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九十三节 渗透巴西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九十三节 渗透巴西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过了年,共和国6年,裁军进行的同时,国家经济一片兴旺。

上海金融系统也像其他产业一样,走向了完全的复苏,他们又迎来了一个对贷款无比饥渴的市场,又一轮的金融扩张也开始了。

张家傲执掌的央行压力还是很大的,通胀的压力,建材、钢铁都在普涨,幸好消费品的价格却保持稳定,甚至因为竞争激烈和大规模生产价格慢慢下降。

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流入经济系统中,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也确实让张家傲的思想产生了一些促动,他有些认可杨潮所说的,只要有相应的产品对应,货币就不会贬值的说法,这个保守的金融家正在一步一步变成一个赤字推动经济的理论支持者。

杨潮的应急委员会依然在行使职能,因为他们的职能还远未结束,他们的指责可不仅仅是推动经济,他们的任务是帮助推广流水线和泰罗制,他们走入一家家企业,跟企业主研究如何在他们的工厂中推广这两项工业管理技术。

新的管理制度的推广,大大提高的效率,在不增添设备,不增加工人的情况下,让产量大大提高,因此广大企业主还是很配合应急委员会的专家的,对他们的建议积极实践,完成了一个个工厂的流水线改造,和泰罗制应用。

而商品价格又因为这种技术效应,成本降低,物美价廉,工资还在上涨,经济不好都不行。

同时中国经济加深了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这是一场全世界的繁荣,只有紧紧的融入世界,才能尽可能的享受这个市场。单单自己关起门来搞,没准用不了几年就又过剩了,所以杨潮才积极的跟欧洲国建谈判,就是要要一个更大的市场来缓冲中国产能的扩张。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初步打造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目前这个经济体系中。已经有四国,沙皇俄国(西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和琉球,跟这个体系保持密切关系的还有巴西,以及南洋地区的英国、荷兰殖民地经济。

打造一个经济体系,有一大批国家跟你混,但是如果都混的惨兮兮的说出去天不好听,所以杨潮是真心支持这些地区的经济的,其中重点支持巴西,巴西的铁矿、铝矿。目前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供应商,每年出口铁矿3000万吨,铝矿100万吨。

巴西的矿产资源,都由杨子银行旗下的渣打矿业经营,其中巴西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各自占据一成股份,受到中国经济好转的刺激,铁矿石、铝土的价格开始提高,利润大幅度升高。于是利润分红十分丰厚,让巴西各级政府赚了一笔的同时。杨潮命令渣打矿业,继续扩大生产,利润中拿出来一半用作给当地搞建设外,剩下的全都投入扩大生产中。

单单一个铁矿,杨潮就预计十年内,至少能扩大到8000万吨以上。因为杨潮的钢铁生产打算超美,美国战前钢产量就突破了3000万吨,战争中狂飙到了5000万吨,战后有所下降,但是二战前扩张到6000万吨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中国目前的钢产量必须增加三倍以上。才有可能超过美国,中国在二战中成为工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没有钢铁那纯粹是妄想。6000万吨钢铁原料,杨潮打算相当一部分都放在巴西,这样巴西出口5000万吨铁矿石是没有问题的。

洛克菲勒的铁矿向美国供应的铁矿石25美分一吨,以这个价格来计算,那也是一千多万美元,利润至少有一半以上,对巴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贸易顺差,甚至比他们的咖啡贸易利润都大的多,成为巴西第一出口产业没有任何问题。

加上铝矿的出口,让巴西每年入账2000万美元,这会极大的刺激巴西的经济。

目的吗,自然是将巴西绑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上,同时渗透巴西。

围绕伊塔比拉露天大铁矿,目前已经有5万中国矿工在这里扎根,伊塔比拉这个小镇,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座人口超过10万人的中型城市,而且7成以上的人口都在为铁矿服务,铁矿为镇上修建了铁路、医院和学校,修建了电厂、自来水厂,现在这个镇的居民百分百的支持铁矿,如果巴西政府真敢打铁矿的主意,老百姓就要造反了。

铁矿所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加上铁矿分红和每年的税收,现在从矿山上的收益占到了他们财政收入的6成,远超过去最大的咖啡业提供的3成,因此州政府也不可能看到铁矿山关门。杨潮还用矿山股份收买了三分之一的州议员,这些议员每年能从矿山分红10美元,因此也不可能看着州政府威胁矿山。

