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三十四节 诡异的官场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三十四节 诡异的官场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杨潮的地图很大,长宽五米乘三米,挂在巨大的木架子上,很是震撼。

这些人围观者,指指点点,这种‘大’的东西,确实很能引起中国人的热情,无论是胸怀天下的读书出身的文官,还是自幼喜欢吹牛打屁的八旗子弟,不都好一个大吗。

可是问题来了。

载沣问:“办这么大的铁路,得需多少银子啊?”

杨潮答:“臣所请修铁路,南北绵延万里,东西纵横八千,总计二十万里,需费银三四十亿两!”

这个数字,顿时让大半的人面色发白,乖乖三四十亿啊,不是三四十万,大清国是肯定没有这么多钱的,要是全都借洋款,大清国还不得被洋人吸干了血肉。

杨潮知道吓到了这些人,连忙解释道:“臣所言三十四亿,非一次筹措。可分五年、十年筹足。臣请五年修通东西要道,十年铺展全国四方。”

这样看来,一年也不过三四亿而已,但是也不是大清能承担的起的,大清朝一年的财政也就一亿出头,就这还将将够用,现在大臣们筹计的练兵办厂可都是要花钱的,载洵更是请了好几次,要重新编练海军呢,那也是花银子的大头。

见没人应声杨潮又道:“若以铁路抵押借债,应该能办。十年内即可还清债款。”

载沣没有应承,继续道:“爱卿说说其他条陈吧。”

杨潮知道中国官场,从来就不是一个高效的地方,皇帝说的好听是一言以决,说不好听,只是各方势力的传声筒,尤其是清末这段时间,皇帝的权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载沣也不是一个强硬的人物,更是让许多大权旁落到了臣子手里,还有地方大员的势力,真想一言以决,他是有那个想法,但是没有那个能力和魄力啊。

杨潮只能继续讲:“臣所办洋务,有招商、合资之法。凡民用之业,可招商民、洋人自办,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大计之重要产业,可由华洋合办,华商操控之,朝廷监督之。”

杨潮以自己在山东的厂子为例:“如臣在山东所办之钢铁、兵工等项。不但不需朝廷一分银子,且大赚其利,日俄战争之时,仅仅三厂,获利即达四千万有余,缴纳税款千万计。若全国借用此法,则洋务不需朝廷一分银子,朝廷反能大收其利!”

杨潮的说法,让张之洞颇为汗颜,汉阳铁厂办了这么多年,朝廷每年还要往里面投一二百万两银子,他也知道,那里面养活太多了冗员,多少都是白吃白拿的,可是却没有办法,杨潮才办了几年,无论是规模,还是经营上,都远超汉阳铁厂。

不过载沣也只是说:“爱卿于洋务一途,却有远见卓识。”

没有决定不要紧,杨潮不着急,接着又说了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大家就都心神各异的散会了。

杨潮一番洗脑,让满朝大员都深受震撼。

张之洞是大力支持杨潮以铁路为核心的兴业计划的,张之洞力主朝廷启用杨潮大办洋务,甚至表示如果朝廷愿意,他愿意退位让贤,让杨潮来当这个总理大臣,统管全局。

显然张老大人的世界观有些崩塌,不知道是被各国的复杂局势干扰的,还是被日本人卖自己女人刺激的。

洋务派是支持杨潮的。

已经回到北京的康梁,这段时间也高调亮相,四处活动,显然被重新启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二位对杨潮印象竟然也不错,尤其是康有为,在多个场合称赞过杨潮办事有方,忠勇可嘉。

按说有这两派支持,杨潮应该会得到重用,可是诡异的是,朝廷突然没有了动静,皇帝对此三缄其口,完全不表态。

杨潮也没有耐心在北京等着,也没有去奉天当他的奉天巡抚,而是去了山东。

因为齐柏林和迪塞尔坐船到了青岛,这两人是应杨潮的邀请,来中国跟杨潮合作的。

两人在青岛大受欢迎,毕竟这可是两位享誉世界的名人,就算迪塞尔现在不是很成功,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作为一个发明家,在德国这种崇尚科学的国家,那是很受尊重的,齐柏林就更不用说了,不提他是飞艇的创始人,仅仅是贵族身份,就足以让青岛的那些德国人崇拜了。

