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六十六节 分食英国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六十六节 分食英国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杨潮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引发了一轮经济危机。

但是这次危机显然被摩根利用了,1907年的美国信托危机,就有人怀疑是摩根搞鬼,目的是打击发展太快的信托行业,这次经济危机则无疑是摩根推波助澜引起的,否则杨潮的力量还不至于将英国推入经济危机之中。

英国经济危机,很快又影响到了欠下英国大量债务的日本。

英国自己都发债券救市,没有理由保留大量的日本债券,于是日俄战争时期欠下的日本债券价格大跌。

日元债券暴跌,日本人融资成本陡然提高,此前他们就是靠借旧债还新债的,现在无形中推高的他们的融资成本,受此影响,还没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日本,爆发了第二轮经济危机,同样是大量的纺织企业破产,日本政府紧急救市。

但是此时杨潮却没有心情过多的关注英国经济危机,因为他也在忙着救市。

“这是第二次在同一个茅坑中栽倒了啊,这群蠢货!”

不怪杨潮恼怒,自己明明让谢冠辉通知过哪些钱庄了,可是当时竟然只有三分之一的钱庄选择相信,将黄金卖给了汇丰银行,他们因此小赚了一笔,可是三分之二都在观望,因为他们相信汇丰会赢,所以跟着汇丰炒金。

当杨潮的黄金用飞艇送到汇丰银行大楼前的时候,这时候又有三分之一钱庄选择相信,将黄金卖给了汇丰银行,那时候汇丰银行不敢让市场崩溃,只能继续吸收。

但还有最后三分之一,在汇丰银行的劝说下。他们选择了坚守,这些人被套牢了。

当汇丰银行跟杨潮完成交割之后,就没有必要在维持一个虚高的金价了,金价顿时从100两变成80两,接着是60两,40两。短短五天之内,跌回了40两,这时候那些钱庄被套住了。

上海有一百家钱庄,三十多家就这样被拖住,损失金额超过了两千万两。

“救吧。但是上一次跟着汇丰来我们杨子银行挤兑的虞洽卿的钱庄就不要救了。他们上了汇丰一次当还上第二次,这种蠢货不值得救。”

虞洽卿的通惠银号这次又是囤积黄金的主力,动用了两百万两银子囤金不说,还滥发了三百万两庄票,又从汇丰银行拆借了五百万两银子。总共一千万两操作这次投机,结果最后金价崩盘,他们还被汇丰逼债,到处拆借,也筹集不够银子,眼看就要破产了,这时候求到了谢冠辉头上。

“上次来挤兑我们的金元券,他们是没有损失。所以不长记性啊。这次让他们长长记性,如果通惠银号肯变卖。我们接盘,如果不愿意,让他们清理吧。”

这种买办杨潮是坚决不救的,不是因为他帮洋人做事,而是他经营太冒险了,银行业尤其需要注意风险控制。

洋人银行之所以在上海金融街呼风唤雨。不是因为他们实力雄厚,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控制,汇丰过去就是典范,他们当年借给左宗棠1200万两银子去新疆打仗,转手就将这笔借款分拆卖给上海的大大小小银行。他们只抽走了一成的利息,但是却完全不担风险。

只是这次汇丰被杨潮手里的两百吨黄金给惹红眼了,才第一次赤膊上阵,当然他们以为自己没有冒风险,认为他们完全有能力吃下杨潮。

可是汇丰有这个底气,他们覆盖全世界的金融网不是吹的,可虞洽卿没有这个底气,却也想来咬一块肉,这是狮子的游戏,一头土狗却贪得无厌,他不死谁死?

虞洽卿破产了!

三十家最后不肯相信杨潮的钱庄都破产了,杨潮让谢冠辉的钱庄将这些钱庄吞并重组,并且借给谢冠辉三千万两银子来运作,以免跟这些钱庄有业务往来的其他钱庄跟着破产,以免广大的储户血本无归。

谢冠辉自己旗下没有钱庄,但是他却经营着陈笙郊的咸康钱庄、以及陈笙郊与镇海方性斋与金山黄氏合股创设承裕钱庄。

方家是上海第一钱业家族,早在ya片战争之前,他们就在上海开钱庄了,他们在各地的钱庄数量超过十家。

方家和陈笙郊连手,以谢冠辉操作,吞下了虞洽卿等三十多家银行,也让他们跟杨潮的关系凝成了一股绳,让杨潮一下子可以掌握上海半数的钱庄业,杨子银行彻底打开了市场,这些钱庄在各大口岸的业务往来,都走杨子银行。

