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三十六节 僵局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三十六节 僵局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拿着模拟结果,杨潮赶去莱芜的时候,迪塞尔已经百无聊赖的在莱芜兵工厂参观了。

“我们这座兵工厂不错吧?”

杨潮略有得色的炫耀道,当然不错了,为了能在日俄战争中分一杯羹,美国人可是把能弄来的好机器都拉来了,最精密的机床,最好的发电机、电动机等等。

迪塞尔点点头:“确实不错,这里的技术力量超乎我的想象。我想能够借助这里的机器生产气缸。”

迪塞尔果然是行家啊,能够镗出105大炮的镗床,简直太适合来做气缸了,同样的高膛压,同样的高温度,说起来造大炮的技术似乎一直都跟发动机脱不开关系,瓦特生产蒸汽机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问题,最后蒸汽机的气缸也是英国人兵工厂制造大炮的机器弄出来的。

“当然,我会全力支持你的。不过你的设计我发现了一些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分析一下,你不觉得这里几个地方的应力超过了现在的材料极限吗,如果采用这种设计,会大大影响机器寿命的,根据我的数学分析,理论上寿命不超过三千转。”

杨潮卖弄着,这都是飞船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

但是迪塞尔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这款设计,在苏尔寿的工厂中也试验过,还真的是没有超过三千转的,不过每试验一次他就能找到一点问题,然后慢慢改进,可是杨潮却一下子指出了好几处问题,这如果按照他的实验方法,至少都得用十次以上的实验,花费两三年时间呢。

做科技就是这样麻烦,你得耐心一步一步的做实验,试错,改正,然后才能进步。

可是杨潮竟然用数学的方法,将他所有的问题都找了出来,一下子指出了十七处谬误,让迪塞尔不由得惊叹莫名,但是他根据杨潮的方法,也一一进行了验算论证,发现还真的是有些问题。

迪塞尔顿时对杨潮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他并没有多少怀疑,一个能改进飞艇的人,如果没有极强的数学能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迪塞尔自己的数学就非常好。

一下子抓住了这些问题,迪塞尔不但不郁闷,不生气,反而很高兴,感谢了杨潮一番,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跟杨潮抱歉了一声,然后请求杨潮帮忙,他很快就进入了兵工厂的实验室里,利用这里的工具,开始了从新设计。

作为柴油机之父,柴油机的原理都是他发现的,迪塞尔对柴油机的理解可谓是教父级别的,因此他很快就更改了那些不合理的设计,在实验室中憋了三天时间,终于做出了崭新的柴油机设计。

杨潮拿过设计方案,告诉迪塞尔第二天会告诉他答案,自己得辛苦的算一晚上。

迪塞尔表示理解,其实他已经很吃惊了,很多东西在他看来都是数学之外的,也有可能用数学来解决,但是要建立的数学模型,恐怕比直接造出来进行物理实验更麻烦。

杨潮悄悄钻进工厂里的单间宿舍,用手表将所有的图纸都扫描进去,然后找了一个位置高点,很容易就传送回了东营的飞船,只要不超过一千公里,飞船就能够跟手表进行高强度的数据联系。

第二天当迪塞尔再次拿到杨潮挑了一堆错的设计方案,他对此感到十分的震惊,对杨潮的数学造诣钦佩到了极点,但对自己的设计并不沮丧,立刻继续设计。

迪塞尔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提前享受到后世设计师,先通过计算机模拟在进行实际实验的待遇。

迪塞尔又是用了好几天时间,重新作出了设计,杨潮又是用一晚上时间进行数学计算,第二天告诉他谬误。

两人就这样不断的改进,让迪塞尔原本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几百万美元的实验成本,变成了不断的画图纸和进行数学验算这么简单的工作。

迪塞尔的设计功底还是很强的,尽管每一次总有新的缺陷出现,可是越来越少,设计越来越合理。

就在杨潮憋在莱芜兵工厂中跟迪塞尔玩科学革新工作的时候。

北京的朝堂上,果然如同杨潮想的那样,展开了新一轮的政治斗争。

这次的主角从过去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变成了新近崛起气势如虹的康梁集团和洋务派。

交锋最激烈的问题,果然是围绕着东北那些杂牌军队展开。

康梁希望调动这些军队入关,打的旗号是拱卫京畿,希望将军队调到北京。还表示,那些军队缺少束缚,在东北军纪很坏,因此希望调进关内看住,以免祸害百姓,而且也减少那些军队和沙俄军队的冲突。

