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百七十八节 渤海隧道开通

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七十八节 渤海隧道开通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李米勒还是在中国留了一段时间,因为杨潮邀请她参加渤海湾隧道通车典礼,她对此也很有兴趣。

经过两年多的施工,34年底隧道主体就对接完成,然后又用了两个月时间,将隧道封顶,其实就是在预制的隧道上面,先铺上厚厚一层细密的黏土,接着盖上碎石和细沙,用这种三合土一样的方式封顶可以防止渗漏,直到将基槽填平,与海底一致,这样就不会受到海潮的影响。

之后才用大型抽水机两头抽水,抽干海水就用了三个月时间,抽干海水之后,有在内部用水泥建筑一圈内壳,彻底防水。

这时候隧道主体才算完成,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了,下一步施工,其实就是在隧道中铺设一条复线铁轨,而且是载重钢轨,每米钢轨重量75公斤,是现在最高规格的重轨,保证这条复线轨道年通行能力可以达到1亿吨。

至于汽车通道根本就没有考虑,载客、载货都优先火车,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开通载车平板,将小汽车开到平板火车上固定好,由火车带过去就行,人甚至都不需要走下汽车。

35年一整年都在进行后续施工,年底基本完成铺轨,然后检查试验、进行后期处理,直到36年3月,才完成最终的施工,在里面铺设了照明设施,通风设备等等,并且通过了试车,达到了通车条件。

“这是工程学的奇迹!”

杨潮用赞叹的口气向李米勒介绍道。

杨潮并没有出息庆典,剪裁是总统的活儿,他可不想抢这个风头,但在第一列挂着红绸的列车上,却一定会有杨潮的一个座位,而且是一个包间。

李米勒可顾不得杨潮。拿着相机透过窗子,不断的拍照。

她已经了解过这个工程了,这确实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不止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隧道,长达123公里的隧道,更因为这个工程。中国人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而国际工程学界的公论是他们一百年都建不成。

火车很快就通过了隧道,一路上都很平稳,因为这种工程,根本不会在铺轨上省钱,采用了国际最好的技术,德国刚刚研发出来的无砟轨道技术,也就是整条隧道没有砟石,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轨道铺在这种几乎一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不但强度够强,而且震动也大大降低,其实无砟轨道是西门子给高速铁路研发的,因此这条隧道其实有高速铁路的潜力,等将来运行起来后,运营时速有望超过120公里,理想时速是150公里。

之所以目前还达不到。不是铁轨的问题,问题出在牵引动力上。西门子目前还没有解决引电弓跟高压线在高速状态下的稳定接触问题,时速超过150公里,就有可能脱弓。

即便这样,从烟台到大连,也不过用了一个半小时。

在大连,同样有热闹的庆功会。这里还有特殊客人,朝鲜首相金九。

对这条隧道,金九可谓期盼已久了,但是能这么快通车,着实让他欣喜若狂。

朝鲜的纵贯线早在去年中旬就已经从南方的釜山港。一路纵观朝鲜半岛,连接了汉城、平壤等各大城市,最后到达了大连,就等着隧道修通,就可以开着火车直接到山东半岛了。

朝鲜原本的铁路,是日本人当年修建的,日本的铁路系统是窄轨,规矩是1米,日本人修建铁路之初,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了米轨,结果到现在为止,日本的铁路速度都很难超过时速40公里。

后来日本修建新干线,就选择了1.4米的标准规矩,其实也未必米轨就不能实现高速,而是因为这不是标准轨道,没人愿意在这种轨道基础上进行发展罢了,日本新干线采用了德国的无砟轨道、意大利的摆式列车、法国的动力等,全部都是欧洲人研究出来的技术,日本人进行了整合,而这些新技术,全都是基于标准轨道开发出来的,在窄轨上用不了,在宽轨上也用不了。

所以朝鲜人修建铁路,也选择了标准轨,并且这条路修通之后,还会将日本人修建的窄轨进行更改,让朝鲜的铁路都成为统一规格,只有深山之中的运木材的铁路,才维持窄轨。

这两年通过从中国引进投资,朝鲜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率大大提高,中国的投资,虽然赚走了利润,但却带动了朝鲜资本的发展,引入1亿中国资本,能带动3亿朝鲜资本,这就是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最大好处。

高速发展的经济,不但没有让金九自满,反而让他感到更加紧迫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赶超日本的好机会,不趁着大危机期间弯道超车赶超日本,以后再想超越,就不那么容易了,金九很清楚日本人的积累远不是朝鲜能比的,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年,积累的技术、资本和知识,远不是才刚刚du立还不到20年的朝鲜能比的。

因此金九还不满足,他希望快点,再快点。

可是交通是最大的制约,虽然跟中国海路相通,货物往来便利,但是人员往来就太慢了,坐火车绕渤海湾一圈,比跨海远了两千多公里,渤海隧道修通之后,会减少至少1200公里,大大缩减中国,尤其是山东到朝鲜的时间,会让更多的中国资本家更方便的往来朝鲜半岛,会让他们更愿意到朝鲜投资。

所以隧道修通之后,金九是要参加的,是必须要参加呢。

但渤海隧道可不是给朝鲜人修的,主要是为了便捷中国国内交通,准确点说,就是为了沟通东北和山东两地,两地都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虽然这几年被上海超越,并被广东仅仅追赶,但东北地区,还是力压江浙,位于中国重工业第二的位置,仅次于山东。

所以东北政要更是等在了大连,迎接米青、杨潮乘坐的第一列火车开来,见证这个新的时代。(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