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七十九节 摆好位置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七十九节 摆好位置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杨潮赶在记者之前,离开了北京,一路南下到了山东,到了东营市。

现在东营也成了市,不过不是上海那种自由市,她还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当然也有一定的自由,这是新的建制规划,人口500万理论上就可以开府了,山东除了济南府,其他府都未必有这么多人。

但是对于这种人口集中地城镇,杨潮建议称为市,直属省府管辖,脱离了登莱青胶道。成为省府直属之后,东营市获得的新的权力是税收能够多分一份了,不用经过省府和道台两层剥皮。

有钱好办事,这几年他们也终于适应了超级城市的城市病,持续增加警力之下,社会秩序改善了许多,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高的发案率了。这里的基础设施也完全上了一个台阶,不单单是税收增加后投入的增加,还有借贷,税收增加意味着信用增加,东营市发行的债券利息更低,融资更容易了。

在前两年经济景气的时候,东营市政府大力举债,先后投入了上亿两资金,在杨潮的规划思想下,将东营基础设施整个翻新了一遍。

过去的东营杂乱无章,猛然暴增的工厂数量,让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混杂在一起,加上地处近海,经常是污水横流。

现在则规划出了清晰的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

东营沿着渤海湾形成一条弧形城市,长50多公里,宽则只有13公里;距离海岸最近的是连片的工业区,商业区紧邻工业区,距离大海最远的则是居民区。这样的布局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说居民区应该位于中央。这样无论是去工业区工作,还是去商业区消费都更方便,但也有的说工业也离不开商业,将商业区居中,一面可以为工业服务,一面则为居民服务。

最后还是杨潮拍板决定的。将居民区放在距离大海最远的地方,这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大海的脾气可不是那么好的,万一有个台风什么的,人的安全是第一要保证的。

当然这只是规划而已,不是说商业区就没有居民住宅,工业区就没有商业市场,工业区甚至都还有工人宿舍呢,规划只是相对的。只是划定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并且给与税收方面的优惠,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政府大力兴建不同的基础设施罢了。

其中对居民区最为宽松,对工业区最为强制,新建工厂必须放在工业区,居民和商业倒是可以在三地自由经营;政策导向也就够了,这让工业用地变得紧张。工厂的扩建自然就把居民住宅给挤走了。

规划完成后,绵长的50多公里弧形城市。被划分为5个区,每个区都有一条主干道,从居民区一直通向工业区,纵向贯穿整个城市,这条主干道建设的极其霸气,路面宽度达一百米。有八个车道和两个人行道。

八个车道上,来去各四排整齐的有轨电车,全都是西门子制造的加长车辆,高峰期足足可以轻松满足五百万人上下班,因为这条干道一开始就是按照一千万人规模设计的。

纵向五条这样的以公共电车为核心的干道。横向还有三条同样的干道,一条沿着海岸线在工业区穿梭而过,一条在工业区跟商业区之间,一条则在商业区跟居住区之间。

纵5横3,八条主干道,构成了东营市目前的交通网络,辅助以上百条带有电车的街区,让东营的交通已经成了一个景观,也成了一个成功案例,中国许多城市都来这里取过经,甚至日本人都来这里进行过研究。

“人不能再多了,该限制限制了!”

东营现在500万人,这还是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很多下岗失业的工人回了乡下,很多来此经商的商人关门歇业所致,危机前这里的人口已经快到600万了。

东营市长方维生连连称是,但是语气可不是很诚恳。

这个市长可不是本地人,他是发昌机器厂老板方举赞的侄儿,老迈的方举赞还没有死,但是已经经营不了生意了,于是将本家许多子侄都提拔到了经理位置,方维生前些年做厂长积累下了足够的人脉,这两年将工厂放手交给了二号鼓动孙英德从法国留过学的孙子,然后从政了。

既然从政,那么东营市人口的多少,就意味着他的权力大小,意味着在议会中的席位,同时人口增加,古往今来不都是政绩吗。

所以方维生也只是礼貌性的应付杨潮,反正杨潮不可能整天盯着东营市,就算盯着也不怕,总不能因为他政绩好收拾他。

“我是说真的。如果你们不好好对待,前两年那种社会混乱还会回来的。你看看,现在的交通已经比较拥挤了。”

此时正是上下班时间,每辆电车就没有空的,当然还没有后世那种人挤人的情形,毕竟这是以1000万容量设计的。可是几年前的一千万人设计,放到现在却有些不够用了,因为收入的增长和电力价格的降低,让跟多人的坐得起电车了。

