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四十八节 开荒团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四十八节 开荒团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这个合作只是跟雷奥纳多所代表的一小波利益集团的商业合作,一个带有示范意义的合作,不牵扯到粮食公司的运转,更不牵扯到整个粮食卡特尔的合作。

雷奥纳多没有理由不答应,他已经想好了,邀请几个跟他关系密切的,而且有身份地位的,在巴西政府中任职的朋友,一起去开拓广袤的巴西内陆。

因为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合作,他们需要的只是帮助办理各种手续,并以他们的名义购买土地,处理一切跟政府的关系,而他们不用掏一分钱就能获得三成的股份,并且承诺他们,如果开拓失败后,产生的债务,不会让他们分担哪怕一分钱。

中国人直白的告诉雷奥纳多,他们需要的是粮食安全。

组建粮食卡特尔是一个漫长的程序,牵扯到巴西十多个沿海农业州,和数百万人口,十数万农场主和商人,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光是走各种商业手续,签订合作协议,一年时间都不一定够。

其实十年都不够,杨潮根本就不看好这个卡特尔,最多只能联系个几百家大农场就了不得了,巴西全国上百万家的中小地主根本就无法协调,咖啡集团为什么强大,因为他们的核心是垄断了巴西销售的几十家贸易公司,而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农场主。

而巴西粮食集团的规模远大于咖啡集团,却始终无法压倒咖啡集团,原因就在于内部根本就无法控制,内部利益都无法统一。

所以杨潮打算自己来,组建更紧密的一个粮食生产集团,跟巴西的大农场主、政治势力和官员合作。直接自己进行开拓,给这些人以利益,让他们成为粮食生产集团的得利者和代言人。

巴西在后世主要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几乎是几百万土著居民的领地,亚马逊雨林中的部落更是处于原始社会。

杨潮打算开拓巴西中西部地区占他们领土五分之一的稀树草原地带,不跟其他任何集团起冲突。这里全部开发出来,开出四五亿亩耕地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边雷奥纳多觉得不是个事,这边杨潮也已经行动了,人马都是现成的,这几年张謇开出了三百万亩的大农场,从他的农场里抽调一千名拖拉机手还是绰绰有余的,就连杨潮军队中的坦克手,都有上百名是张謇农场培养出来的拖拉机手呢。

杨潮所幸让这一百多名打过仗的坦克手直接复原,让他们跟在张謇心腹手下江导岷一起。第一批开拓巴西。

这些拖拉机手对张謇的大生垦牧公司感情可不是一般的深厚,几乎就跟家一样,张謇经营农场很有意思,说是投资,又有合作的味道。

大概是受到中国传统乡村的影响,张謇大农场规模却是很大,但是他却将土地化成一块一块,当然东北的农场因为使用机械化。这一小块也划的相当大,大概2、3千亩的样子。然后由一家人来耕种。

这家人可不是大生农场的工人,而是大生农场的佃户,公司按土地生熟程度分等,分期收取“顶首”(押金),佃户在七年至十年内退还已垦熟之田,公司除退还“顶首”外。还另付给一定的生地种熟的“辛力银”(辛苦钱)。

这家人用着大生提供的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开垦着大生的农田,却买卖自由,大生只收租金,佃户不想种的时候退佃。还会给他们一笔辛苦费,奖励他们将生地变成了熟地,这对于佃户的积极性的刺激,相当于奖金对工人的刺激。

当然租佃大生土地的农民家庭,其实很少有退佃的事情,除非遇到紧迫的时候,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他们基本上会一直守着这片土地,那是真的把这些土地当家了,因为大生承诺他们不退,他们不夺,这是江南的永佃制。

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这些农业家庭,张謇才能在尽可能少的投入下,不断的开拓他的农场,否则但是工资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这些开支让无数的佃户家庭分担了。

这些拖拉机手就出自这样的家庭,跟大生农场是一种共生关系,对大生农场极为忠诚,让他们去哪里都无所谓,有大生的地方就有家。

对大生这种模式,起先杨潮是不认同的,他理想中的未来农业是美国式的大农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这样抗风险能力更强,将土地分散给一家一户的小农,这跟关内有什么区别,反而把农民给束缚到土地上了,就像俄罗斯那样,大量农民虽然在法律上是自由的,可是他们自愿呆在村社,工业发展反而得不到劳动力。

