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三十九节 国家计划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三十九节 国家计划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早在跟梁启超接触后,山东其实已经给杨潮预留下来了,杨潮在这里做官多年,虽然不敢说根基深厚,起码做到人脉广博,华洋两界都有很深的背景。

当杨士骧去了直隶后,聪明人早就看到杨潮是接任山东巡抚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杨潮头上,不只有一个山东巡抚,他还将负责全国铁路的修建任务。

这本是盛宣怀的业务,现在被杨潮给抢了,显然康梁集团扳回了一局,从洋务派手里抢到了这个权力,他们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

杨潮第二个头衔就是铁路大臣,杨潮上次给载沣他们上课,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起码让这些人接受修建铁路作为国家战略的计划。

杨潮成了铁路大臣,过去的邮船部等同于被割裂了,盛宣怀大感不快,愤而辞职。

康梁集团巴不得呢,立刻就推荐了他们的自己人,梁启超走马上任荣升邮船部尚书。

杨潮做了铁路大臣,得到了管理全国铁路的权力,立刻就行动起来,改组清政府手里的铁路力量,无论是过去成立的各个铁路局,还是中国铁路公司的空架子,全都合并,沿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招牌,但是这是一个真正的公司,而不是官方组织,领导也不是原来的帮办,而是经理。

经理人选,杨潮推荐了詹天佑,当然是詹天佑,还有谁比他更合适吗。

詹天佑以烟济铁路公司这些年培养起来的骨干,立刻兼并其他机关,重新划分机关职能,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变。

接着开始跟各个洋人控制的铁路谈判,第一个选择自然是卢汉铁路,去年通车后改名为京汉铁路了,控制京汉铁路运营的是比利时人。

之所以先跟比利时人谈判,因为比利时人谋求的不过是商业利益,铁路是他们贷款修建的,用的材料基本都是比利时的钢材,因此他们一般的利益已经完成了,他们的钢铁厂吃了满嘴流油。

至于之后的运营权,不过是比利时人为了收回他们贷款的保证而已。

杨潮要求,京汉铁路必须交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管理,给与比利时人的条件是,将有铁路总公司负担他们的贷款,这就保证了比利时人最大的利益,同时答应比利时人如果有意愿,他们的工作人员可以继续留在京汉铁路上工作。

最后告诉比利时,京汉铁路将在五年之内进行复线建设,如果比利时人答应杨潮的要求,那么复线将继续采用比利时公司的钢材。

比利时人没有反对的理由,他们的所有利益都有了保证,于是立刻就答应了。

接着是津浦铁路的英国人了。

津浦铁路创造了一个奇迹,从1903年开工建设,1906年就通车,只用了38个月,这可不是短程铁路,而是一条一千多公里长的大铁路,相比德国人修胶济铁路用了将近五年,绝对是奇迹了。

能造成这种奇迹的原因,是中国人观念的变化,放在十年前,要修铁路,老百姓大半还会阻挡,火车想通过老百姓的农田村庄基本上很难,想让老百姓迁坟地,那更是要引起流血事件的。

可是津浦铁路修建的时候,有二十多万平民免费帮助修建,除了沿途官府动员的劳役,很多老百姓其实都是自觉自愿的,显然中国百姓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联想一下湖北等地百姓的保路运动,四川人的保路运动,中国百姓已经不是过去那么封闭了,都知道铁路会带来发展和机遇。

不过跟英国人谈判就难多了。

其实津浦铁路的借款合同,可谓是洋务派做的最漂亮的一件事,他们争取到了更大的权力,这条铁路本来就是自己运营,自主决定利润,而不是像京汉铁路那样还要让比利时人经营。

英国人之所以会接受这么宽松的条件,第一是因为海关都是在他们的控制中,完全可以保证能够收回债务,第二则是英国人修这条铁路,最重要的恐怕是希望从上江流域渗透到中原地区,毕竟面对北方德国、俄国和日本的竞争,英国人迫切的需要加强自己对中国北方的影响力,而不仅仅局限在长江流域了。

正因为有其他的利益诉求,英国人反倒更难说话,他们就是为了阻止而阻止。

逼的杨潮直接拿出了一张一千万英镑的支票,告诉英国人,如果他们不答应,杨潮就要直接还款了,张之洞等人签订的合同中,可是有提前还款的条目的,杨潮直接还款,中国铁路跟英国人再无关系,他们就更难以施加影响力了。