“随着交通问题出现,带来的就是整体社会效率的降低。东营虽然在渤海湾这一片现在发展一枝独秀,可是烟台距离这里可不远,双方还是有竞争关系的。如果东营不好好经营,用不了多少年就得被烟台比下去,毕竟你们这里的条件跟烟台比还是差了些。”

方维生点头称是。

杨潮又道:“不管你听得进去听不进去,我言尽于此。对于东营这里,我毕竟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这里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啊。”

杨潮最初的秘密基地就在这里,现在大石房依然长期有一个团队进驻,经营着杨潮在北方的一批产业。

杨潮可不是危言耸听,东营这里因为发展的早,而且都是荒地,虽然建设的时候要考虑防腐问题。可低价却太低廉了,占地大的工厂都愿意往这里搬迁,这里集中山东省几乎全部的纺织工业就是原因。

但是说到底,这里的区位优势跟烟台比还是有差距的,烟台哪里北望大连,东观日韩。又是天然良港,开放了半个多世纪的口岸城市,无论是底蕴还是基础,都比东营好的多。只要没有失误,发展潜力毋庸置疑。现在因为港口设施齐全,这些年始终将青岛压在底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走吧,我们去利津县!”

没有在街道上久留,坐在车里随意的转了转。杨潮下命令道。

司机立刻开着杨潮的迈巴赫转头往西出城。

利津县距离东营只有三十来公里路程,可是跟东营相比却简直不是一个世界的城市,县城相当残破,依然能看到完整的城墙,城墙外护城河之间一大片窝棚,倒不是难民区,而是一些当地人摆的摊点,卖茶的、卖豆腐脑的之类的。

杨潮可是知道。山东许多县,比如潍县。城区可早就突破了城墙范围,朝郊外扩张了几倍了,城墙之内往往都成了块被遗弃的老城。

不想利津县竟然还如此残破,利津县长是当地一刘姓大地主,怎么选上县长的杨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县长接到杨潮要来的消息。心里可是非常的紧张,他小小一个乡下县长,何曾见过这等大人物。

当杨潮的车队穿过城门的时候,县长早就恭候了两个时辰了,他今天最重要的政务。就是等待杨潮,别的公务一概推脱,包括他最喜欢的青楼应酬。

当车队停下,他看到前后两辆车门打开,将现场包围起来,立刻急匆匆跑过去,亮明身份被一个士兵带到中间一辆车前。

车门打开,刘县长看到了那张年轻的不像话,果然跟经常在报纸上和年画上见到的一样的面孔后,他忍不住腿大弯就要跪下去。

杨潮立刻哼了一声:“刘县长让外面的人散了吧。”

杨潮的车队之所以停在这里,士兵们之所以紧张兮兮,正是因为城门这里聚集了一大堆人,其中有商人模样的,有官员模样的,更多的则是年轻的学生,最扎眼的是二十多个手捧鲜花的女学生,也不知道这个县长是从哪里学到的,听说大城市倒是流行这种欢迎仪式。

经历过刺杀的杨潮是不被允许亲民的,起码他的警卫旅长绝对不会同意,哪怕揍他他都不会允许杨潮下车的。

刘县长唯唯诺诺点头连连,肥胖的身体用难以想象的速度跑过去,大声吼叫着,很快人群就散去了。

刘县长又过来请命,被杨潮邀请上了车,一起围着利津县转了好几圈。

城里的街道很差,主街青砖坑坑洼洼,其他街道更是土路。

城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也就是一些商铺,平时将利津县的土特产收购上来,很多都是发往东营市售卖。

“利津县的发展不行啊!”

杨潮看了一圈叹道。

刘县长难堪的笑道:“卑职才疏学浅难堪大任,对不起利津父老。”

坐在副驾驶上的东营市长方维生面有得色。

杨潮很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个细节,心中暗道,正是因为在东营附近,才造成利津县发展不上去,别说距离大城市是优势,没有一定的行政调解和规划,其实是最大的劣势,因为投资不会过来,你说你距离东营很近,那么投资商为什么不直接去东营投资呢?

低价便宜?

东营哪里可都是盐碱地,而且早都被杨潮圈占,白白送给东营市政府发展。

“不过你们这里的学校倒是不错。一路上竟然见到了五所学校。”

刘县长这才长了一点脸:“大人谬赞,不敢居功,不敢居功。卑职不过是建了三所而已,两所是前朝时候留下的。”

东营发展起来之前,利津县才是这一带的老大,清政府在利津县城里见过一所初等,一所高等小学。

“资金是哪里来的?利津县的财政可能应付?”

