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七百节 推迟丈母娘时代

大国崛起1900 第七百节 推迟丈母娘时代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梁启超是激烈反对买卖公屋的,他认为现在这种租房收租,让人人都能廉价住上房屋的方式很好,不需要改变,尤其不需要直接将房子卖给个人。

但是杨潮向他强调了国家的困难,解释了通货膨胀的远离和威胁,如果不卖公屋的话,老百姓手里的钱很可能变得一钱不值,经济系统还会崩溃。

作为一个有大局观的人,跟杨潮吵了一架之后,也不得不接受了。

但是杨潮还是大大照顾了他的情绪,同时也担心全面放开房地产之后,一旦失控,就无法收拾了。

后世的中国政府控制力多么强悍,也控制不了房价的飞涨,葱姜蒜的增长,杨潮还能控制的住,一旦房子这种玩意开始疯长,他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所以他不敢彻底放开房地产行业,只是给公屋开了一个口子。

让公屋公司开始发行债券,并且持有这种债券的住户,只要他们从即刻起,住满三年,并且购买到足够房屋建设成本的债券,可以立刻兑换房屋所有权,等于是用债券换住宅。

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大家一下子都去购买债券,反而把债券价格拉高了,间接就等于拉高了房价,因此必须从即日起到三年后才能得到第一批住房。

作为补偿,梁启超得到这些债券的钱,将全部投入进去,建设新的公屋,而且是更大,更舒适的房子,100平米往上走的房子。

因为现在连70、80平米的房子,也让老百姓挑剔起来,梁启超这两年盖的100平米大房子开始供不应求了。

既然小房子已经不受欢迎,那么自然就没人喜欢这种债券了,因为没人打算一直住在小房子里,反而不停的打听公屋公司下一批大房子什么时候能盖好。

结果让杨潮意外的是,梁启超的住宅债券不但没有受到热捧,反而无人问津,因为这些债券等三年后,也只能换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现在住着满意房子的还愿意购买,现在住着小房子的,都盯着100平米的大房子呢。

这件事倒是让杨潮有些意外,只能马上调整政策,不得不胆战心惊的又往前迈了一步,因为他现在可卖的东西确实不多了,即便胆战心惊还得卖。

于是立刻改变措施,立刻宣布开始接受分期付款,可以将一栋房屋的售价分期三十年,每年只需要缴纳三十分之一的放款,就能立刻获得一套房屋。

算是彻底的,又义无反顾的将中国推进的到了商品房时代。

但这个措施还有很多人在观望,大家还在算计这样的买房方式到底划不划算,房价会不会降低,还是租房住更合理。

而杨潮是需要尽快打到抽紧资金的目的的,恨不得马上所有人都变成房奴,让他们不敢动不动就吃肉,不敢随随便便就买车,可事与愿违,在这种重大资产面前,老百姓是十分谨慎的,不是这么轻易就能接受商品房的概念,尤其是有公屋可供选择的情况下。

不过杨潮不着急,通胀是一个长期情况,对抗通胀也是一个长期行为,通过商品房,等于是向市场提供了一项大额资产,而且是人人都需要的必需品,这样老百姓的收入,会将相当一部分用来买房,即便在观望的,也更愿意存钱,万一房子真是一个好东西呢,那时候自己没钱岂不是吃亏了。

将这种大额资产投入市场,就好像跟国家经济这艘大船,突然抛下了一根铁锚一样,能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用来应对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在合适不过了,好在美国经济危机好像没有影响到其他国家,他们自己在国内独自消化。

让杨潮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明白这个时代已然不是经济危机之前的时代,那时候是英国打造的自由贸易体系良好运行的时代,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有机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从美国人开始,各国大打贸易战,尤其是美国,他们的出口贸易从五十几亿美元,急剧缩减到了十几亿美元的规模,十几亿美元对于美国这样的经济体,影响微乎其微,可以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基本上切断了跟世界贸易的联系,成为孤岛一般的存在,自然对世界经济影响也就小了。

即便这几年中美贸易开展的不错,也只增加了十来亿美元,主要还是支付给每年进口的1亿桶石油的货款,大西南水电还都处在基础施工阶段,美国设备的大规模交货期还没到,因此贸易规模还不大。

