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四十节 南洋大发展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四十节 南洋大发展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renaya会议刚刚结束,澳大利亚政府就通过了给与皮尔巴拉地区5万华人移民的配额,这才是英国人付出的代价。

同时杨潮跟沃尔特完成了一系列资产的交换,杨潮用皮尔巴拉铁矿项目29%的股份,交换了汇丰银行41%的股份,加上过去持有的汇丰10%股份,完成了对汇丰的控股。

从南洋问题,石油问题,英镑本位问题,到现在的铁矿问题和银行问题,中国经济和英国经济进一步捆绑,两国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一个超级蜜月期。

5月多renaya会议结束,不到一个月时间,中英之间的一系列经济协议就开始起作用,首先受影响的是南洋地区。

准确的说是南洋的橡胶经济。

南洋的橡胶种植业,主要是荷兰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在经营,其他国家虽然也偶有涉及,但是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早在南洋开展橡胶经营的是英国人,橡胶树种苗都是英国人从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偷来的,华人一直到1896年,晚了英国十多年后,才有华侨商人陈齐贤在新加坡第一次尝试种植橡胶树。

随着美国汽车业的发展,世界对橡胶的需求急速增加,欧美洋行纷纷介入这个领域。

此时主导者是英国人,因为橡胶业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从种子种植到割胶需要6年时间,没有雄厚的资本根本就难以经营,华人的资本不算雄厚,而且经营理念比较保守,所以始终发展不大。

英国人则善于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可以直接开辟大型种植园。进行长期经营。而华人则主要以中小型橡胶种植园为主,在产量上不可同日而语。

英国人的橡胶园还请专业的经理人管理,分包给印度人干活,经理监督印度包工头,包工头监督工人。因此英国认橡胶园往往修剪整齐,科学管理。英国认的种植园更大。管理更现代,种植更规范,有价格和利润优势。

另外英国人还控制了南洋的贸易,无论是英国人的橡胶园还是华人的橡胶园,出产的橡胶都是卖给英国洋行的,这更是让规模大的英国种植园优势明显,因为他们的议价能力更强,能拿到比华人更高的收购价。

种种不利条件下,导致1910年马来亚54万英亩橡胶种植园中。洋人占据其中的七成,华人只占据三成。

但是华人的忍耐力是洋人远比不上的,事情就怕一个认真和一个忍耐。

华人的经营模式也更为灵活,洋人的管理虽然科学,给工人发工资,专业经理人管理,但却不够灵活,而华人的橡胶园虽小。却大量采用分佣制度,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地主和佃农制度。双方是合作关系。

有钱的地主出资本,将土地承包给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者,前者是园主,后者是承包人,园主放手让承包人全权处理橡胶园运作,收成后根据约定的比例分享利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园主和劳力利益是一致的,都尽心尽力期待收获。

而放手让佃户经营,华人在农业的聪明才智也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土地的收益,橡胶收获要6年时间。于是他们在这期间,在橡胶园中套种其他作物,比如黄梨,在等待橡胶出产期间,黄梨等作物的出产维持了橡胶园的运作,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那就是南洋的黄梨罐头产业。

这就是为什么陈嘉庚那些大种植园主都开办罐头厂的原因。

英国人科学而死板的管理,在长期竞争中慢慢就落后给了华人灵活的经营模式,华人橡胶园虽然规模小,可是运营成本低,管理不科学但是管理成本也基本为零,很多人都是雇佣自己家的亲戚,让亲戚一家在种植园中工作,这样的家庭作业也更人性更稳定。

路遥知马力,华人的忍耐力慢慢战胜了英国人的资本优势和规模优势,等1916年的时候,马来亚橡胶园种植面积扩展到了123万英亩,这时候华人占有的份额已经到了53%,小种植园变成中种植园,中种植园扩张为大种植园,此时华人已经可以跟洋人分庭抗礼了。

华人的小庄园集约经营,战胜了洋人的大庄园科学管理,事情就是这么邪门。

而且华人也慢慢扳回了贸易上的劣势,同样是用灵活战胜教条。

新加坡是英国人管理的,比较规范,随着橡胶的发展,开始以规范化经营,所有的橡胶园出产的生胶都是一个规格,从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三个口岸出口。