因此唯一的威胁,只能是巴西的民族分子,只可惜巴西这个民族大熔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所谓的民族主义者,战后这几年,他们的人口涌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意大利和德国的经济问题,这两国大量向巴西移民,一时间比中国的移民数量多的多。

种族主义倒是出现了,尤其是美国人在后面煽动,一小撮种族主义报纸开始抵制东方黄种人的入侵,要求政府限制亚洲移民,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移民。只可惜他们的数量还太少太少,暂时成不了气候。

另外杨潮也开始以伊塔比拉为样本,开始在其他地方,比如巴西最大的铁矿区卡拉加斯地区开发新的铁矿。

卡拉加斯可不仅仅只有铁矿,铝矿、煤矿,也十分丰富,被认为是世界上矿床类型最为丰富、资源聚集程度最高的成矿带之一。以巨型的浅层富集型铁-锰矿著称,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群)。小型脉状铜-金(钨-锡)矿床、金钯铂矿床、沉积型锰矿床和与铬-镍矿床等等都值得开采。

后世这里占据了淡水河谷三分之一的铁矿出产,年产铁矿石2.379亿吨,煤540万吨,铝土矿1250万吨,氧化铝590万吨。

唯一不好,也是最好的是,这里是巴西偏远的帕拉州,位于亚马逊雨林地带,生存环境低劣,人口极为稀少,除了铁矿区是光秃秃的红色地带外,四周都被雨林包围。距离帕拉州首府贝伦都有400公里左右的距离。海轮最多可以沿着托坎廷斯河到图库鲁伊,这里距离铁矿区还有两百公里距离。

所以不好的是,至少要在雨林中修建两百公里的铁路,才能跟大海连通,才能将大量的物资运输进来,将矿产运输出去。

利好则是,这里荒无人烟想怎么移民就怎么移民,就是移民一百万人,巴西人估计也没意见,甚至监察都监察不过来。

当然中国也不可能移民那么多人,但是光开采这里的矿产资源,也足够支持建设一座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了。在发展一下热带种植业,比如种植橡胶园,能支撑一座四十万人口的大城市。

除了这些,在杨潮的大力支持下,这几年连续亏损了200多万美元的基础上,张謇带领的农业资本家团队,在巴西内陆开拓了四十多家超大型农场,每家占地规模都达到了100万亩以上。

张謇在农业界拥有极其强大的实力,不提东北的大农场,仅仅江苏苏北一带的盐碱地上,在通海垦牧公司的带领下,以南通为中心绵延数千里的苏北盐垦公司就多达四十多家。这些公司将苏北沿海的盐碱地圈起来,花大力气改良土地,种上棉花,从1914之后的八年间,就开垦出了500多万亩的棉田。

相比中国沿海的盐碱地,在巴西开垦稀树草原,不要太容易了。

每一家公司进去,那不单单是机械设备进去了,人也跟着进去了。

以他们摸索出来的中国苏北模式,以大农场为单位,圈占大片土地,又分给一户户农家,以在巴西的标准,一家分配到三千到一万亩土地,一万户农民家庭就跟着到了巴西。

农户在各自的土地上盖房子,公司总部则成为一个小镇,等于整体将中国的农村搬迁了过去,文化也就移植了过去。

这还只是种粮食,如果要种棉花的话,用人则更多,将目前的人口翻十倍都不止,因为目前还没有先进的棉花机械,美国人的棉花种植都不景气,更不用说巴西了。所以目前巴西只是以种粮食为主,粮食主要出口中国,而中国的土地则腾出来,开始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棉花。

杨潮对中国农村未来的设想就是,以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比如水果、桑蚕、棉花和蔬菜为主要生产目标,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鸡鸭鱼猪牛羊的养殖效益显然比种粮食高得多,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让中国农村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中国人的粮食供应呢,则主要由广袤的东北和西伯利亚,配合外来的粮食作物来满足。而外来的粮食供给,巴西是最重要的一环,放眼全球,能养活中国人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而没有被强大势力占据的,也就是一个巴西了。

只是中国在巴西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了把美洲当做自己自留地的美国人的不安,他们开始连横合作,一边在巴西煽动黄种人威胁论,一边连横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制衡中国,而另一个感觉到中国威胁的国家英国,跟美国站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