英国人这才答应下来。

京汉、津浦两条铁路管理权收回后,在中国铁路里,就只剩下了河南一小段英国人修的运煤铁路,还有东北的东清铁路,以及山东的胶济铁路了。

英国人在河南修建的铁路,是英国福公司为了运输煤炭修建的,但是修建了一大半后,他们的煤矿还没有产煤,担心收不回投资,福公司自己请求清政府收回铁路,只需要给他们投资的成本六十万英镑,清政府还没有答应在,这次杨潮立刻就接了过来。

等通过谈判收回几乎整个中国的铁路之后,杨潮立刻气势张扬的发布新闻发布会。

向外界公布,中国未来十年,将修建十万公里铁路,将中国所有的省会连接起来。

并且以国家铁路计划为题,想全国百姓说明情况,告诉大家铁路会给他们带来的机会。

这个铁路计划不出所料,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注意,洋人的报纸上纷纷发出各种评论,大多都是正面的,都表示对中国政府的决心刮目相看。

同时也让刚刚放弃了津浦铁路影响力的英国人颇为后悔,他们认为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这个庞大的铁路工程的影响力,开始积极展开外交努力,希望将来铁路债券能在伦敦发行。

德国人则希望用他们的机车设备等。

美国人则直接找杨潮私下沟通,没人知道他们沟通了什么,反正美国人立刻就开始在烟台投建钢铁厂二期工程,二期比第一期还要雄心勃勃,他们打算将钢铁厂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五十万吨每年。

铁路计划在国内当然引起更为强烈的反响,也是正面的多,见过世面的知识分子都欢欣鼓舞,至于没见过世面的普通百姓,他们的声音没人听得到。

尤其是国外的留学生们,早就将杨潮当成了偶像,继收回东北之后,杨潮在留学生中的影响力再次暴涨,本来就已经发展成留学生中第一大组织的强国富民社借此东风,再一次活动起来,吸收了更大一批会员,王求等人最新发回来的报告称,欧洲留学生的九成都已经加入了强国富民社,潘逊从美国发回消息称,美国留学生的八成也是强国富民社的社员。

杨潮让他们继续鼓舞学生们好好学习,将来回来报效祖国,这一点其实杨潮不用担心,这时代的留学生,一个个还是很有使命感的,爱国心也十分强烈,这没办法,一出国就被歧视,无法融入西方社会,自然就升起了强烈的国家观念和爱国热情,有种一出国就爱国的现象。

至于日本留学生,强国富民社在哪里没有分社,而且这个国家的留学生主要都是民间留学生,大多都是江南地区的富裕阶层将自己的子弟送到日本学习的,这些人被炮哥的理念鼓动的多,又被日本人塞进去了太多的私货,一个个学习热情不高,革命热情倒是很高。但是即便是这一群人,他们也为杨潮的铁路计划激动不已。

杨潮的铁路计划,可以说是赢得了全世界的支持,和正面的声音,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可是工业化计划,就差强人意了。

杨潮宣布在山东引入机器制造、造船、电缆等近十个西方工业项目之后,评论声音顿时就分为两派,泾渭分明。

这一次日本的那些革命人士找到了机会,大骂杨潮卖国,说这是把权益都让给了洋人,却不说中国根本就没有自己办那些工业的能力,他们才不管这些,就是一个劲的骂,这影响了日本留学生对杨潮的观感,他们大多数开始转变态度,对杨潮开始表达某种程度的失望。

但这影响不到杨潮。

杨潮还有更大规模的计划,这些大项目,不过是让洋人给自己一个保证,允许山东试点可以随时终止合作,杨潮真正的工业化计划,是大规模吸引真正的投资。

很快经过杨潮精心筛选的,多达一百多个项目的招商计划,就发到了欧洲,让王求组织留德学生,在德国巨型招商引资大会,邀请德国的大小企业参与。

“欧洲已经错失了一个美国,中国的工业化,欧洲绝对不能错过!”

王求不断的在德国巡演着,李思第给他做翻译,李思第懂得英法德三国语言,早在山东的时候就能跟洋人交流,他是留学生中最轻松的一个,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学业,就差一张文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