杨潮问道,对教育他向来很关心,潘训主持的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推广。扫盲进行了这么多年,往少了说也扫了两千万文盲了,加上教育培训出来的,中国五亿人口中,现在至少有一亿是识字的,适龄青年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八成。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基本上是完成了义务教育建设了。

但是利津县这样的穷县,一两所小学是少不了的,中央财政肯定会补贴,但是他们建了五所学校,肯定不能都是中央财政的。

刘县长似乎就等着问呢,非常畅快的回答道:“卑职不敢贪功,卑职家办了一所学校,有一所是本县乡绅捐助。还有一所是商会捐助的。”

杨潮明白了,这货家里铁定是富豪,办一所学校来捞政绩。

于是就此打住,不再提这个问题了。

这次一行关键是经济问题,东营这种城市不用担心,体量到了那一步,会自发性增长的,只要不乱搞肯定会发展。倒是周边的中小城市需要支持。

“不知道刘县长对搞好利津县的经济,可有什么心得?”

这个问题就让刘县长头大了。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杨潮来他心里之所以忐忑,就是怕杨潮问这个问题,这是他的死穴啊。

“卑职,才疏学浅,难堪大任!”

刘县长只能找这个借口。

杨潮叹道:“刘县长客气了。在东营这种城市边上。是幸运也是不幸啊。关键在于能不能善于利用。”

刘县长猛点头:“大人说的是。”

杨潮继续道:“东营在你们边上,投资、人才都竞争不过它。所以也不用想着去硬争,关键是要摆好位置。东营在利津的边上,这也是有好处的吗。起码东营是一个大市场,利津得想办法分一杯羹。从东营的发展上获利。”

刘县长只能拍马屁。完全听不懂。

东营市长一听要分东营的利,耳朵都竖起来了。

杨潮解释道:“东营那种超大城市,机会是非常多的,在他的优势产业上,周边不可能有竞争对手,那么利津作为距离东营最近的县城,就要想办法跟东营互补,从东营无法下手的地方挖出金子来。”

刘县长继续唯唯诺诺。

杨潮知道自己说这种大道理谁都会说,必须给他们找出具体实施的办法。

办法是现成的后世多的是例子。

“所以利津县应该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东营的附属城市上来,给他提高配套的服务和生产。”

也许是觉得自己表现的太差了,急于要表现一下,刘县长一副恍然大悟。

夸张道:“卑职明白了,大人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卑职茅塞顿开啊。是不是东营人要吃饭,我们就卖粮给他们,东营人要盖房子,我们就在黄河里挖沙子卖给他们。”

杨潮闷哼一声:“这些事商人们就做了,估计你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吧。”

刘县长顿时尴尬了起来,没想到自己的小聪明被杨潮一语道破,他还以为利津这么个小地方杨潮不可能知道太多事的。

没想到杨潮继续道:“卖粮食、卖菜,都可以,这挖沙子,怕是年年都有游泳的孩子被淹死吧?”

这就让刘县长惶恐了,连淹死人都知道,这说明杨潮可是盯着利津县呢,这么说他做的那些个烂事恐怕早都被上头知道了,他还以为自己做的隐秘,没人注意呢。

“大人恕罪,卑职难辞其咎,难辞其咎。”

刘县长立刻认罪。

杨潮摆摆手:“治罪到不至于,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事。我只想说,眼光在放的长远一些。像这些种粮卖菜的事情当然是好事,因为东营的市民不可能自己做,也做不了。凡是他们做不了,你们能做的,那就下大力气去做,将东营的市场尽可能的抓在你们手里,这样东营人赚的钱怎么也会分你们一份。”

“大人说的是,说的是。”

杨潮看他还是不明白,就道:“东营最大的产业是什么?”

“纺织!”

前面的方维生立刻就回答。

“没错,一个纺织业上下游东营不可能都吃干净了。你们距离这么近得想办法,也有机会分一杯羹。比如他们纺织,你们可以做衣服啊,买来他们的布匹做成衣服再卖给他们。”

“对对!”

刘县长迎合道。

方维生脑子却转动起来,买东营的布做成衣服,再赚东营人的钱,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他记住了,下一步就该下大力气搞成衣业了,这两年好像上海搞的不错,东营生产的上等布料卖到上海,上海人做了时髦的衣服又高价卖回来,这可不划算。

“这也只是一个计划罢了,能不能成还得下大力气。张念,记下来,总结出来。像利津县这种情况很普遍,烟台市旁边的福山县。青岛市旁边的胶州县都是例子,胶州哪里可能比利津还不如呢。”

“身在超级城市旁边,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就得给自己找路子,但首先的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哪些自己可以争,哪些只能在人家牙缝里捡食吃,挣钱吗,不寒碜!”

这就是杨潮对大城市附近的小城市的定位,配套、附属城市,也是现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只能走的方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