杨潮个这二人会面之后,他们提了一个让杨潮很为难的要求,希望把合资工厂放在青岛,原因是他们更能适应有不少德国人侨民居住的青岛。

杨潮本来的打算,是让这两人去东营哪里办厂的,杨潮可有心把那里打造成一个产业基地,权衡再三杨潮答应了两人的要求,这两人想留在青岛,只是出于单纯的心思,而不是有什么其他政治企图,犯不着跟他们较真。

另外就是,青岛的工业基础确实比东营要强的多,又是一个港口城市,方便跟上海等中心城市沟通。至于殖民地问题,杨潮心里早就把青岛看成德国人的遗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一响,以现在的状态,杨潮觉得自己有八成的把握从日本人手里把青岛抢过来。

杨潮同意之后,两人立刻就在青岛开始行动,选择办厂的地点等等。

青岛总督十分支持,给他们划出了一块优良的地块,齐柏林飞艇公司占地一千亩,迪塞尔柴油机占地三百亩,全都在交通便利,仅靠目前居住区的地方,甚至有需要的话,总督表示可以修一条专用铁路,从他们的工厂直通港口码头。

对他们的工厂营建,总督也给与了极大的支持,不惜抽调了修建码头的工程师约翰·斯提克弗茨等几个技术人员,专门组成技术团队,帮助齐柏林施工,对迪塞尔稍显冷淡,不过却也积极帮他联络德国技术人员,择期施工。

难道是因为齐柏林是贵族,而迪塞尔只是平民?

杨潮感觉这里面很有问题。

不过不用杨潮自己猜,因为很快齐柏林就找上门来,他是来跟杨潮谈论技术问题的。

在德国签订的协议中,双方各出资一百万美元,但是杨潮会向齐柏林提供最新的技术,然后杨潮占有六成的股份,齐柏林占四成。

齐柏林无法拒绝,因为事实证明,杨潮的飞艇性能,远超他的飞艇,几乎是跨了一代,除了直接引进外,齐柏林自认自己实在是无法短期内提高到如此程度。

如果说杨潮的飞艇完全可以应用于军事,齐柏林的飞艇则还无法进入商业呢。

因此军事用途,才是德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如此支持齐柏林在青岛办厂,正是希望从齐柏林这里,得到杨潮飞艇的技术秘密。

“很简单,材料!我的飞艇和您的飞艇,在结构上几乎没有多大差别,不过我大量使用了一种新材料,让飞艇重量可以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齐柏林不由震惊,飞艇的重量减轻,意味着载重增加,意味着商业价值,但是他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新材料可以降低如此之多,他的飞艇上也是大量采用新材料,比如铝材,可是重量依然很重。

“什么新材料?”

齐柏林不由问道。

杨潮笑道:“目前还无法大规模生产。我积攒了五年时间,也不过才制造了十艘飞艇。不过工业化生产问题,目前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本来我是想邀请您去莱芜的,因为我打算在莱芜兴建一座新式的铝材生产基地。我们研发出来的新式铝材,就是这种新材料!”

铝合金,正是杨潮的秘密武器,杨潮相信以现在的科技手段,就是把材料给德国人,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相同的材料。

杨潮还拿出了一块样品,一块铝合金锭,让齐柏林不妨先做一下物理性能试验,同时考虑一下,该如何将这种新材料应用于新式飞艇中,具体的飞艇构造,杨潮可没办法帮到齐柏林了,因为单论对飞艇的了解,杨潮其实远远比不上齐柏林呢。

相比得到了大力支持的齐柏林,迪塞尔就郁闷多了,他跟杨潮见面之后,感叹恐怕要很久才能投入试验和生产。

杨潮则邀请他一起去一趟莱芜,同时把迪塞尔跟苏尔寿最新的研究图纸拿到手,表示愿意帮迪塞尔先验证一下。

在青岛待了将近一月,就要出发的时候,电报来了,梁启超亲自来找杨潮。

超哥来找杨潮,是跟杨潮商议国家大事的。

此时康有为终于起用了,他就任吏部尚书一职,梁启超则是吏部左侍郎。

两人把控住了吏部,接着就要大肆提拔自己人,重新搞他们的维新变法了,就像光绪时候做的一样。

这两人第一时间自然是想到了杨潮,为了表示尊重,超哥亲自来跟杨潮谈,看看杨潮想要一个什么位置,奉天巡抚那个位子,怎么看都是一个临时的职位,完全不适合杨潮,也无法将杨潮的才干发挥出来。

杨潮这才明白,载沣一直拖延不决,原来是打算让康有为上台后组织班底,让自己跟康有为一起做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