但是荷兰殖民地上的管理还很不规范,出口橡胶的口岸就有41个,橡胶种植又分的很散,于是华商开始到印尼将这些散胶收集起来,集中到新加坡加工、分类后转销出去。

通过这种方式,华商不但开拓了大中小型种植园,还切入了橡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等下游产业,用了十年时间,打通了橡胶产业的整条产业链。

到了今年,华人已经占据了南洋橡胶产量的七成,彻底逆转了跟洋人的市场份额,并且不断的向高端产业链冲击。

上游是种植园,种植橡胶和套种水果,下游就是橡胶加工和罐头厂。

但是下游产业往往需要更大的投资,这又是华人的一大劣势,当中英之间签订了条约之后,尤其是杨潮收购了汇丰银行后,通过汇丰的渠道,联合上海银行团喀什向华商大量放款,这时候华商发现,英国人背后有个伦敦,原来他们背后也站着一个上海。

在贷款的支持下,加上中国经济的繁荣,南洋华侨办工厂的愿望很强烈,一时间大量的罐头厂、橡胶加工厂开办起来。

新加坡华侨领袖,刚刚被英国人任命为新加坡议会华人议员的陈嘉庚,雄心勃勃的带了一个代表团来到中国,现在上海进行了一番活动,跟多家银行达成了贷款协议,接着就杀奔山东而来。

“轮胎厂?”

对陈嘉庚这种民族情结浓厚的爱国华侨杨潮还是很尊重的,哪怕他曾经跟炮哥走的很近,就冲他愿意出巨资支持在祖国建设学校,杨潮就得见他一面。

陈嘉庚希望能得到技术支持,他们打算直接在新加坡开办轮胎工厂,将新加坡出产的橡胶制造成轮胎出口,利润会比直接出口原胶要高一大截。

显然这个华侨领袖对华人在南洋地位的提高心生豪情,大有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劲头。

“是的,如果我们建了轮胎厂,就不用白白把橡胶低价卖给美国人,我们直接卖给他们轮胎!”

陈嘉庚慷慨激昂的刚说完,突然想到山东也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汽车工业,不然他也不用来山东寻找技术帮助了。

于是连忙道:“当然,我们依然会给中国提供足够的橡胶,祖国的汽车工业绝对不会因为缺乏橡胶而受窘。”

杨潮摆摆手笑道:“没有这个必要。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也不要光靠华人的力量单打独斗,可以跟英国人联合,控制南洋橡胶资源。向美国高价出口轮胎和橡胶,这样是最有利的。”

杨潮将卡特尔的概念告诉了他们,组建一个类似欧佩克的橡胶组织,何乐不为,反正喝的是美国人的血,一想到美国人开车都要向华人多掏钱,杨潮还是很高兴的,让你们嚣张,让你们号称汽车王国。

杨潮接着道:“至于轮胎工厂的问题,我是全力支持你们的。你们要搞独资,我可以给你们转让技术,你们如果愿意合资,我可以派技术人员过去直接跟你们合资在南洋开办轮胎工厂。”

陈嘉庚忙道:“杨大人要入股,我们当然欢迎了,南洋的华人都会欢迎的。”

杨潮道:“那就好。对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去巴西开拓种植园,我们在亚马逊雨林中圈占了一大片土地,你知道橡胶就是巴西原产的,所以那里的气候不用说是很适合橡胶种植的。但是我们没有懂技术的人员。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提供一些熟练工人我们一起合作。相信你们在南洋控制了橡胶产业,美国人不会那么妥协的,他们肯定会自己寻找橡胶来源,巴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就连巴西的橡胶行业也控制住,让他们别无选择。”

陈嘉庚点头:“我们当然愿意与杨大人合作。大人指哪里,南洋华人就打到哪里。”

国家强大了,这些华人的凝聚力现在空前提高,海外华人那种民族自豪感比国内更甚。

两人一拍即合,杨子财团跟南洋华人的联合,让这个群体资金、技术全都不缺了。

可以预见,南洋大发展的时机到了。

而随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空前的,可以想象南洋那些华侨肯定会通过各种关系,亲友、相邻、宗主,动员国内华人大量移民南洋,有一个下南洋的热潮必将掀起来。

而这一次的热潮注定跟以往不一样,不再是活不下去的苦力去南洋谋生,而是资本在寻求新的发展,就好像摩根家族从英国移民美国一样,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事业。

————————————

30推荐票加更。月票还差一票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