东北的部队有一部分是土匪军,还有一部分是充满仇恨的子弟兵,最后一部分是学生军,至于那些铁路护路团,早就修完了铁路,转战到其他铁路工地去了。

洋务派则表示,正是因为这些军队的素质太差,才不能调到北京来。洋务派也以祸害百姓和冲突洋人为借口,要求将这些军队进行裁撤。

康梁要调兵进京,无非是确保自己的权力,保证自己的安全,不想在发生一次被袁世凯出卖这种事了。但是洋务派同样也有这种考虑,目前在北京附近最强大的军队,依然是袁世凯留下的北洋军,不过却被杨士骧统领而已。

双方以军队为核心,激烈争吵了半个多月,最后还是洋务派胜利了。

斗争结果是,裁撤东北义勇,北洋军驻扎东北。

北洋四镇新军,第一、第二两镇早就被载沣从袁世凯手中转调到了北京,分别归铁良和良弼带领;第三镇归段芝贵带领,并就任黑龙江巡抚,下辖亲领之第三镇,段祺瑞之第四镇驻扎哈尔滨;第五镇吴长春为吉林巡抚,率部驻扎吉林;第六镇为王士珍率领,驻扎奉天,名义上归奉天巡抚杨潮节制。

北洋军出关进入东北后,原本周馥编练,以袁世凯手下大将冯国璋为统制的山东新军,调到了直隶,成为直隶新军。

这样一个结果,可以说是双方争斗妥协下的产物,双方也都能接受。对北洋来说,避免了让康梁集团调东北义勇入关,威胁他们的势力。对康梁集团来说,北洋军出关驻扎东北,让他们远离了袁世凯的阴影,心理安全高了很多。

唯一的变化是,袁世凯苦心经营的北洋势力,就这样被分散到了东北广袤的土地上,不知道是袁世凯被杨士骧卖的一干二净,还是袁世凯一个新的机遇。

另外的变数就是杨潮,此时问题都摆明了,杨潮不可能获得高位,康梁集团不可能跟杨潮一条心,洋务派也只不过是拉拢杨潮,但是杨潮偏偏在两派之间游走,谁都不得罪,谁也不亲近。

以杨潮如今的声势,这双方却又都绕不过杨潮去,仅仅一个奉天巡抚,别说那些看好杨潮的官员了,天下人都不答应,报纸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声音,表示清廷连杨潮这样的人物都不能重用,显然昏庸至极,这也许只是反对派的责难,但是真的让朝廷很为难。

于是乎,超哥第二次来到了山东。

超哥详细的询问了杨潮的想法。

杨潮的想法很简单,就两条:第一条,通过引入外资的形式发展办现代工业;第二条,以大规模举债的方式修建全国铁路网计划。

超哥对杨潮的做法表示了担忧,觉得杨潮太过于激进了,借债他倒是不反对,可是大规模引入外资,这让他甚为担忧。超哥举例,日本就是严格限制外资入境的,日本如今很强,因此这个例子说服力很强。

日本人的做法当然很稳妥,但是这不是他们成功工业化的原因,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脚踏实地,而不在于引不引入外资;日本人确实对外资十分抵触,一直到后世都是如此。日本人的做法杨潮其实也很认同,如果杨潮有三十年时间经营,他也不会引入外资,而是通过聘请外国技术人员,购买外国机器设备的方式自己慢慢积累,慢慢发展。

可是杨潮没有,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剩下不到十年时间了,也就是一轮工业扩张而已,这一轮工业扩张的规模,就决定了中国能在一战中获得什么样的地位,而现在一穷二白,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慢慢积累?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杨潮的打算还是很阴险的,他计划是引进德资为主,然后在一战中没收德国资产,当年段祺瑞的北洋政府都是这样做的,杨潮觉得自己没道理比段祺瑞更弱鸡,更有资格没收德国资产了,因此引入德国资本越多,将来发的财越大。

但是杨潮实在没有办法说服超哥,不可能告诉超哥十年后洋人自己就打成一锅粥了,我大清还可以没收敌国资产发财,也没有办法拿出后世吸引外资引入技术的例子来。

因此超哥一时难以认同杨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