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八十一节 梭哈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八十一节 梭哈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第180票。

————————————

中国的经济情况已经好转,过了半年时间,国家复兴开发公署最后招募了3000万人,然后将这些工人分配到了各个巨大的国家工程上面,大西南铁路复线工程,渤海跨海大桥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百个,当然不是一次性开工,而是分批次,用10年时间全部完工,每年平均建成10个,最多同时施工40个。

目前这些国家工程的修建已经到了一个高峰期,同时施工的工程项目达到了38个,每一个都是十万工人级别的大工程,容纳了近1000万工人;另外还有全国各地的城市改造计划,也容纳了1000万工人;剩下1000万工人中,服务于后勤部门的有3,500万工人,剩下的工人则在轮休。

就这样解决了3000万人的就业问题。

从市场中抽走了3000万适龄劳动力,让就业压力顿时得到了释放,工人有了工资,就有了必要的消费,尽管因为经济危机对心理的打击,此时人们花钱的态度跟几年前相比大相径庭,开始精打细算,但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必须消费还是必不可少的。

让吃惯了肉食的人去改吃素,那是十分困难了。因此经历了大繁荣,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国人,他们的消费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也十分有限,因为很多商品都已经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必需品。

过去的百姓,只认口中食,衣服都是能讲究就讲究,现在的国人。年轻人认为收音机也是生活必需品之一,汽车虽然还是奢侈品,但却已经是富裕生活的象征,但凡有点积蓄的年轻人,无不想要买一辆汽车来彰显身份。

所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虽然大大降低,却已经回不到满清时期那种吃饱就好的状态了。所以以这些消费品为业务的大量产业慢慢开始恢复经营。

但经济的活力跟去过相比依然不可同日而语,主要原因依然是人们的观念问题,消费者开始精打细算,本来就有储蓄习惯的中国人更是将绝大多数收入存起来,不敢随意花费,除了必需品之外,暂时不打算添置大型消费品,资本家也变得谨慎起来,哪怕分明看到行业的前景。也不敢像过去那样疯狂投资,因为经济危机给他们的刺激太大了,他们看到了大量疯狂投资扩张的同行最先破产,多少人直接跳楼自杀,他们不想重蹈覆辙,宁可忍住巨额利润的诱惑,小心谨慎的稳健经营,也不想一口吃掉所有的市场空间。

消费者和资本家都显得谨慎。市场自然缺乏活力了。大危机之前,央行印刷的纸币总量不过300亿。其中200亿还是杨子银行时代印刷的银行券,可是杨潮成为应急大臣之后,央行开启了印钞模式,已经投入市场1000亿纸币,但是市场上却显得资金紧张,正是因为活力不够的原因。过去300亿纸币。通过冒进的银行系统,可以扩张成十几倍的资本流通,而现在1000亿投入进去,杠杆率还不到5倍,市场上的流通量自然却抵不上大危机时期。

但一切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社会总消费已经达到了大危机前的七成,恢复到大危机前的状态,恐怕只需要一年时间,而让整体经济恢复到大危机之前的平常时期,恐怕得三年,要恢复到大危机之前的大繁荣阶段,更是得五年左右。

不管怎么说肯定会比美国快,罗斯福新政也只是让美国不至于崩溃,经济真正重新进入正轨,还得靠经济体的自我恢复,如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也许会提前,但大势绝对不会改变,原本的历史上,美国经济直到二战开始都没有恢复到大繁荣时期,是二战促使了美国经济的重新复兴,这个时间跨度长达10之久。

中国市场之所以比美国表现的更好,不是中国政府的措施比美国人更得利,杨潮的大规模兴建公用工程,跟罗斯福新政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跟罗斯福新政只招募了800万左右的工人,而中国需要招募3000万工人的原因一样,因为中国的潜力要比美国大的多。

美国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铁路里程长达40万公里,能修铁路的地方都修通了,中国远比么过庞大的国土面积上,却因为地理地形的限制,至今也只有10万公里铁路,还有巨大的空间,美国的城市早就是最为现代的城市,而中国内陆的城市有一半都还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三成甚至连下水道等现代城市的基本设施都不具备,这些都是庞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美国只有1亿2两千人口,中国人口数量却已经接近6亿。

