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四十七节 贝加尔雪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四十七节 贝加尔雪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主要还是缺人了,孤悬关外,东三省太缺乏人口了,经过这么多年,奉天人口才终于增加到了两千万,可是富饶的辽河平原上的农业就吸引了大半人口,从事工业的自然就少了,相比山东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六千万人,工业已经进入强力增长阶段,城市化告诉发展阶段,有3000万人都生活在城市中,走上了一条工业化、城市化的快车道。

显然自然发展下去,东北在人力、人才方面的差距,跟山东只会越拉越大,他们的物产确实丰富,最大的出口地方恰好就是山东,继续发展下去,东三省只会一步步沦落到山东经济的原料来源地和市场。

虽然在产业经营上杨潮不干涉,但是根本问题上还是给了东北政府提了建议,那就是继续吸引移民,争取五年内将奉天人口增加到3000万,吉林人口增加到2000万,黑龙江至少也得有1000万人以上,至于外东北的人口,也必须增加到1000万人以上,东西伯利亚地区承载不了太多人口,有个300万就足够了。

东北人口能增加到8000万以上,才有可能摆脱原材料和初级加工的境地,否则这么大的地方,这么丰富的资源,光吃资源就足以支撑了,可是不进行工业化,这显然不是未来发展之道,让边疆稳定下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边疆发展起来。

奉天、吉林看过后,在黑龙江没有停留,直接到了东西伯利亚省,赤塔、乌兰乌德等城市跟过去一样,除了商业比过去繁荣了一些,规模上没有太大的扩张。这几座城市现在都是靠矿业,农业发展都很费力,土地没有黑龙江流域的黑土地肥沃,甚至比之日本人在这里的时候农业还有所衰退。

杨潮给当地政府的建议是办牧场,鼓励大牧场经营,规模化养殖牛羊。发展肉食加工,毛皮产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一路走来,回到伊尔库茨克都到了十月底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沙皇在贝尔加湖畔的夏宫终于建成了,奥丽嘉就搬到了这里。

夏宫建在安加拉河畔,一边是河流,一边是贝加尔湖。

夏宫建在一片高高的坡地上。但是河湖交汇附近十多里范围,都圈了进来,因此这里不但是沙皇的夏宫,而且是俄国式的皇村。

宫殿建造的十分宏伟,是由修建过上海俄国领事馆的德国建筑师里约伯设计,中俄工程师参与,主要由华工负责建造的,承包工程的是在上海跟里约伯合作的杨瑞泰营造厂。

正是因为华人施工队伍的承建。才能让这座融汇了巴洛克和德国复兴主义元素,建筑面积直逼克里姆林宫。耗资达1亿两白银的宫殿群能够在两年内完工。

参建期间,动用华工上万人,大多都是杨瑞泰营造厂的熟练工,显然他们也知道,帮助沙皇修建皇宫,对他们的名声会有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也是因为上海这几年建筑业发展迅速。以杨斯盛建立的杨瑞泰营造厂为代表的营造业工人数量超过了20万人,如此才能招募到这么多的熟练建筑工人,同样也是因为杨瑞泰营造厂是上海历史最悠久,技术能力最强的建筑公司,才有这么庞大的技术储备。换其他营造厂还真的拿不下来,首先就不可能招到上千人的数量石匠。

这座夏宫名曰贝加尔宫,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主宫殿为三层结构的大贝加尔宫,建筑面积3万平米,有1200个房间,其中可以用作舞会的大型厅堂就有70间之多。

宫殿坐落在坡地的最高处,背后是缓缓降落的庞大草场,正面正面贝加尔湖面,有方形石块砌筑的道路直通湖边,湖边修建了小巧精致的广场和码头。

“嗯嗯,就是没有船,得造几艘船,等夏天我们去游湖。”

杨潮站在大贝加尔宫的三层卧室中,跟奥丽嘉说道。

不过船还没有造,因为还没到夏天,这才刚到12月,突然就下了一场大雪,湖面上漫天雪飘,杨潮感觉很美,平静的湖面,飒飒落下的雪片,让他突然来了新的兴致。

“造船,马上造船,趁着湖水还没有结冰,我们去游湖!”

