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八十六节 超值探矿权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八十六节 超值探矿权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呵呵,我想一万吨黄金的信用,会让市场相当有信心,增加一百来亿贷款应该不是问题吧?!”

张家傲不说话,心理很复杂,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很快杨潮要捐献给国家一万吨黄金的消息就让上海疯狂了。

因为杨潮并没有低调的将这笔黄金捐给国家,而是大张旗鼓,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

这样自然引起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讽刺。

当时就有记者问道:“杨先生,有人说您这算是杨氏买国了,您对此有何评价?”

杨潮很轻松的笑道:“这么多黄金,确实足够买下一个国家,如果您手里有一个国家,您卖不卖?”

杨潮从来都不怕别人说他想当皇帝,不怕有人认为他有资格做皇帝,因为他一直都在制造一种大势,就是他拥有足够的资格当皇帝,但是他不当的话,别人就没有任何资格当。

就好像华盛顿不当国王,别人就没有资格,也不会升起当国王的念头一样。他就是要绝了那些要恢复皇权的人,绝了那些野心家的野心。

新闻发布会之后,大家就看到,上海军警封锁了从杨子银行到央行的道路,接着一车车黄金从杨子银行的金库运送到央行的金库。

这么大张旗鼓还是在向大家宣示,杨潮真的捐了一万吨黄金给国家,就是怕人不信。

很快财政部在报纸上发公告,他们证明收到了杨潮一万吨黄金捐款,全都存入了财政部的账户。

就这样,都有人不信的,中国人的性格极其古怪,他们对自己的政府最没有信任感。却又最有信任感,政府说的话,他们从来都要反复琢磨才肯相信,而他们却坚定的认为,政府不会破产。

这不怪中国的百姓,中国的传统统治哲学就是官府不相信百姓。为了统治可以采用任何手段,百姓自然也就不相信政府了。但是百姓却始终认为,政府不会破产,因为在中国百姓眼中,政府破产就意味着改朝换代,除非改朝换代官府会一直做下去。

相比中国政府的多疑,反倒是外国人更有信心,政府都公告了,没有道理不相信啊。

英法两国突然就对谈判热心起来。之前中国在跟他们谈判贷款问题,两国还很不放心,因为他们知道由于经济危机,中国央行降低了一大半的金银储备,这让他们对中国政府对他们的贷款能力产生了怀疑。

而中国财政部的账户上突然增加了一万吨黄金,一下子就打消了两国的疑虑,这样贷款问题就成了一个中国政府愿不愿意的问题,而不在是一个能不能够的问题了。

于是两国开始加快了谈判进程。因为他们确实需要资金进行重建啊,英国倒是没什么。战争中他们没有遭受战火,德国人的轰炸只是动了他们一点皮毛,没炸塌几座房子,但是法国不一样,法国北方十个省都是战区,而那里是他们经济最为发达的工业区和矿产区。因此法国急需重建。

可是法国人最大的困难在于,战争中他们的黄金储备消耗一空,因此他们实在无法继续增加政府赤字,眼下法郎贬值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在无限制财政支出用来重建的话。法郎势必要贬值,汇率贬值不可怕,可怕的是崩溃,是国内的通胀。

所以法国人是需要一笔贷款来稳定经济的,此前他们寻找过美国人,但是美国人在战后对法国人借债表现了审慎的态度,因为法国人已经借了太多钱了,法国人借新债还旧债,他们还能接受,但是继续大笔借钱,他们可不敢接受,尤其是美国此时也是在经济危机期间,借钱给法国人,那意味着他们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降低。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金融政策跟后世不一样,因为借钱出去,意味着借黄金出去,因为你必须随时准备接受别人提取黄金,美国人现在可不愿意接受黄金外流。

所以当中国政府说他们有兴趣向英法放债进行重建的时候,英法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才派出人来谈判。但是始终有些担心中国的融资能力,如果中国人无法提供足够的黄金,中国的纸币贷款就只是一堆废纸而已,在国际市场上完全没有偿付能力,甚至还会因为这笔贷款将中国经济摧垮。

现在不用担心了,中国人那一万吨黄金一出现,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问题只是借多少,利息是多少的问题了。

于是英法相继做出了一些让步,而这些此前他们一直不肯答应。

这些让步包括,答应中国政府提出了互相降低税率,互相允许投资,并且以矿产抵押。

法国人当然不肯答应用他们所有的矿产抵押,但是用殖民地的矿产就无所谓了,于是他们用越南一些已经发现,但没有能力开发的矿权,以及越南地区的探矿权做抵押,希望从中国贷款10亿金元券,10亿金元券就是1000吨黄金,比现在法国的黄金储备还要多,接到这笔跟黄金挂钩的金元券,足以让法国稳定住国内岌岌可危的经济了。

