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一十四节 领导型企业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一十四节 领导型企业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当杨潮从西门子公司的经营中,发现了西门子对行业的带动作用后,他就开始着手进行一项扶持龙头企业的计划。

经过李富安统计之后,杨潮挑选出了十多家处于行业领导地位,并且能够起到跨行业的带动作用的企业。

比如可以给其他行业的企业带去订单的西门子,飞艇公司等等,这是无可真是的领导带动性企业,都是可以给其他行业带去庞大业务的企业。

王求之所以得到这个机会,不仅因为他的企业可以给其他企业带去大量机会,而且因为他的企业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合成纤维!

没错,就是尼龙、锦纶、腈纶、涤纶这化纤四大金刚。

虽然分子式是杨潮假托落魄化学家交给王求的,王求通过那些化学式很容易就合成出了这些产品,但是如何应用,杨潮就一点都不懂了,就靠王求这个有机化学毕业的留学生了。

老实说,王求一直都对这个材料没有太过用心,他一心在弄他的石化,结果不断赔钱,因此都影响到了对党务的投入,上次杨潮离开山东去前线之前,开了一次党会议,点名批评了王求。

党务不成,事业无成,功业心极重的王求备受打击,他是一个热情的人,却遭受了最惨重的打击,尤其是李思第、潘逊等一个个同时期跟随杨潮的人,都做出了相当的事业,这让他对自己的生存意义都产生了怀疑。

心如死灰的走进自己的实验室,他的神色吓到了一个正在进行试验的技术员。

那技术员正在对尼龙材料进行分析。

虽然不重视这些材料,但是作为一种新材料,王求的实验室中还是在不断的研究他,但是做了几百次试验。摸清了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发现强度不如金属,不可能用来替代金属材料,也没有什么药用价值,这也是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那个技术员在试验的是尼龙的耐热极限,当时用一个坩埚对一小块尼龙进行加热处理。突然看到王求死人一般的脸色,吓了一套,手一抖,已经快到熔融状态的尼龙顿时打翻了,高温的尼龙烫到了技术员,从他的衣服上滑下。

王求冷眼看了他一眼,看到愣愣的技术员,衣服上挂着一长串尼龙丝,他突然惊呆了。

这是一个的偶然的发现。王求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他对这种材料的各种性能都清楚,因为在苯酚生产不顺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也寄希望于这种新材料有应用价值,带人密集的做了一段时间试验,知道这种材料强度、刚度都不如金属,但是却比棉麻丝等天然纤维要强的多。

但是如何抽丝他却一直没有找到方法,用粘胶纤维的抽丝方法根本不行。让他以为这是一种无法抽丝的材料,结果偶然间发现。加热熔融状态就可以拉出丝来了。

王求不知道的是,他看到的景象,只是后世的点燃塑料玩的小朋友们,偶然沾染到塑料融化液后拉出丝的场景,但是他看到后,却有不一样的意义。

找到抽丝方法后。王求立刻组织试验,终于发现,尼龙最佳抽丝方法是用干蒸法加热,然后抽丝纺线,其他几种化纤大致也是这种方法就能抽丝。王求很快联合了发昌机器厂仿造过纺织机、纺纱机的技术人员帮忙,终于用了半年时间制造了一套复杂的化工设备,用来抽丝纺线。

设备现在还很简单,就是一个加热设备,将化工制造出来的尼龙粉末块加热到融化状态,抽丝、并设计了一个冷却装置,丝线很快就变成了坚韧的尼龙丝,并且发现可纺性能也不错,物理属性完全可以替代天然丝。

接下来又是半年的调试、改进,王求终于完成了第一套化纤生产线,尼龙丝生产线。

合格的尼龙丝生产出来之后,有找到相关企业,比如张謇等人的纺织厂进行试验生产,最后发现纺织出的产品性能,比棉布、麻布都要强三倍以上,耐疲劳性更是五六倍,这意味着尼龙纺织物更为结实,更加耐磨耐用。

但是这样的产品该做什么呢,如果是杨潮在的话,一定选择做丝袜,但是憋着一股劲,要挽回自己名声的王求,根本就没有告诉杨潮,他一直跟大生纱厂做实验,最后他们认为,还是做帆布这种耐磨的布匹最合适。