这才是杨潮这次黄金投机中最大的胜利成果,奠定中国第一银行的地位,向着中央银行迈进了一步。

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自然又一次波及全球,中国也受到冲击,英国纺织业破产,大量向中国倾销纺织品,杨潮只能不断地给张謇他们的企业输血,让他们赔钱给英国人竞争,同时还继续扩大产量,一年时间杨潮贷出去一亿两白银。

但是杨潮还不至于赔钱,他的两百吨黄金,最后全部购买了英国债券,最高价70英镑,最低价60英镑,以均价65英镑吃进100英镑面值的债券,不但动用了德国的两百吨存金,还通过汇丰的网络,在下半年向伦敦市场注入了三百吨黄金。

五百吨黄金,买下了5千5百万英镑,当年底英国市场稳定的时候,获利达到2500万英镑,折合黄金175吨,白银1亿8千万两,可谓获利颇丰,还是人家伦敦才是世界中心,随便动一动就是近两亿白银,在上海几乎刮地三尺把汇丰都逼的快破产了,也不过两亿两。

但是跟摩根他们相比那就差远了,摩根最后从伦敦市场卷走了一千吨黄金储备,但是他们还不是最大的赢家,让人惊诧的是,最大的赢家还是罗斯柴尔德和巴林家族,人家通过忽悠英国政府前后发行了一亿英镑的高息债券,同样在伦敦市场上搅风搅雨,最后比摩根获利还多。

这时候杨潮不由怀疑,是不是摩根跟英国银行家一起,给大英帝国来了一次剪羊毛啊,经过这一场危机,英国损失的黄金储备高达三千吨,大多数让摩根和英国银行家族卷走了,剩下的则被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些金融业发达的国家瓜分。

相比人家摩根,赤膊上阵的杨潮,反而没有捞到大头,不过赚了个辛苦钱而已。

当然由于杨潮先后调动了五百吨黄金用来支持英镑,还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感激,这让杨潮还是很得意的,不但喝了英国人的血,吃了英国人的肉,最后还得到了英国人的感激,这才是他喜欢的操作啊。

杨潮、摩根、罗斯柴尔德、巴林家族,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英国政府成了大输家,被人卷走几千吨黄金不说,还落了个满地疮痍,上万家纺织企业破产倒闭,几百万工人失业,最后甚至动用了损害英镑信用的禁止黄金出口的方法,才逼退了摩根这些金融大鳄,听说英国议会讨论暂时禁止黄金出口的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大肆反对,表示这会损害英镑的国际地位。

当然赚钱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失业工人们包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豪宅,跟警察对峙,扔出去的石头几乎把罗家的豪宅给埋了,英国底层民众甚至掀起了一波反犹运动,竟然有数百个英国犹太人被杀害,当然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不在其中。

当然英国被经济危机伤害的同时,其他国家也不会幸免,中国也受到冲击,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

但是最大的输家,既不是英国,更不是中国和日本,而是印度。

印度爆发了比英国深重的多的经济危机,大大小小的商行破产,各种货物积压,无数的农民破产,饿死的人就有几十万。同样,饿死的人中,也不包括沙逊家族的人。

可以说,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替英国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金融危机冲击,据说英国人为了维护英国市场,在印度严重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还从印度抽调了数百吨黄金,和一千吨白银到伦敦。

1908年,几乎就是在危机的氛围中结束的。

1909年,情况开始缓解。

德国和美国的经济情况最好,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还从英国人身上咬下了一大块肉。

同时两国跟杨潮的协议,已经全面启动了一年,三十个美国大项目和最后达成的一百个德国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十万计的美德技术人员在山东开始了工业建设。

不提杨潮在德国的黄金抵押,即便没有抵押,当两国看到杨潮用来跟汇丰玩的上千吨黄金后,也完全不担心跟杨潮的合作最后会血本无归了。

随着超过50亿马克的项目启动,美德两国开始大规模向山东出口各种机器设备,经济不好才怪了。

但是给美德两国的企业找到市场,这不是杨潮的目的,只能说是附带的结果而已,杨潮真正的目的,还是给山东当地的企业找市场。

因为今年,杨潮在1906年末引进的德国30个大企业,美国来投资的20个大企业,也纷纷投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