大繁荣期间中国爆发了一次婴儿潮,当然没人提出这个说法,因为中国人对此并不太在意,觉得理应如此,中国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那是能生多少就生多少,历朝历代都将人丁兴旺看做盛世最大的标志,因此中国人在大繁荣时期再次开始谈论盛世,但却没人关注婴儿潮问题,因为这只是盛世的一个因素而已。

繁荣期婴儿潮的爆发,让中国人口在10年间,从5亿5千万,暴增到了6亿人左右,激增5000万人口。

庞大的人口数量就是巨大的市场,就是巨大的经济潜力,就是巨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归根结底远超美国的人口需要现代化,这才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推动力量,所以中国经济表现的比美国更好。

至于杨潮的应急方案,与其说是在解决经济问题,不如说是在解决社会问题,国家出面大规模招募工人,最大的作用不是提振了经济,而是解决了就业问题,让社会得以稳定,从而获得了重新发展的基础。

现在看来,这种疯狂的盲目扩张财政政策,是起到了作用的,尽管张家傲始终担心过于巨大的货币发行会引发通货膨胀,担心太大的国家债务会拖垮国家,但是社会总体稳定了,似乎证明以前的自由经济力量是错误的,至少是有缺陷的。

杨潮不会陷入张家傲这种专家的矛盾之中,他不是从经济问题考虑经济的,是从政治社会角度考虑问题的,稳定压倒一切,加上脑子里装着后世解决经济危机的不二法门“国家财政刺激”,因此看到效果后,杨潮是没有丝毫担心的。

所以他才敢在这个时候,大大方方的前往伊尔库茨克,去跟自己的妻女共赴国难。

3月中旬,杨潮就到了西伯利亚。

杨潮回来了,在中国避难的尼古拉大公自然也就跟着回来了,尼古拉大公,弗兰格尔等高层坐到了一起,杨潮代表女沙皇居中调解下,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双方都在苏俄大军的压力之下,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尼古拉大公继续担任俄罗斯帝国总理一职,但是放弃了军队的统帅权,弗兰格尔成为俄罗斯帝国总参谋长,全权负责陆军和空军事务。

但现在俄罗斯陆军不过10万人,空军能出动的飞机不到1000架。

好在通过尼古拉大公和弗兰格尔的和解,他们保持了政府的团结,但是能统治的区域,也不过是伊尔库茨克和周边几个城市罢了。

推动尼古拉大公和弗兰格尔和解之后,杨潮继续活动,不但公开亮相,而且十分高调,对苏俄入侵给俄罗斯帝国造成的损害十分愤慨。杨潮表示,如果苏俄不停止继续侵犯俄罗斯帝国,他一定会拼尽力气跟苏俄战斗到底。

杨潮的发言不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切,更是让苏俄紧张不已,他们立刻加强了车里雅宾斯克和库尔干一线的防御,准备随时抵抗从秋明南下的中国驻军,同时积极的在中国活动,游说中国政府不要介入俄国内战。

接着史达林亲自给图哈切夫斯基下令,要他尽快结束战争,史达林的意思绝对不是撤军,而是尽快消灭俄罗斯帝国最后的抵抗力量。

当然他也没有一味的蛮干,在他的亲自介入下,苏俄国家机构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开始疯狂的运转,大量铁路列车超载运行,虽然造成了不止一列火车压垮临时搭建的大桥掉进冰封的河流之中的情况,但图哈切夫斯基的后勤压力确实暂时解除了,他再次补充了1000辆坦克的装备,有能力再一次发动大纵深进攻战术了。

压力转入了俄罗斯帝国这一边。

尼古拉大公紧急跟杨潮磋商之后,终于出了一个让杨潮难以拒绝的价格,杨潮打算全力进入这场战争。

杨潮立刻向外界宣布,自己将尽一切力量,来保卫自己的妻儿。

杨潮在全世界的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募保卫奥丽嘉女沙皇的骑士,人数没有上限。

同时将自己能调动的所有资金,都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用来采购武器装备,招募合格的雇佣军官。

杨潮可以说赌上了自己的一切。

“我已经梭哈了,史达林同志,您会怎么办呢?”

杨潮很想看看,史达林会不会承受推迟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风险,来跟自己一争短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