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七百零七节

大国崛起1900 第七百零七节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第一类有小型电视机、彩色胶卷。

电视机已经出现了,英国已经出现正式的节目,电视机最大的限制是传输问题,柏林奥运会已经开始电视转播,只可惜传输方式用的还是无线电那一套,根本不可能从柏林直接传到中国来。

而且电视信号接收也并不理想,没有高真空度的显像管,很难制造出高性能的电视机。

瑞士一家生产收音机失败的作坊,但是拥有一项不错的无线电专利,以此为基础跟杨子实验室联合发展高清晰度电视系统,从传输上和接收上解决了许多项难题,最后一个瓶颈是售价问题,还有电视的体积偏大,柜子一般大小的电视机,只有盘子大小的屏幕。

杨潮决定支持他们将此项技术应用出来,如果他们愿意自己干,杨潮继续跟他们合作,如果他们不愿意自己干,杨潮愿意买下所有的专利技术。

最吸引杨潮的一点,是他们发明出一种磁带记录系统,意味着杨潮可以拍摄电视剧了,这才是杨潮选择跟他们合作的原因,至于他们提出的其他技术,未必比美国的技术好。

内容才是电视发展最大的限制,因为电影发展的更早,全世界都有大量电影院,他们垄断了内容,电视上根本没有可播的东西,知道39年美国广播公司才开始在纽约试验广播,第二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开始了广播。

如果能把电视剧提前搞出来,电视一定会在中国受到热捧的,毕竟坐在家中就能看到电视节目,可比去电影院去才能看到画面方便多了,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

彩色交卷上个世纪就出现了,但一直没有得到应用,第一因为摄影技术还很不普及,彩色胶卷相对价格高昂,第二就是彩色的清晰度还不够,往往容易失真,因此没有发展起来,只有美国研究出了比较成熟的工艺,杨潮打算投资研究这项技术。

第二类技术,有雷达和步话机技术。

这两个技术其实可以当做一类,杨子实验室跟在中国和意大利都有相关的项目,都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都还没有能够实用,最重要的是没有紧迫的需求,雷达技术还很不可靠,而且没人看得到技术,因此只是一些天线爱好者在研究接收显像技术,无线电通话技术,第一通话质量还不够清楚,第二设备太大,一个人都背不动,甚至需要车载,显然很不实用。

这两种技术显然只有军队才有需求,所以都是在二战中才发展起来,美国的加尔文公司好像已经生产出了类似装备,不过目前只装备罗斯福身边的特工,属于保密装备,战争中大量生产,加尔文公司也改称摩托罗拉。

杨潮将瑞士和上海的相关项目进行整合,要求他们互相合作,尽快研制出实用性的雷达,用来发现敌方飞机,无线电通话技术,则要求能研究出可以单人背负的装置,应该说,在技术上并没有超越这个时代,应该很快就能生产出来。

直升机技术,其实也没有跨时代,只是没人研发而已,一个意大利人提出了这个设想,获得了杨子实验室的资助,在瑞士展开研究,杨潮打算将他的研究带到中国来,放到青岛,就在齐柏林公司进行研发,那里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更强。

第三类技术,则比较恐怖了,是核能研究。

此前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杨子实验室跟他们合作建立了一个原子能研究室,他们建立了一个研究链式反应的对撞机。

核能领域的发展已经很早了,居里夫人那一代人先驱不算,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推论出质能公式,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就完成了,33年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在英国提出链式反应原理,提出用中子来代替低效的带电粒子来轰击原子核,从而引发链式反应来释放能量,这是核技术开始使用的标志。

杨子实验室就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试验的,目前刚刚确认了链式反应的有效性,但还没有达到引爆原子弹的临界点,取得同样成果的还有奥地利和德国一些科学家,他们同样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是现在科学家们都幻想着能利用这股能量,而不是用来做炸弹。

杨潮邀请苏黎世大学到中国来建立联合实验室,如果他们不打算来中国,那么杨子实验室希望他们帮忙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核能研究实验室。

南京高等师范的原子物理学这个时代站在中国的巅峰,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胡刚复在这里建立了物理试验室,培养出了了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余瑞璜等博士级物理学家。

