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百六十九节 调整第二季

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六十九节 调整第二季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电脑坏了,进水了,不能用,吓死宝宝了。五十万存稿啊。还好安全模式勉强能用。

这几天去考试了,不过大家投票还是很不少的,感谢的话不说了。加更。今晚加十张。明天看看电脑好不好,好的话,在加十张。希望大家继续投票啊。

————————————

杨潮没必要呆在东北,甚至他的飞船都不用待在这里,机器人老九就解决了,一夜清理500米的泥沙这种简单的工作,他还是能胜任的。

杨潮直接回到南京,来到总统府的办公室,召集各部部长问话,将这一段时间挤压的公务处理一下。

现在杨潮处理公务已经简单多了,当然他的工作不可能太具体,主要就是为各项政策进行把关,唯一的体力劳动恐怕就是签字。

但在他的改革下更简单了,他刚刚上任的时候,公务还比较麻烦,各部送来的文件浩如烟海,杨潮每天翻阅都来不及,更不用说进行处理了,他可没有李富安的工作热情,于是各部当时被他骂了一个惨。

包括周学熙这样的老江湖,他照样会当着面劈头盖脸的骂,以他的威望和地位,周学熙都不敢顶嘴,因为虽然看起来,周学熙的年纪比杨潮还老,但是杨潮当年可是跟他爹周腹同朝为官,就像袁世凯可以在周学熙面前摆资历一样,杨潮也可以。

杨潮才不管以前的总理是怎么工作的,他当总理了,就要按照他的管理方法里,他的管理方法,其实就是他管理企业那一套。

现在各部送来的文件上,早就没有了那一大堆杂乱的数据。而是必须自己先做好细致的分析,并且将他们的处理意见写上去,并清清楚楚的写明理由,如果杨潮有疑问,才会喊他们过来当面询问,一旦被杨潮召见。往往意味着他们的分析结果不清不楚,很可能就要挨一顿臭骂,因此没人想见杨潮。

最近这段时间的核心工作,其实就是经济工作,是处理经济危机,让经济再次恢复增长的问题。

因此杨潮主要召见了农商部长周学熙。

周学熙表示,最近的农产品价格普遍开始了下跌,认为应该结束对收音机、自行车等中等价值工业品的补贴了。

长达一年半的补贴,直接催生了这些工业的疯狂增长。亚美和中雍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型工厂,收音机产量双双突破了百万,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就是从德国引进的v310国民收音机。

纳粹用这种收音机固定播放他们的短波电台,德国人是无法通过这种收音机来收听国外节目的。

即便中国进行了更改,取消了其中的限制,可以调台,让这款收音机不止接收一个频率。可是也很难收听到国外的节目,因为这是一款短波小功率收音机。收听距离只有几百公里,从上海收听到南京的广播可以,但用来收听北京和广州的广播,那就不可能了,除非经过广播台不断的中转。

要达到收听全国广播的能力,那就必须是大型的。5灯以上,的超外差收音机了,美国人比较喜欢玩这个,不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积累了资金的亚美和中雍。他们也都生产出了自己的5灯收音机,只是其中的很多零件都是直接从美国进口的,他们只负责设计和组装部分而已,算不上完全的国产化。

而且这种价格昂贵的大收音机,往往动辄7、80两,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反倒是美国进口收音机,因为美元贬值一大半,价格都跌到了40两,在这个领域,美国货、荷兰货占据垄断地位。

自行车的情况就好一些,工业化生产的自行车,随着产量的扩大,价格是越来越低的,原本的销售价格是25两,政府补贴了一半,他们卖12两,随着天津和广州的自行车厂也在生产,现在价格已经降低到了7、8两,就算政府停止补贴,他们最多也就卖15两罢了,比过去便宜了三分之一还多。

“不要直接取消,通知各家厂商,从下月开始,我们的补贴额为售价的三分之一。让他们做好准备,政府会在一年内取消所有补贴。”

直接降低三分之二的补贴,自然会让售价上涨,但是老百姓未必肯买账,销售量肯定会大幅度下跌,就看他们自己的操作了。

但是政府不补贴收音机、自行车等小件工业品,不意味着政府不补贴其他商品。

“跟东北汽车和山东的汽车公司联系一下,售价200两以下的汽车,我们补贴一半价格,把汽车价格压低到100两以下。就说国家要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汽车。”

