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五十二节 大问题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五十二节 大问题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杨潮很强势,一反常态的强势,比当年面对列强,为中国争权益时候,表现的语气似乎还要强烈。

这绝对是装。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无时无刻无不在装,装是有目的的,不是为了装13。

杨潮必须强硬,因为他需要给已经被经济危机折磨了三年,已经无能为力,已经失去信心的国民以信心。

所以他才只说一句话,只告诉这些已经没有办法的人,我有办法。

但却不能真的一字一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因为你的道理无论多么严密,你的方法,无论多么精妙,总是有漏洞,但是你不说出来,那么别人就无从挑漏洞。

只说一个自己来解决问题,老百姓爱信不信,而这个时候,他们会信的,因为他们不得不信,这是救命稻草。

不过不说出来,不代表没有办法,现在不说,也不代表永远不说。

现在只简单的告诉大家自己可以解决问题,让人们有个念想,有个盼头,不至于绝望。

真正解决问题,不是杨潮一个人的事情,那是全民族的事情,而起带头作用的,则是掌握权力的人。

“说说吧,你们认为目前遇到的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

国会给所有人说了一句话之后,杨潮立刻驱车赶到总统府,跟米青的内阁成员开会。

米青的内阁成员专业素质不差,司法部大臣继续留任了王宠惠,估计只要王宠惠不死,他这个学者型官僚就要做到底了。国防部大臣是在军界有一定名望,但却从来没有掌过兵,只是在保定军校长期担任校长的蒋百里。显然米青的政治思路是限制军队,保持文官制度。农商部大臣是广东商会会长陈廉伯,陈廉伯组织的商团,是一种自卫兴致的武装力量,而且始终跟炮哥的革命党不对付,当年米青去广东当省长。商团就一直很配合她,算是她的嫡系人马。交通部大臣依然是詹天佑,估计他也跟王宠惠一样,只要不死就得干下去,哪个总统都喜欢用这号人物。

“失业问题。”

众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米青作为总统首先说道。

杨潮摇摇头:“这是根本问题,失业问题反应的是经济不景气,解决了失业就等于是解决了经济危机。要解决问题,得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说些最紧迫的。”

“我看是银行的问题。银行把银子收紧,大家都挣不到钱。”

陈廉伯作为农商部长第二个发言,经济危机一起,银行是第一个承受压力的部门,当即要求自保,当然要收紧银根,到处收款,应付挤兑。

杨潮还是摇摇头:“银行的问题我会去找张家傲商议。他已经做到最好了,起码到现在为止货币体系还在运行。纸币依然是纸币,能维持住银本位,就已经很难了。”

陈廉伯忙道:“杨大人说的是,说的是。大人尽管吩咐,我们都听大人的。”

然后觉得说的不对,忙看向米青:“当然我们也要听大总统的。”

杨潮抬手制止住他的马屁:“我认为最要紧的是安定问题。其一在城市。其二在农村。”

杨潮是有备而来的,他这段时间消失,可不仅仅是回家抱孩子去了,杨子银行在各地的分行职员,这段时间被他撵的跟鸡一样忙。以市场调查为名义,收集到了各地上千份社会情况。

“城市的问题主要是高达千万以上的无产者,这些人有的时代居住在城市,有的在城里几十年,早就安家落户,平时靠着微薄的薪水艰苦度日,一旦失业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一家老小衣食无着,没有吃的,动刀子就不稀奇了。”

“我们已经拨了5亿两银子用来救济。不会饿死人的。”

米青连忙解释道。

她能做总统,如果说一点本事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上次处理经济危机的时候,她也是总统,如果说处理经济危机,杨潮经验最丰富的话,她就是第二个。

上次杨潮告诉她,中国人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乱。所以这次经济危机一爆发,她立刻就下令调拨转款,在各大城市中开设粥棚,救济穷人。

杨潮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已经不是有口吃的,就能安人心的时代了。前些年市面太繁荣了,所有的人都见识过了歌舞升平,锦衣玉食的日子,现在让他们只吃白粥,他们心里就能满足?”