英国人也不是不能商量,他们本土的矿藏是不可能抵押的,但是殖民地可以考虑,于是他们决定以他们在马来西亚和缅甸的探矿权作为抵押,希望从中国得到30亿金元券贷款。

英国人付出的少,却要求的多,中国政府自然不肯答应,要求得到印度的探矿权。可是印度是英国国王王冠上最大的宝石,压榨富饶的印度是英国强盛的保证,他们不愿意让中国渗透到这里,所以坚决拒绝。

中国改而要求得到南非和澳大利亚的探矿权。英国又以这两国都是独立的自治领,而不是他们的殖民地为由予以拒绝。但是英国表示,他们在非洲其他殖民地的矿产可以考虑,比如德属东非殖民地上的矿产。

中国以英国没有诚信,宣布谈判破裂。

但英国可没打算放弃,他们来找杨潮,他们知道杨潮能办这事。

“不就是探矿权吗?你们过去不都这么玩的,从清政府手里拿走多少矿权,怎么到你们自己个身上,就这么想不开呢!”

老熟人,英国人派了朱尔典来谈判,两人可好些年没见了,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因为这老家伙怕是没多长时间活头了。

“您说的对,所以我们还是愿意出让德属东非的探矿权的。”

朱尔典一口京片儿,北京那些年没白待。

“德国人在东非待了那么久,什么都没有找到,您觉得,那地儿有矿吗?”

杨潮反问道,一边招待朱尔典喝茶。

“茶不错,嗯,有股花香?”

朱尔典品了一口,询问道。

杨潮道:“好品味,这片茶园旁有漫山的山花,每当花粉洗礼茶树之后才会采摘。”

杨潮的鬼扯着,其实就是福建岩茶的岩韵,不过两人暂时岔开了一下话题。

朱尔典回忆了一番曾经在北京的岁月,他现在已经退休了,就是因为在中国有丰厚的人脉,所以才被英国政府特别聘请出来,也看得出现在中国在英国的天平上已经不是过去那样无足轻重了。

“您觉得加上阿拉伯半岛的探矿权如何?”

事情终归要转到正事上来的,朱尔典觉得气氛缓和的差不多了,提出了新的条件。

杨潮心里不由一颤,阿拉伯啊,什么都不用说,光是埋在地下的那些石油,就足够让人心动了,石油不仅仅是财富,还是权力,可以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20世纪的话语权。

而探矿听起来像是科研活动,实际上潜移默化,拥有探矿权,自然而然就拥有开采权,谁先发现,谁先开采。

战争中英国人派劳伦斯去阿拉伯半岛活动,将这个******起源地的阿拉伯人鼓动起来,向**********世界的哈里发土耳其挑战,最终将土耳其实力逐出了阿拉伯半岛。

只是战后英国政府食言而肥,没有允许这些阿拉伯人du立建国,而是从土耳其手里,将这里的统治权抢到了自己手里,并且通过巴黎和会确认阿拉伯半岛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将阿拉伯半岛变成了英国殖民地。

所以现在英国人有权力出卖阿拉伯半岛的探矿权。

但他还是摇摇头:“您觉得阿拉伯半岛的沙子下面会有矿产吗?”

朱尔典笑道:“也许那地方有石油呢,您应该知道,紧邻的波斯,可是已经开采出了大量的石油。”

英国人不是没有在哪里勘探过,只是他们没有发现而已,而且阿拉伯的沙漠中勘探也确实困难了些,现在的石油价格还没有高到让人在沙漠中心开采还不赔钱的程度。

杨潮道:“不行,必须加上澳大利亚和南非两地。”

尽管得到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就足以值回票价了,可杨潮却坚持要南非和澳大利亚。

要南非不过是一个幌子,是给英国人讨价还价的,澳大利亚才是最大的图谋,澳大利亚储量丰富的铁矿是一定要拿到手的,就跟巴西的铁矿一样,掌握了这两个国家的铁矿资源,杨潮就几乎垄断了世界上最优质的铁矿,几十年后当美国的铁矿耗尽,全世界都不得不依靠他了。

而且澳大利亚的铁矿,现在九成都还没有发现,静静的躺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中,正是下手的好时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