周学熙还是颇为吃惊的,补贴收音机那些小件,撑死了一台收音机也就是7、8两,但是一台车呢,可就是100两了,现在生产汽车的公司,主要就是斯柯达,或者叫做杨子汽车一家,东北张家的汽车厂,差的远呢,杨子汽车每年生产的小型车达30多万辆,东北汽车才能生产3万辆,还是卡车,小汽车几乎无人问津,全靠一些关系在卖。

当然周学熙不认为杨潮是在给自己的汽车公司谋福利,毕竟主要还是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吗。

但这样一来,财政支持又会增多,靠老百姓买债券,是不可能筹集到这么多资金的,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政府发行债券,大部分是央行买走了,换句话说,就是政府正在通过央行直接印钱。

周学熙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以收音机等的情况看,补贴的话,汽车销量很可能会翻十倍,就算没有十倍,如果汽车产量到100万辆,每辆补贴100辆,总共就要补贴1亿两。”

杨潮笑道:“是啊,这1亿两,可会带动2亿,甚至10亿的产出。钢铁厂、工人和消费者都会受益。而且可能带来另一个结果,那就是汽车工业的爆发。这几年中国就杨子汽车一家撑场面,上海、杭州其实都已经出现了汽车公司,大都是一些年产还不到千辆的小厂子,最大的业务都不是卖车,而是改装车。还不是他们发现没有市场吗,等他们看到扩大规模能够挣钱的时候,大汽车工厂就要遍地开花了。”

上海等地出现的小汽车厂,主要就是从一些汽车修理厂发展来的,这些修理厂通过修理汽车慢慢积累了对汽车的经验,摸清了汽车所有的构造,研发可能还不行,但是仿造美国汽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他们生产汽车的愿望不够强烈,因为市场就那么大。

而且这次跟上次的补贴兴致已经不一样了,上次是为了调控通胀,说白了,就是用收音机和菜刀的市场,争夺老百姓买肉的市场。

这次的补贴,就完全是用来推动市场发展了,汽车将带动炼钢、橡胶、玻璃、电线电缆和包括机床制造在内的机器制造业等几十个行业,而且汽车工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就业行业,失去了纺织品就业的保障,汽车业的就业尤为重要。

如果能在4年内,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300万辆以上,那么也就弥补了流失严重的纺织品就业了。

当然,杨潮说了也不算,他只是制定政策,批准政策那是总统,甚至如此大项的资金支出,还需要国会的讨论投票。

不过杨潮当了总理后,米青那边不可能掣肘,国会中一大半议员都出自富强党,没人敢不卖他这个理事长的面子。

所以光是在效率一项上,杨潮就任总理后,就提高了不少。

补贴收音机用了一年半,补贴汽车用两年时间应该够了,两年后则用房地产来推动,当然房地产杨潮不打算补贴,而是通过市场手段,他认为那时候市场基本上也就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了,应该足够有生命力了,他打算通过按揭贷款,让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变成房奴,有恒产者有恒心吗,有了房产,也就不会愿意接受别人把他的房子没收了,社会秩序会非常的稳定。

汽车、房子,推动中国城市居民有房有车,足以制造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带动钢铁、电力等重工业超过美国不是问题。

周学熙走后,杨潮召见了李富安,李富安是国家复兴发展公署的署长,所有的国家工程都是由他来负责的。

包括渤海隧道工程,大运河治理工程,城市改造工程等等。

渤海隧道等工程进展都很正常,但是大西南水电开发工程遇到了一些问题。

杨潮访问美国结束之后,美国技术专家团队已经到了中国,他们效率很高,因为他们的技术人员主要是通用电气和西屋电气这两个公司的,大公司的组织能力往往比政府都要高效的多,在利益的驱动下,杨潮还在智利访问的时候,他们的团队就出发了。

但是美国团队到来后,对原本的设计提出了大规模修改的意见,引起了中国技术人员,和法国技术人员的强烈不满。

此前的大西南水电项目,法国人十分积极,因为这是巨大的利益,而他们恰恰在云贵川三省长期经营,甚至云南水电最早的开发建议,就是法国人提出来的,在美国人介入之前,杨潮已经允许法国人进入做前期测量和开发设计。

原本的设计基本已经完成,可美国人到来之后,对中法工程师团队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复核后认定,需要对设计进行重新更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