来,但是增长极为强劲却是因为其他原因。

俄国人自从1899年开始,就爆发了经济危机,原因是此前长达十年的一波经济增长,经济过热引起了危机,接着俄国试图用战争转移矛盾,结果战败了,国内革命了,1908年才稳定下来,可是进阶则1910年,杨潮就又将俄国人拉入战争之中,一直到1912年才结束战争。

可以说俄国人从1899年开始就没有平静过,长达十年时间一直就在经济危机、战争、革命、镇压、重复战争中度过。

可正因为这十年战争的压抑,才让俄国的过热的产业得到了调整,而斯托雷平又解决了私有化的问题,结果工业有了劳动力,还有了农村的市场,俄国本身又有庞大的资源,劳动力、市场和资源三者突然结合了起来,经济不发展才怪呢。

老实说这个情况是杨潮没有料到的,他以为将俄国人折腾了十年,俄国人没有崩溃就不错了,没想到他们反倒开始强劲的增长,去年一年,全世界的国家中,只有德国和俄国经济形势最好,德国是由于那100亿马克拉动的,最后统计增长了11%,俄国人则完全是自己内生性的,就好像战后恢复一般都很快,他们的经济更是增长了13%。

创造了这个奇迹的斯托雷平在全世界都赢得了声誉。

“俄国老百姓应该感谢我啊!”

杨潮不由叹道,他想到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他救了斯托雷平,让斯托雷平的改革彻底的完成了。

历史上斯托雷平1907年开始执政,改革进行到1911年他就被刺杀了,可是这个时代杨潮救了斯托雷平一命,让他继续改革的事业,硬是让这个强权人物彻底完成了改革,将农村的土地全部私有化,俄国土地掌握在了200多万富农手里,而不是以前那样在一亿多人组成的公社手里。

失去土地的农民,有的成为富农手下的农业工人,有的则走进工厂,农业完成了工业化转型,工业得到了大批劳动力,工农业都得到了利益。

至于因为镇压而是的近百万农民,还有十来万工人,这种代价是改革必须付出的,相对苏联时代数百万人饿死的代价,可轻了不少。

“欢迎您,斯托雷平阁下,恭喜您取得成就!”

杨潮很热情的欢迎了斯托雷平,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后一块拼图,就握在这个人手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