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八十五节 两面通吃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八十五节 两面通吃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济马,必须在这里挡住苏俄军队,绝不能让对方看到伊尔库茨克的城墙。”

济马位于奥卡河与安加拉河交汇点,跟伊尔库茨克水路相通,是重要的河港,不过是一座崭新的城市,17年才建立。

杨潮拍着精密的军事地图,对弗兰格尔等人说道。

“大人放心,除非俺老张死了,否则决不让苏俄那帮泥腿子跨过济马半步!”

张作霖,作为沙皇骑士团的前线指挥,直接接受杨潮的统帅。

杨潮十分奇怪,那些退役军官杨潮是来者不拒,甚至一些老兵杨潮也乐于接收,但是中国的现役军官,他基本上很少招募,原因很简单,此时中国依然没有介入这场战争,而且杨潮也不打算把国家拉进来,他打算以一己之力跟苏俄对抗,确切的说是跟史达林掰手腕,仿佛这次战争,是他们两个强人之间的事情。

可是张作霖却极为积极,他竟然辞去了军职,然后带着一帮子跟他一起辞职的老弟兄,跑到了西伯利亚来投奔杨潮。

张作霖在军中始终是一个另类,驻扎在中苏边境地带,如同一个割地为王的军阀一般,没想到他倒能割舍荣华富贵,选择来跟随杨潮,而骑兵军现在的军长则由张作霖的老部下,同样是专业军校出身的杨宇霆接任。

别的军官杨潮不想收,但是张作霖不一样,杨潮巴不得把这货赶出军队呢,只是碍于某些政治规则,他不能动手,既然张作霖自己辞职,那就好办了。将张作霖这一帮子土匪都拉到西伯利亚,来跟苏军打一场。

张作霖目前的手下,除了他拉来的上万土匪出身的老弟兄当军官之外,其他大多数士兵都是中国人,甚至还有3千多名科班出身的军官。

这些军官之所以是科班出身,是因为他们来自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等各地地方军校。大多是一些还没有军旅经验的年轻人,他们在军校中一些军官团体的组织下,发动了跟普通学校一样的一些支援运动。

全国各地的大学中,都有一些年轻人,狂热的崇拜杨潮,他们在学校里不断的演讲,声嘶力竭的告诉同门们,‘杨先生对国家是有巨大贡献的,但是现在他的家庭。他的家人受到了邪恶邻国的无端欺压,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我们能够坐视不理,能够看到一个为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在他无助的一个人战斗的时候,他的国家,却无动于衷吗’大量这种信息都是自发的,杨潮没有怂恿。也怂恿不过来。

于是大量的年轻人要么是出于对杨潮的个人崇敬和同情,要么是出于受到俄国古典小说吸引。对女沙皇产生同情,纷纷报名加入沙皇骑士团,但是除了军校生之外,很少有大学生被接收,杨潮可不想浪费这些未来的精英,但是军校生不一样。他们迟早要走上战场,战场就是他们最好的大学,他们来经历战争,是最好的毕业典礼。

所以大量的军校生加入了沙皇骑士团,接着成为军官。成为沙皇的骑士,将来有可能成为沙皇的男爵、子爵甚至伯爵。

当图哈切夫斯基的前锋在弗兰格尔正规军的层层阻截之下,攻击到济马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支刚刚组建,杂乱无章,不按照常规套路出牌的对手。

杨潮选择济马这里,本来是因为这里是两条河流交汇之地,虽然有平坦的冲击三角洲,但也有大量的支流,因此这里并不适合坦克纵横。

所以图哈切夫斯基手里的坦克不太容易发挥优势,张作霖也没打算让图哈切夫斯基的坦克有用武之地,他做好了被动防御的态度,可是当夜就袭击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后勤基地,纵火焚烧了对方的汽油库。

此举至少能阻挡苏军半个月,因为他们想要补充燃油,即便从紧邻乌拉尔山一侧走铁路到济马,至少也得半个月时间。

得知自己的燃油库被烧,图哈切夫斯基暴怒异常,立刻处决了十几个相关责任军官,负责防守油库的一个营士兵,全部被就地处决。

翻开伊尔库茨克一带的地图,图哈切夫斯基越看越是烦躁。

“不能攻打斯柳江卡!为什么不能攻打斯柳江卡?为什么!”