杨潮不急着让他们直接涉及原子弹的研究,但是必须先培养出一批研究链式反应的科学家,等到启动原子弹项目的时候,第一直接能征调这些科学家,第二他们之前研究出来的技术,其实直接就能应用。

投资收音机失败的瑞士人瓦尔德非常乐意到中国来发展,杨潮让他带着他的团队,跟上海几家无线电公司合作,将他们的技术进行实用化研究。

彩色交卷同样跟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合作进行研究,张石川这几年拍电影拍的非常成功,当年杨潮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让他引进了最先进的设备,派出火烧红莲寺后,直接带动了中国武侠电影热潮,现在上海人排出200多部武侠电影,畅销整个东亚,同时出口欧美,带动了文化扩张。

挣了钱的明星电影公司,培养了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录音﹑剪辑﹑洗印﹑发行在内的一整套人才,还建立了自己的摄影棚,胶片厂等等。

杨潮打算利用他们的胶片工厂来试生产彩色胶片,并且尽可能应用到电影领域去,这彩色胶片领域,美国人已经走到前面了,柯达拥有比较成熟的胶片生产工艺,如果不紧追直赶,就没有机会了。

雷达和步话机整合的难度不大,曾经有几个中国大学生也在研究这种技术,同样介绍给亚美和中雍两家最大的无线电工厂,联合研究最后授权生产,杨潮收取专利费。

一年时间忽悠而过。

这一年来杨潮一直住在海南,带着一家人在崖县附近一个渔村中隐居。

崖县就是后来的三亚,风景自然没的说,此时还没有什么发展,是中国最边缘的一个渔村,村民虽然贫穷,但很淳朴,或者因为贫穷而淳朴,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似乎没有影响到他们,他们依然跟祖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杨潮的到来,才打扰了他们的生活。

因为杨潮是带着兵来的,他不可能不带护卫,带来了一千人,让渔村惊惶不安。

杨潮没有打扰他们多久,很快就搬到了一面背山面海的山坡上,在这里建设庄园。

大规模施工开始了,向当地政府买下了整片山头,请来了梁启超的儿子帮他设计。

告诉梁思成,他想要在半山修建一座茶园,要区别于传统的江南园林,可以效仿一下西方葡萄庄园的模式,杨潮要住在茶香之中,将来这里是要出产产业的,就好像西方人的葡萄庄园会生产自己的葡萄酒品牌一样。

雇佣当地人种茶,引入最好的茶种,不求产量,但求质量,一部分自己喝,一部分送人,一部分出售。

同时一直圈占到海边,圈占一片私人海岸,这里的海很干净,而且是避风的海湾,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下水游泳,女儿很喜欢游泳,过去常在贝加尔湖游,不知道是不是这里让她感受到了贝加尔的感觉,所以很安心。

一年时间杨潮一家住着渔民的屋子,在这里杨潮处理了所有的公务,庄园还在建设,但可以让他们居住的屋子已经建好了,但杨潮不打算搬离渔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已经适应跟这些大兵住在一起,同时也知道中国的大人物杨潮在这里。

经过一开始的惶恐之后,杨潮已经可以跟这里的老农聊天,女儿也交了好几个好朋友,这才是杨潮不想搬离这里的原因,女儿太孤独了,跟这些渔家姑娘一起游泳,一起欢笑,有时候还坐上渔船去海上兜一圈。

奥丽嘉离开了教堂时常发呆,杨潮经常跟她聊天,告诉他全世界的新闻,同时跟他讲各种故事,比如三大宗教的故事,还有中国的文化传统,让她知道这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神,这世界很精彩,不只有基督和玛利亚。

但是奥丽嘉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她问是不是所有的神,其实都只是一个。杨潮一愣,这都发展到印度人的宗教境界了,所有的神都只是大梵天的化身?或者他可以加入共济会了,那是一群一神教信众。

安娜公主一心带孩子,儿子是她的心头肉,有了儿子甚至忘了情人,对杨潮都不太关心了,这似乎是每一个母亲的通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