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六十二节 总统背后的男人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六十二节 总统背后的男人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这段时间米青的总统慢慢坐稳了。

一场工资提高运动让她的威望大大增加,社会一片好评。

市场不知道是适应了杨潮的离开,还是因为受到工资普涨造成的市场扩张,慢慢稳定了下来,这也被宣传成米青的政绩之一。

米青的政绩当然不止这点,可以国家可以调整的东西太多了,这都给了她操作空间。

她跟杨潮不一样,杨潮当政时候的首要目标是打赢对日战争,因此那时候一切都围绕着战争转,她上台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所以她只能将施政焦点放在国内问题上来。

杨潮让她借了100亿债务,推动工人工资的增长,目的她很清楚,杨潮原原本本告诉了她,是因为经济结构失衡,在未来五年中,很可能会引起一波经济危机。

这100亿两现金没那么容易花完,当然也不可能一次性借到,债券是慢慢投入市场的,否则容易对市场冲击过大,第一期只发了10亿,这是今年的一年中为增加工资的预算。

但是总额100亿还是让她的威望大大提升,加上宣传部的大肆宣扬,她现在已经被很多人认可了。

尝到这个甜头后,米青更愿意接受杨潮的建议,虽然好像她是一个棋子一般,但是她完全不介意,因为到现在为止,她都不知道该如何当一个总统,她感觉她的能力还应付不过来,他很乐意听取杨潮的建议,所以杨潮要走的时候,她是真的很慌乱。

不过按照杨潮的要求,在调停欧洲战争之前,她必须加快跟英国人达成协议。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中国的国力提升。英国人也越来越有意愿退出中国,最大的障碍在香港问题。

杨潮在的时候,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英国必须放弃香港。

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帝国的尊严,还是对于英国利益的考虑,英国人都不能接受完全退出东亚地区的结果。

对此米青觉得可以暂时让步。这一点她也跟杨潮沟通过了。

于是在她的主持下,很快外交部跟英国人经过激烈的谈判,双方达成了艰难的共识。

上海、天津等地的英国租界交由中国管理,英国把持的海关也交由中国管理,不过除了总税务司之外大多数官员暂时留任,英国将配合中国政府稳定海关机构;英国交换九龙和新界殖民地,交还威海殖民地,所有官方资产全部无偿交给中国,但是中国政府承诺保护私人资产。

至于其他的那些特权。什么治外法权,协定关税也同时废弃,取代一个《中英友好通商条约》重新确立两国平等友好的国家关系。

在中国看来,是收回了大多数权力,但是收回的并不彻底,因此还是有部分人不满意,但大多数人是满意的;在英国看来,他们放弃了太多的利益。哪怕那些利益是不合理的,所以英国人是大多数人不满意;很显然以英国人的德行。他们不可能做这种赔本的买卖,英国人自然是要得到补偿的,补偿是一个保证,一个中国不参加欧洲战争的保证。

中国承诺不参与欧洲战争,这意味着英法协约国势力将取得欧战的胜利,所有失去的利益。都可以从德国人哪里得到补偿。但想要中国这个保证,仅仅是放弃在中国的不合理利益,中国是不会答应的;不说米青的态度,就是米青背后的杨潮就不会答应。

因此英国人还要有另外的让步,或者说给与中国其他的补偿。

那就是太平洋上德国殖民地问题。

在《中英友好通商条约》签订后第十天。9月底,米青政府跟刚刚因为友好条约提升了外交身份的英国驻华大使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中英解决太平洋殖民地问题补充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英国承认了中国从德国手里购买这些殖民地的合法性,但是中国承诺在这些殖民地只拥有经济利益,不谋求军事利益。

也就是中国不会在萨摩亚等地驻军,不会建立军事基地,而英国人承认这些土地归属中国。英国人的这个让步还是很大的,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马利亚纳群岛之外,这些前德国殖民地,都是英国势力控制的,新几内亚是被澳大利亚军队占领,萨摩亚是被新西兰占领。

英国的这个让步,让国内十分愤怒,但是收获也是有的,英国国债的价格大涨,因为所有人都看好英国获胜了,英国人可以在伦敦市场,在纽约市场上发行更多的国债了。

对中国的影响是,前一段时间还有些微弱的批评声音完全消失了,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评论新得到的领土,这些领土,无论是威廉皇帝领地(新几内亚岛领地),还是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就是最小的帕劳也比香港岛要大的多。