雪天游湖,别有一番滋味,只是贝加尔湖比西湖冷多了。

权力带来的效率是惊人的,真能找到懂造船的,几家在伊市搞建筑的华人营造厂出了几十个木匠,三天时间给杨潮造出了一艘中国式的小木船,一看就是江南那种乌篷船形式的。

别说,杨潮觉得挺不错,更有雪湖泛舟的感觉了。

穿上厚厚的棉衣,外面还披着西伯利亚的熊皮大氅,跟奥丽嘉坐上木船,杨潮亲自划船,晃晃悠悠往湖中去了。

“匆忙了,应该备上炭炉,温着热酒,在加上一根垂杆,那就完美了。”

第一天很不尽兴,除了挨了半天冻外,没有任何收获。

所以第二天奥丽嘉死活都不肯再去了,对俄国人来说,雪真的是很没品位的东西。

就好像后世的广东、香港人见到雪就跟中大奖一样,杨潮上学哪会,亲眼看到大雪天,广东、广西一带的同学穿着单薄就冲到大雪中疯狂玩乐,跟过年似的。

而俄国人每年看到半年雪天都不奇怪,因此完全没有新鲜感,他们可能更喜欢艳阳天,所以大连的海滩都能被俄国人当做热带晒日光浴。

不过杨潮还是很有兴致的,毕竟在这里百无聊赖,什么事情都没有,俄国贵族的生活,简直太无趣了,很不适合颇有些工作狂情结的中国人,现在不去游湖,等过两天怕是要结冰了,再想去就没那种味道了。

于是杨潮备好了暖炉,跟一群冰天雪地中依然坚持在西伯利亚发财的上海人借了黄酒,找了钓竿,一切准备就绪后,再次出发。

码头上随时跟着几十个卫兵,这里是沙皇的皇村,方圆十多里都围上了铁丝网不说,皇宫周围还有长达十里的高大围墙,是不可能有危险的,他们跟着杨潮,其实是打算等杨潮落水的时候搭救呢。

“去去去,别影响了老子游湖的兴致,这一没有风,二没有浪的,哪里会翻船!”

卫兵们坚持要上船,被杨潮赶跑了,就像昨天一样。

“杨先生,请问您现在方便吗?”

这时候士兵后面有声音响起,不知道什么时候,萨拉出现在了码头。

“萨拉?你回来了!”

杨潮送这个丫头去跟齐白石学画,转眼都过去了大半年了,听说他们艺术学院组织了一大群画家到各地采风,什么深山古刹,洞庭西湖,黄山太白,最后跑到了新疆,在敦煌博物馆中窝了三个月,这应该是从敦煌回来的,身上还穿着一件地质考察队的土黄色卡其布野外作业服。

“我回来了。”

萨拉说道。

虽然穿着野外作业服,但是很干净,显然洗过了。

“回来就好,你来找我什么事?”

杨潮问道。

萨拉道:“我想完成我的组画。”

杨潮点点头,萨拉要给自己画一组肖像,杨潮也很期待,不知道这丫头能华成什么样,只是现在不太方便。

杨潮抱歉道:“可是我现在要去游湖,能不能改个时间?”

萨拉小声道:“我跟您一起去,您不管用管我,就当我不存在,我只需要观察就好。”

杨潮想了想点头道:“也好,那上来吧,有美相伴,不亦快哉!”

萨拉这才上船,动作麻利,丝毫不像是一个富商家的小姐,这半年多显然锻炼出来了。

游遍了中国的大山大川,走过了江南江北,光是在艰苦的敦煌住那三个月,就该把性子磨出来了,要知道有时候他们是要野外露宿的,有时候为了完整的描摹一尊大佛像,甚至要爬上房梁。

杨潮划着船,没几里路,就已经看不到岸上的情况了,大雪纷飞,鹅毛般大小的雪片,洋洋洒洒,遮断了视线,让人感觉到一种明明身在这个世界,却跟世界毫无相干的感觉。

杨潮很享受这种感觉,有种不受俗尘凡事打扰的感觉,雪花簌簌的下着,静下心来甚至能听到它们落到船篷上的声音。

“萨拉你自便啊,这里有炭炉,有黄酒,烤烤火,喝喝酒,就不会感冒了。”

杨潮招呼萨拉,自己则拎着鱼竿钻出了船篷,头上还戴着厚实的帽子。

坐下是从中国工人哪里借到的草席子,身上披着熊皮大氅,手里握着钓竿,抛洒细线出去,然后静静的盘坐下来,闭上了眼睛。

整个世界都消失了,除了静静的雪声,一片静谧。

杨潮呼吸均匀,感受到小船微微晃动,心里想起古代那些隐士独钓寒江的优雅,平静,安逸,心无杂染,不惹尘埃。

这种时候,人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化,什么王图霸业,家国盛衰,什么雄图大志,野心抱负,都显得那么可笑。

萨拉手抱暖炉,静静的看着杨潮,看的痴了,好似看到她在许多中国绘画珍品中见到的那些风景,看到雪慢慢将杨潮变成一个雪人,而他手里还握着一根钓竿,在白茫茫一片,广袤无边的贝加尔湖上垂钓,萨拉觉得这个意境太美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杨潮突然惊醒,出了一身冷汗。

“他玛的,这种日子,太磨灭人的心智了!老子险些陷进去了。”

杨潮发觉,他险些魔怔了,长出一口气。(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