这才是图哈切夫斯基恼怒的原因,油料库被烧毁只是一个由头。

图哈切夫斯基从来没想过要跟沙皇政府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争夺,西伯利亚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因此他并没打算跟张作霖在济马那块水道密集的河网地带纠缠下去,他打算大纵深突破进攻。

目的是包围和孤立伊尔库茨克,往西伊尔库茨克是通过一条铁路跟西方连接,这条线现在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济马以西基本上都处于苏军控制之下,但是往南伊尔库茨克还跟中国相连,即便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这条铁路线依然繁忙。

通过这条铁路线,沙皇得到了粮食、服装、钢铁,甚至更直接的武器装备,只要切断了这条铁路,那么沙皇除了投降一条路外别无选择,即便不打,伊尔库茨克也得给困死,图哈切夫斯基当然没想过长期包围这种事,进攻还是要进攻的,不管什么战术,正面进攻也好,大纵深切割包围也好,最后的目的不过是攻城略地罢了。

但大纵深战术之所以有效,不是他放弃了攻城略地,而是他通过不正面冲击坚固的永固阵地,而是通过迂回,侧击等战术,威胁对方的战略后方,一般情况下,敌人不敢冒险让自己的后方要道被断,只有两条路走,一条是选择突围,一条是分兵防守,无论哪种方式,都少不了要走出防御工事,跟迂回部队进行一场野战。

也就是说,大纵深战术。是一种利用进攻方的主动权来调动敌军,让双方的攻守异位,寻找到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

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将这一套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他这次选择的突破要害是斯柳江卡,距离伊尔库茨克不过30多公里,一个在贝加尔湖拐角位置的小城。1907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而建立,但是后来随着日本人割占了贝加尔以东的土地,沙俄从这里修建了直通库伦的铁路,让这座要塞小城开始发展起来,已经是一座人口5万的商贸城市了。

作为跟中国之间的贸易枢纽,一旦这里被切断,伊尔库茨克就将失去来自中国的物资供应,图哈切夫斯基不需要直接攻击伊尔库茨克,只需要占领这里。沙皇就会派兵来跟自己决战,大事攻守异位,图哈切夫斯基有信心一鼓作气消灭沙皇政权。

图哈切夫斯基做出攻占这里的决定,最大的原因是他的侦查部队发现,斯柳江卡至今没有什么有力的防御,非常容易攻克,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弗兰格尔疏忽了这个地方,但团伙切夫斯基不打算给对方调整的机会。

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战计划汇报给了史达林同志。但史达林同志却拒绝了这份命令。

为什么?

图哈切夫斯基自己也清楚,不然他也不会连直接的作战计划都汇报回去了。因为这是一条通往中国的交通要道,所以图哈切夫斯基势必要切断这里,可也正是因为这里是通往中国的交通要道,所以图哈切夫斯基不能切断这里。

因为中国反对,所以史达林早就下达过命令,不能切断中国跟西伯利亚的交通。以免给中国人制造介入战争的借口。不但不能切断交通,也不能伤害中国商人,如果有的话。至于苏俄彻底占领了西伯利亚以后,那再说,史达林同志可不打算真的让中国人继续霸占秋明丰富的石油资源。

不过在彻底占领西伯利亚之前。史达林绝对不想看到中国百万大军介入战争,他又不是没跟中国的军事力量打过交道,知道这是一只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作战经验丰富,此时此刻招惹这样的敌人太不明智了。

因为史达林早有严令,所以图哈切夫斯基尽管认为攻打斯柳江卡是最佳方案,而且目前大局已定,不需要在顾及中国人的态度了,所以图哈切夫斯基才敢进攻这里,只不过还是要跟史达林同志请示一下的。

没想到史达林同志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给史达林同志发电,如果不切断铁路线,那么我军无法继续作战。等等,还是改改,就说如果不切断铁路线,会给我军的战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图哈切夫斯基斟酌了一下语气,以比较委婉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毕竟他们的新沙皇史达林同志,可没有老沙皇那么好的脾气。

很快史达林同志就回电了,表示他很理解前线同志的难处,但是希望同志们克服困难,外交部门的同志已经在努力交涉,一定会制止中国人放弃从铁路上运输军火给沙皇伪政权,相信这会给前线的同志有所帮助。

图哈切夫斯基收到这封电报,只能苦笑,而且只敢在心里,而不敢表露出来,否则第二天他估计就该收到莫斯科的召唤命令,然后等着处分了。

图哈切夫斯基哀叹,这打的是什么仗啊,眼睁睁看着中国人不断的给沙皇送军火,近在咫尺却无法阻拦,另一边还不断的给中国人送去各种订单设备,力图巴结讨好中国,这种耻辱作为军人,实难忍受。

但对中国来说就是一件美事了,中国的工业企业不但向沙皇骑士团提供各种军事物资,而且还给苏俄生产各种机器设备,两面通吃让中国工业顿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资本家哪里懂得满足,他们绝不接受苏俄提出的不向沙皇提供武器装备的要求,不过他们表示,也可以向苏军提供军事装备。(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