只是他们的尼龙生产线还太原始,加热的设备基本上就是一口大锅,所以产量很有限,根本不可能拿出来大规模纺织,最后他们决定跟棉纱混纺,发现加入十分之一的尼龙丝后,放出来的帆布强度就大大提高,比过去至少强了两倍。

经过反复试验,最后将尼龙减少到了百分之七,性能跟百分之十差不多,这才将这款混纺布推出来了。

帆布是生产出来了,但这已经不是帆船时代了,帆布除了用来做帐篷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用处,这时候王求才找到了杨潮,询问杨潮需不需要军用帐篷,他可以提供一款超强度的帆布。

这时候杨潮才知道王求已经成功的造出了人工纤维。

杨潮确实要了一批帐篷,让王求赚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是给齐柏林—杨潮飞艇公司供货。

齐柏林的最新飞艇,采用了大量新设计、新技术,其中的气囊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厚布刷沥青了,而换成了橡胶内囊,外面粘上一层高强度的帆布,帆布刷桐油等防渗漏处理。

经过试验,齐柏林很快就采用了王求的高强帆布。

打开了市场后,王求重新招募了大量工人,开始设计制造第二条生产线,想着年产量一千吨推进,并且在半年后完成。

大量的尼龙丝混纺帆布从大生纺织厂走向市场,虽然价格贵了一倍以上,但是更加优良的性能还是不缺买家的,在江南一带很有销路,中国老百姓还是更喜欢解释的布匹。

并且那些经销商可比王求更懂经营,他们得知这种布用在了齐柏林飞艇上之后,立刻就给它取了一个飞艇布的名字,利用齐柏林飞艇的名气,甚至将布匹卖到了国外,比如日本就大量采购,听说是他们用这种布做飞艇蒙皮,生产自己的飞艇。

飞艇布热销后,王求也有资金将涤纶、腈纶和锦纶三种化纤生产了出来,并且发现这些化纤性能各不相同,有的拉出来的丝更接近棉、有的更接近毛,立刻跟德华毛纺厂合作,混纺毛纺织品,跟大生等企业合作,生产新型混纺棉布。

当四种化纤还在继续拓展市场,虽然跟历史上不一样,尼龙不是以丝袜打响的名气,但以飞艇布打响也差不多。

化纤最优越的一点,不是比天然纺织品更结实,而是可以工业化生产,不但产量大,而且可以控制。

于是今年杨潮立刻就把王求的企业定位为领导带动型企业,借给他一百万两无息贷款,让他尽快建造大型生产线,争取年产量超过一万吨。

杨潮告诉王求,他的这个创造,肩负的是开创一个时代的责任,是要彻底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的。

穿衣、吃饭,这绝对是中国面临的两大难题,从古到今最大的社会问题。

一下子王求似乎就找到了人生目标。

但是经过计算,他就感到压力重重,因为要解决中国的穿衣问题,他的化纤产品年产量至少得五十万吨,这在他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王求啊,任重而道远!但我辈中人,当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富强党人的精神,不弃不馁,勇于任事,有担当,敢担当!几千年的问题,如果从我们这代人解决了,你和我都是要进史册的!”

一个进史册,就将刚从失败状态走出来的热血青年的血液,立刻点燃了,当即就将让化纤满足所有中国人的需求,作为了毕生的事业。

杨潮看到自己将王求这种过于热情,充满革命青年禀赋的家伙,转化成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一个建设者,而非破坏者,杨潮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当人王求这个企业,只是一个典型,因为他是华人自主,高科技型的带动型企业。

而其他的带动型企业,还大多是外资企业,比如西门子、通用电气,重型机床的希思公司,经过考虑也加入了迪塞尔柴油机,采矿设备的艾柯夫公司,抬升设备的西马特宝、四方机车、烟台造船等十多个可以辐射到其他行业的大型企业。

杨潮的第三轮工业计划,就是以这些中心产业为中心,鼓励大量外围企业进行投资中,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很快就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比如让德国经济持续增长,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以上,中德关系持续升温。

而美国人干看着眼睛充血,频频跟中国政府接触,并且主要游说杨潮,美国驻华公使一度在东营住了一个月,反复劝说杨潮跟美国企业界进行合作,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分享那100亿美元的大蛋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