可是对西方和日本的社会发展的思考,让杨潮懂得,国家发展不可能忽视国情,否则是会引起动荡的,斯托雷平就是太着急了,太急于改变俄国农业的面貌,其实是出于为国家考虑,但是却让农民十分不满,农民不愿意分地,强行搞私有化只能适得其反。

中国农民喜欢这种个体经营,也只能由他了,一切交给市场促进,一切交给社会博弈,哪怕中国的工业化无法达到欧美那种程度,但只要能把一半人变成产业工人,这也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经济体了。

后世法国不也是大量的小农场吗,农民数量冠绝欧美,不也是一个发达国家?

所以杨潮虽然心里不太赞成,但是并没有干预张謇的社会实践,现在更是支持张謇去巴西发展农业。

对此一开始,张謇的态度并不积极,他并不太愿意让大生去外国种地,把自己的佃户派到巴西去,他认为东北那地方就足够他经营了,这几年的农业行情并不好,哪怕欧洲在出高价购买粮食,可是美国人就足够供养整个欧洲了,没有海军护航的中国商船,可没有办法把粮食卖到欧洲去,这跟巴西是一个样子。

所以张謇这几年在东北大力种植棉花,他手下的那些佃户虽然是自主经营,但是却很相信张謇,张謇让他们种植棉花,他们就种棉花,相比粮价的低廉,棉花价格这几年却很好,第一是因为和平的环境让经济发展很好,老百姓穿得起更多的衣服,市场比过去大多了,第二是欧洲和日本的纺织品停止倾销中国,中国本土的纺织业发展势头很猛,对棉花的需求旺盛,第三则是国外的棉花运不进来,无论是美国的也好,印度的也罢,都因为战争关系,减少了生产。

本来就对种粮兴致不高,当然没有去国外种粮的兴趣了。

杨潮告诉张謇,这是百年大计,是关乎粮食安全的,谁敢保证中国人永远能吃饱饭,谁敢保证中国永远能风调雨顺,张謇心动了。接着杨潮又告诉他,可能在巴西种地并不赚钱,但是却能保证中国国泰民安,掌握住自己的粮食安全,让张謇好好考虑。

一听不赚钱,张謇反而下定决心要去了,而且舍我其谁。张謇的这种精神态度,后世的社会精英身上,是很难看到了。

说通了张謇,后来的事情就容易了,江导岷带着一千多个年轻的拖拉机手,带着一千多辆各型农业机械,坐着轮船就去了巴西,在圣保罗下船,然后通过火车走了一百多公里,接着只能自己开着拖拉机一直往北,一直开进到戈亚斯这座因开采黄金而形成的城市,在往北走了十几公里就是一望无际的稀树草原。

他们在一条河边扎营,此地是一个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土地肥沃,他们打算开发这里。

经过江导岷的计算,光是这个三角区域就有五六千亩可供开垦的土地,他们打算在这里建设第一座农场。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选中的这块地方,十分巧合正是后世巴西政府选定的首都巴西利亚所在地。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在这里汇合,气候宜人,是一个好地方。只是此时还是印第安人游猎的区域,因此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因此他们才放弃了两岸更大面积的土地,选在两河交汇,三面环水的地方。

拖拉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这片安宁的土地,吓到了附近零星的印第安人部落,接着则是让他们好奇,这些淳朴的原始人,可能饿了吃人都不奇怪,但是不饿的时候,还是很好相处的,几瓶二锅头就跟他们成了朋友。

这些人还不知道,他们将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邻居,会打破他们宁静祥和的生活,给他们带去翻天覆地变化的邻居。

同时一条铁路也开始从伊塔比拉向东北延伸,巴西人完全不看好这条铁路的运营,巴西政府甚至都不愿意参股,几乎是免费将这条路的路权送给了杨子集团,因为他们看不到这条铁路盈利的可能,但却能看到铁路修通后给巴西内陆带来的机遇,既然中国人愿意出钱修铁路,那就让他们修去好了,有用将来享受利益的是巴西人,无利将来承受损失的是中国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