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七十五节 巴黎和会之外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七十五节 巴黎和会之外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十人会议争吵激烈,但真正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几个,因为有时候真正的利益在会议上是争不到的,只能在会议之外来争取。

当德国一投降,杨潮就秘密给李思第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让他做好准备。

李思第依然帮杨潮打理着庞大的财富。

杨潮在电报中告诉他,可以鼓励一下青岛的高端企业在德国谋取一些利益了。

德国能有什么利益,经济完全崩溃,战争期间发行的马克跟废纸一样,失去了所有的黄金储备后,德国连进口粮食的资金都没有,国内物价飙升,通货膨胀,国民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就是大学教授都发不出工资来,此时去投资德国完全没有机会。

德国的投资环境消失了,但是德国的智力资源还在,德国企业中大量的高级工程师,大学里的教授,这些人的工资是贬值了,但是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可不会贬值。

其实都不用李思第做动员,青岛大批的德国人企业家,就开始从德国招聘技术工人了,因为由于经济崩溃,此时德国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接受极低的工资就愿意出过工作,而出过工作,青岛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比美国更受欢迎。

战争期间,美国国内进行了消灭德国文化运动,大量的德国地名被更改,大量的德国移民不敢说自己的德国人,美国对德国的不友好行为,让德国人此时不敢去美国,而且跟美国想必,青岛的德国社区却始终完整,他们到这里可以看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可以喝着德国啤酒。吃着德国烤肉,最重要的是可以毫无顾忌的说着德国话。

青岛本来就有两百万德国人,战争期间大量德国人回国参军后,依然有一百多万德国人,其中有十万德国商人,剩下的则是为数近百万的德国技术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战争结束后,倒是有一大批德国人离开这里回到德国,毕竟几年没有回国了,战争结束当然向回去了,可是很多人回去后很快就回来了,因为此时的德国确实生活不易。

当然青岛的德国技术人员生活也不容易,战争之中,他们每个人都购买了大量的德国债券,把自己的大半工资都借给了德国政府。可是随着德国的战败,他们的债券成了一张废纸,可以说德国政府通过这场战争,不但耗光了德国工业革命以来积累的财富,也将所有民众的财富洗劫一空,包括青岛这些爱国的侨民。

所以他们只能继续留在青岛工作,好在他们在这里还可以找到体面的工作。

但是随着大量的德国技术人员到来,他们的工作也不那么稳定了。他们此前拿着相当丰厚的工资,已经惹得企业不满意了。现在企业可以用更低廉的工资雇佣不输给他们的技术人员,还会要他们吗?

而且随着战争的结束,青岛的工业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少了战争订单之后,战争中就已经很激烈的民用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让大家纷纷压缩成本。工资自然是最先要降低的。

于是这些在中国享受了长达十年高工资的技术人员,也不得不接受降低工资的结果,否则他们就得失去工作,而将大部分积蓄都支持了政府打仗之后,他们真的没有资格放弃工作了。

李思第传来得消息让杨潮很满意。在德国搜刮人才的阻力很小,不枉费杨潮战争中保护了的那些德国企业家,杨潮最终给德国投资者保留了一成的股权,不允许他们将企业全部变卖,现在这些人持有一成的股份,依然在经营他们建立的企业,战后跟德国恢复联系之后,立刻就给他们的企业开始雇佣更优秀的德国工程师,提高企业技术了。

战前德国人不允许转让的蔡司精密光学技术,化工企业的化工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现在则统统不再限制之列了,很多青岛工业企业将大批德国破产企业直接收购,不但将人雇佣过来,连工厂的设备都采购过来,因为过去他们就跟这些企业有关系,战争中断绝了贸易往来对他们的经营还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现在直接吞并,还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何乐不为。

于是英法在巴黎和会上瓜分德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之外,挖空德国。大家一时倒也相安无事,毕竟这么庞大的一个工业帝国倒下,足够很多国家吃的饱饱的了。