短时间内,通过国际外交,米青赢得了极大的威望。

这让副总统李富安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答应当副总统,是因为杨潮的劝说。

他也很有信心通过副总统的权力,取得足够的政绩,但是他现在没有信心了。

他不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此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因为有杨潮在背后支持,让他可以放手做事,可是现在他自己掌握了权力,他反而退缩了。

他有权力,不止是总统身边的摆设,在他跟米青的谈判中,他得到了独立组建全国性监察机构的权力,他将组建一个庞大的监察机构,而且得到了新的国会的通过,因为新的国会中大都是资本家,他们比谁都痛恨地方**,于是他们很乐意看到一个强力的监察部门。

在组建监察机构的过程中,李富安不会受到任何掣肘,他的监察机构人员数量不受限,预算不受限。而且将来这个监察部还将直接向他这个副总统负责,甚至杨潮建议形成一种制度,那就是日后的副总统将一直负责监察部。

李富安等于是监察部门的创建者,这就形成了政府高层的权力制衡,总统纵览全局,是决策人,而总理负责具体的内阁事务,算是拥有行政权力,而副总统将拥有监察权,可以制衡总理和总统权力。

有这个权力做后盾,李富安觉得自己做出政绩是十拿九稳的,他有足够的人脉和经验,他最早的时候只是在赫德的海关任职,当时的海关是大清最清廉的部门,他对清廉有深刻的理解。

后来他在杨潮的支持下从山东出厂税务司做起,之后独立负责组建新的税务部门,他对机构清廉有深刻的认识,他深知道监督对反腐的重要性,中国历朝历代之所以对**屡禁不止,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现代的监察机构。

当然让李富安尴尬的地方也有,比如真如赫德所说的,要让中国人清廉比让洋人更难,中国诚信文化的缺失,尤其是知识阶层中诚信文化的缺失,做官的人天然的感觉自己应该发财,千里为官只为财的挂念深入人心,有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不给自己谋福利那是傻子。

这是真正腐朽的传统文化,要对抗这种文化,确实很艰难。李富安当年组建税务司的过程中,摸索到了两个方法,第一是组建严密的监察机构,第二是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

李富安为了彻底反腐,当年的监督部门的人数一度比税务司的工作人员都多,当然等制度确定后,所有人发现**的代价太大,同时工资又足够吸引人的时候,慢慢也就习惯了清廉,监察人员的数量才开始降低。但是惩罚力度却有增无减,对**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立刻开革,并且登报公示,让**分子臭名远扬,永远没有政治前途,对那些贪腐数量巨大的,还要进行司法介入。

拥有丰富经验的李富安,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制度,他向总统提交的人员规模,将达到整个政府职员数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他将会控制整个政府机构中三分之一的人员。

这是巨大的权力,如果米青是一个有政治意识的总统,是不可能答应的,但是米青根据过去的协议答应了,没有任何犹豫。

仅此一点,李富安就有足够的理由鄙视米青了。

之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抽调在山东、东北等地的富强党骨干力量,同时在学校中招募没有任何参政经验,没有受到官场腐蚀的热血青年,以山东的骨干力量,带领这些还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在全国开始进行反腐调查,掀起一波一波的舆论关注。

本以为这会是他的巨大政绩,可是没想到的是,很快舆论的注意力就被米青吸过去了。

这时候李富安才发现,虽然**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都痛恨的行为,是永远的社会焦点,可是跟发财比起来,中国人还是更关注自己的那点小钱钱。

当然关注这些的,只是市井粗俗之辈,有家国观念的精英,还是更关心国家的。更关心李富安的反腐的。可是很快米青又用殖民地问题,将那些经营的目光也吸引了过去,相比反腐,这些民族主义者对开疆拓土的关注又更上一层。

如果说提升工资,这种事情是米青那个女人想出来的,那么跟英国人快速的达成协议,这种外交手笔,李富安就绝不相信是米青的能力能够玩的转的。

这时候李富安的目光才投向了北方,他明白总统不是一个人,她的背后有一个男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