经济大繁荣,造就了无数的百万富翁群体,他们过着奢靡的生活,引发了一些知识精英的讨伐,但在普通百姓开来,却是满心的艳羡,山东的工薪阶层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接近富足的日子,上海人更是看惯了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此时让这些人回头喝完粥就能满足,那是不可能的。

“杨大人所言极是,那些穷鬼哪里会知足,给他们口吃的,他们还想着金山银山。斗米恩,升米仇,给多少都没够。我家好些个铺子,都给那些穷鬼给抢了。”

陈廉伯家是广东巨富,他爷爷陈启源是广东现代缫丝业的创始人,1872年,就引进了西式机器,在广东开办了缫丝厂。他们家族是商人世家,生意覆盖了越南和东南亚。到了他这一代,在广东可谓是铺面盈街,良田千顷,有数的富人。

米青瞪了陈廉伯一眼,这货一口一个穷鬼,听的极其刺耳。

杨潮没有在意,继续道:“领救济终归是一个没脸面的事儿,想要城市稳定下来,就得让无业者体面的挣钱。我这里有至少30份抢劫案例,案犯不去领救济,却宁愿打家劫舍。可是他们并不是恶人,偷来,抢来的东西拿回家,却不让家人知道是怎么来的,骗家人说是他们自己打零工挣来的。这说明他们心里还是有是非观念的。”

“陈大人所言极是,听君一席话——”

“所以——”

杨潮立刻打断陈廉伯的马屁,米青又瞪了一眼这个老乡,他能当上总统,陈家出力颇多,不但发动了整个陈家的势力给他拉选票,光是资助就给了80多万两银子,她投桃报李,给了陈家一个入阁的名额,不算过分。

只是这个陈廉伯商业习气太重,溜须拍马之类的习惯改不了。

幸好杨潮没有见怪,继续滔滔不绝:“所以我们得给他们一份体面的工作。从现在起,政府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招募职员,不求多高的学历,能识字,会算数就行。人数有多少招多少,上不封顶。。”

米青疑惑:“您不是说失业问题是根本问题,莫非您打算用这种方式解决失业问题?”

杨潮摇头:“政府雇员可不是一个正式职业,这是一份临时职业。等经济好转了,就要裁员。这一点一定要跟他们说清粗,别让一些有工作的知识分子认为有机会成为公务员,放弃工作来应征就不好了。”

这不是一份正式工作,通过政府直接聘用的方法,从城市中招募工人,暂时控制住失业情况,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这些人是一定要做事的,否则他们会认为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救济,一种施舍。至于做什么事情,待会再说。现在说农村问题。”

“农村问题又分为南方农村和北方,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这几年持续从城市回乡的人口高达一亿以上。这些人回到家乡后的生计,是最大的问题。回乡农民维持生计的方式有三种,第一是自家有地的,种地度日;第二是自家无地,租地度日;第三是租不到地,亲族救济。”

“第一种人只占到全部回乡人口的三成左右,这部分人好歹有个营生不至于乱;第二种人苦挨日子,倒还能坚持一些时日;最可怜的其实是第三种人,他们刚刚回乡之时,尚略有积蓄,现在通货紧缩,钱比以前更值钱,还能坚持。但坐吃山空,绝大多数人,一年之内,就耗光了积蓄。如今已经过了三年,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生活无着。”

“南方农村的情况比北方农村好一些,因为南方农村宗族势力更为强大,即便依靠亲族,多数人还有个指望,还能依靠的上。他们以祠堂为纽带的同姓乡村中宗族组织还很完整。可怜的是北方人,一开始依靠亲朋好友,但大多数穷人的亲友也是穷人,十天半月还可以,日子一长还是过不下去的。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乡村宗族势力远没有南方强大,许多村子其实都是杂姓村子。往往是一个地主跟一群佃农组成的农业式乡村。这样的乡村有自己度过灾荒的老传统,那就是地主灾时放高利贷,借一还十,农民为了救命粮也只能借。肯借高利贷的地主,甚至都还算有良心的,个别穷凶极恶的乡村恶霸,趁此机会那是非逼得农民卖儿卖女不可的。”

“所以,现在不仅是城市里面治安很乱,农村中也开始不太平了。据我所知,在四川、云贵等地,竟然又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匪患。北方多地出现了农民哄抢地主,吃大户的情况。还不都是日子过不下去,才拿起刀子讨生活的吗。既然已经动了刀子,就说明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迟则生变,国将大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