但是很快杨潮就发现情况超出了他的设想,一开始他提供了一份名单,其中包括精密光学、化工技术等必须引进的高端技术,让李思第找合适的企业收购德国企业和设备引入中国,

至于战争期间德国人发展出来的一些技术,毒气技术等就不用提了,悄悄买过来就是,还有战争期间德国人研发的潜艇技术、飞机生产技术等等都要引进。

这些是战略引进,杨潮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让他们买下工厂直接搬迁,连熟练技术工人都雇佣过来。

可是青岛这些工业企业的雇佣规模似乎太大了,1919年年底,竟然就有将近100万德国人涌入青岛,其中的技术人员数量只有不到20万,显然很多德国人是到中国谋生来了,而这些人并不是中国紧缺的。

“是不是要采取移民限制措施了?”

杨潮开始犹豫起来,他真的有些担心青岛的殖民化了。

虽然很想限制这些德国人此时来中国谋生,但是杨潮还是忍了,不是什么国际主义情怀,不是他心地善良,而是他正密谋跟美国人打官司呢。

所以才有这次顾维钧当面质询美国总统的事情。

美国的排华法案依然存在,始终没有废除,第一是美国人的民族偏见没有改变,白人始终不能平等对待黄种人,第二是担心中国人殖民他们,尤其是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第三则是中国这几年并没有给美国人太大的压力。

杨潮当政的时候,做的最激烈的行为是,鼓励美国华人回国发展,这些人在排华法案之下,在美国过的很不舒服,有的人确实挣到钱了,可是社会地位还比不上爱尔兰的白人liu氓,整天生活胆战心惊,一旦离开美国回家探亲,就要担心回不到美国,自家的产业就等于没有了。

原本的历史上,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移民美国,更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是大量留学生在美国上学之后留下工作,无论是哪种方式,对中国都很不利,留学生留在美国,等于是一批一批将最优秀的人力资源白白送给美国,对中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杨潮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与其让唐人街那些华人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死皮赖脸的待在美国,不如让他们回国发展呢,其中还是有不少富翁可以回国投资的,为此杨潮还组建了一个基金会,将平价收购他们的美国资产,让他们可以变现回国。

于是这些年离开美国的华人很多,美国华侨从最多时候的二十万降低到现在的不足十万,他们很多人都回国投资,现在中国数以万计的资本家中,有美国背景的就有上千人。

一战之后,欧洲衰落,美国崛起,尤其是英国的霸权岌岌可危,杨潮可不想看到英国人轻易的将霸权交给美国,所以他必须要遏制美国了。

所以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跟美国交恶,排华法案就是最好的理由,历届政府都就这个问题跟美国人交涉过,但是从来都是喊的大声,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没有实际行动。

但只要一直在提,这就是一个理由,有价值的一张牌。

于是就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老调重弹,要求美国立刻废除排华法案,并且就此想中国政府道歉,美国一如既往的打哈哈想要绕过去,毕竟这件事是他们不对,这是国际公认的事情,中国国力弱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搭理,历史上一直到21世纪他们才道歉。

而同时期,墨西哥、古巴也曾经学习美国进行过排华,当时还是大清帝国时期,我大清虽然没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根钉呢,打不过列强还打不过这些小国。

于是派出了海圻号军舰示威,在古巴转了一圈,古巴立刻道歉,接着转向墨西哥,船还没到墨西哥港口,墨西哥就已经道歉了。当然墨西哥排华很残忍杀害了数百华人,也因为辛亥革命而没有追究。

杨潮当政之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而且很多国家都自己废除了针对华人的法律限制,暴力事件更是没有,以现在的情况,如果那些效果敢在闹相同的事件,杨潮不介意直接出兵。

就只有美国一个国家还在用法律排华,所以中国有理由要求美国道歉。

可美国人敢吗,自诩理想主义者的威尔逊都绝口不提此事,虚伪透顶。

他也不敢,如果他道歉,美国的种族歧视分子就能把他赶下台。

因此这是一个死结,所以这是一张王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