十几亿美元的贸易额,对中美两国都算不了什么,国民经济的占比还不到十分之一,所以美国经济危机基本上没有影响到中国。

同时中国经济产能持续扩大,杨潮终于在37年年末的时候,彻底结束了对煤铁的补贴措施。

另外,中国企业不能生产武器之后,山东许多机器制造业企业转产机器设备,加入了中国越来越激烈的设备更新市场,倒是一时间压低了不少机器设备的价格,只是跟军火相比,利润让人提不起劲。

随着这些工厂加入机器设备市场,汽车业的零配件产量激增,汽车产量大幅度提高。

通过将零部件分散到各个合作企业,37年年底斯柯达工厂这一年生产了150万辆汽车,但是劳林并不罢休,依然在建立新的组装厂,并且扩大新的合作伙伴,寻求新的零部件供应商,他的目的是向福特汽车发起挑战。

福特t型车的最高年产量是1923的180万辆,劳林可不单单是在是要挑战这个记录,而是打算用斯柯达420系列车型,挑战t型车,而420系列车型,今年只有120万辆,因此他明年至少要增加60万辆的产能。

东北爱民汽车公司,整合了奉天、铁岭、本溪等重工业城市的机器制造企业,建立了直接零配件供应体系,在年底前完成了100万产能的扩张,当然这一年他们还生产不出这么多汽车,这一年他们只生产了30万辆而已,但是新工厂、新设备和供应商的酝酿,让他们明年保守也能生产100万辆,当然前提是能卖得出去。

这两大汽车公司,生产了中国百分之九十的汽车,其他的比如迈巴赫,年产量还不到一万台,精工细作,手工打造,纯粹的匠人精神,是不可能有多少产量的,但是他们甘之如饴,并不跟斯柯达这样的公司拼产量,他们拼的是质量,迈巴赫的孕育下,借助齐柏林的品牌积累,始终是世界第一流的豪华车制造商,是中国汽车业最好的名片。

同时年底,梁启超将最早一批的100平米房屋交付之后,终于带动了一波购房潮,第一年底大家经过小半年的观望,发现买房是一项划算的买卖,首先节省了租房的费用,要知道租房虽然不贵,但也不便宜,100平米的房子一个月租金可是10两,而房价总共才2000两,每年只需缴纳200两,一个月虽然看起来缴了16两,但房子是自己的了,减去租金,他们等于每个月缴6两银子,缴纳十年,就拥有了一套房子,多么划算。

最重要的还是老百姓有钱,100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甚至四口人,两个人工作,一个月收入就有60两以上,缴16两完全不是太重的负担。而且很多家庭在农村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老父母自己节俭,给儿子可不省钱,很乐意帮儿子供房,总不能让儿子在城里丢了面子,更不能在亲家面前失了面子。

美国人建帝国大厦花费了4000万美元,总面积20多万平米,100平米造价2万美元,但是梁启超的公屋,采取的最经济的建造方案,没有美国人那么奢华,一般只建造10层以下的建筑,造价只有帝国大厦的十分之一,也就是2000美元,折价还不到1000两。

梁启超觉得自己黑了心,他当初坚持要原价卖的,但杨潮制止了他。

如果梁启超真卖1000两,一个普通工人,三年工资就能买一套房的时候,杨潮就不是担心老百姓把钱花到其他方面抬高物价了,而是要担心房价问题了,大家都抢购房屋的时候,势必引起大量的其他资本进入商品房领域,一时间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开张,不但会将工业资本投资转为房产投资,还会短期内拉抬钢铁、水泥的价格,制造更大规模的通胀。

如果梁启超没有引发购房热潮,保持现在的温和状态,让中国经济平稳度过危机时期,就算完成了任务。现在压制购房潮,其他资本根本就无法跟公屋竞争,因为公屋可是从各个城市中免费拿到了相当多的土地的,各个城市不可能免费给其他私人资本免费土地,因此只要老百姓没有产生失控的购房冲动,其他资本就不可能盈利。

杨潮最终要模仿的,还是新加坡的政策,政府来控制房屋的供应,说到底压制住房产的商品属性,让他回归居住的功能,远比政府卖地对社会更有利。

只是丈母娘的时代,怕是要延误很多年了,让女婿们在过一些年的好日子,不用太早进入要房要车的恐怖时代。(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