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三十一节 咖啡卡特尔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三十一节 咖啡卡特尔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杨潮的专列离开南京。

离开之前,南京上万老百姓来送行,他们在火车站跪了一地,一大批穿着长袍青衫的老夫子跪在地上大呼万岁,要杨潮早正大位。

这一万人中有多少是当地某些人花钱请来的,杨潮不知道,这些老夫子却绝对是自己来的,当然其中有组织者,这几年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有两个阶层最为激动,一个是这些老夫子,另一个阶层是新式的学生。

反倒是不中不西的中间阶层,对杨潮当皇帝这种事情比较抵触,认为这是倒行逆施。

老夫子们想看到万国来朝的盛况。

学生们则为一次次军事胜利欢呼。

杨潮没想到,在这种事情上,老式思想和新式民族主义结合了。

当然年轻的民族主义者跟老夫子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倾向于君主立宪,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实行英国式的制度,也能称霸全球,老夫子则要求皇帝大权独揽,然后提倡古学。

杨潮甚至也接受一些民族倾向的报纸采访,表示中国如果有一个皇帝,其实更好。

但是他否认了自己有当皇帝的想法。

可是杨潮却纵容,甚至制造这种舆论氛围,让全国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杨潮就是有意把这种舆论推向巅峰,现在这个时候,除了杨潮之外,谁还更有资格当皇帝,可是当这个舆论推到最高峰的时候,杨潮如果表态不当皇帝,那么以后谁还敢有当皇帝这种念头。

就像华盛顿不当国王后,美国就不可能有一个国王一样。

杨潮不想得到华盛顿那样的虚名,他只是为了稳定。为了大局。

早点让中国人断了皇朝的念想,这个国家不需要一个皇帝,他需要的只是稳定。

如何将舆论推到最高处,纵容舆论只是第一步,临安皇宫才是最高峰。

12月底,西方的新年和圣诞将至。可是奥斯朋并没有考虑过,他带着几百人的团队,带着他们考古的收获匆忙南下。

他不但自己带人南下,还向美国的一些同僚发来邀请,他已经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授权,让他组建一个考古团队,作为美国考古学界颇有些名声的人物,奥斯朋还是有些能量的,很多同行。他的学生都响应了他的邀请,对来中国考虑十分有兴致。

奥斯朋除了得到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有大把美国人主动捐款,其中就包括资助奥斯朋到蒙古寻找人类起源证据的高露洁家族。

奥斯朋在中国的团队由中国政府资助,而他邀请的人数超过三百人的美国考古团队,则是美国的百万富翁们赞助的,发了战争财的美国人对艺术品还是很看重的,像摩根那样的艺术品发烧友越来越多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把摩根当做偶像在模仿。

杨潮此时却已经到了上海,走津浦路从南京到的上海。

上海这里对杨潮的态度就好了太多。上万个资本家在火车站迎接,打起各种标语,各种旗帜,坐上上海市政府专门租赁的奔驰汽车,直接下榻上海礼查酒店。

沿路大街旗帜标语不断,学生、商人列在街道两侧。不停的呼喊。

杨潮虽然感觉挺爽,但还是斥责谢冠辉:“谢市长,以后这种形式主义一定要杜绝。”

谢冠辉却笑道:“老百姓都是自发的。”

杨潮打死都不信:“骗鬼还可以。也许我死了,有这么多人自发送葬。老子活着,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怀念。”

这种东西太虚。而且容易让掌权者丧失自我,变得极度膨胀。

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还不是一大群人整天围在身边反复宣扬,弄的袁世凯觉得,如果他不当皇帝,老百姓都不答应了,结果是他当了皇帝,各地纷纷反对。

杨潮敢肯定,自己的实力比袁世凯大的多,自己的威望也比袁世凯强的多,但是自己要当皇帝,肯定还是有人会起来造反,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不过上海的发展还是值得肯定的啊。”

看着各处大街,已经出了租界,虽然两边还有一些低矮的砖瓦商铺,但是街道修建的极其整洁,下水道、路灯等公共设施也很齐备,以前在洋人的报纸上常看到对上海的褒奖,很多都认为上海比山东发展的更好,尽管山东哪里规模更宏大,但是上海更自由。

“卑职不敢居功,其实卑职也没有做什么,如今的发展倒是让卑职有些没想到。”

谢冠辉倒是诚实。

他做的只是把政府机构搭建起啦,提供好了现代服务机构,然后上海的资本发展就开始狂热起来,欧战开始后,这里的经济数据都是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在狂飙,短短5年时间已经翻了三倍。

“其实我们都没有什么功劳。上海这地方地理条件太优越了,整个世界上有这种条件的地方都不多,凡是有这种条件的,只要政府不是混蛋政府,也全都世界一流的经济重心。老实说这里的条件类似伦敦、纽约,但是规模上却比伦敦和纽约大多了,因为英国的泰晤士河跟长江一比就是小水渠。纽约哪里根本就是靠运河,也比不上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唯一能勉强一比的也就是欧洲的大河了,莱茵河勉强能比,塞纳河都不行。”

杨潮评论着,谢冠辉连连称是。

杨潮觉得自己的话似乎打击了谢冠辉,连忙鼓励道:

“你也不用妄自菲薄。说到底你是有巨大功劳的,上海这么优良,怎么清朝人就做不好,袁世凯也做不好。你谢冠辉就做好了。说到底一套现代化的政府机构,还是相当重要的。就凭这一点你的名字就该记在史书上。我要发勋章的事情你听说了吧,很明白的告诉你,肯定有你一份。而且还是最高级的一份。”

“谢大总统栽培。”

谢冠辉一喜,连忙表态道,范文勋章的事情他听说了,以范仲淹和文天祥作为标杆,凡是有传统意识的文人,谁不上道。

“谈不上栽培,上海是自由城市啊,是上海人栽培你。我可是听说,支持你的人很多,基本上连任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支持了,他给上海的资本家争取到的利益太大了,这几年上海光是债券就发行了超过300亿,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了,规模过亿的银行已经有50家了,集中程度比纽约还恐怖。

“我听过巴西人到了。这次啊,我打算见见他们,你可以安排一下。”

谢冠辉颇有些意外,巴西人来上海是谈借款的事情的,这种外资借款的事情,政府一向是反对的,杨子银行不借,就没人敢借,所以目前为止,也就是给了俄国人一笔矿产抵押贷款,其他国家都没有借款。

而这次巴西人求告无门求到了上海,杨潮破天荒的同意了,竟然还要见一下这些巴西人,这让谢冠辉不由有些诧异,因为这几个巴西人根本不是什么大角色,只不过是一群巴西咖啡商人罢了,在美国借不到钱,这才求到了上海,毕竟战争期间,他们除了纽约,也就只能选择上海这个地方了。

但是几个商人,值得杨潮一见?

谢冠辉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吊丝商人的能量,或许在全世界他们都没什么能量,但是在巴西,他们能量大着呢。

这是一群经营咖啡的商人,而且联合起来组建了巴西咖啡卡特尔,也就是垄断组织。

他们掌握了巴西咖啡的收购渠道,在全世界统一销售,几乎控制了世界咖啡价格。

只是战争一开始,欧洲的生意大受影响,咖啡价格大跌,为了维持垄断,他们进行了限产,这让许多卡特尔成员遭遇了经济危机,为了维持卡特尔的存在,几家最大的咖啡商向遇到困境的成员提供贷款。

但是他们自身的实力还不够强,无法应付长达几年的市场萧条,去年开始他们就深陷债务困境,第一个跑去找美国人。

但是美国政府拒绝贷款给他们,摩根都不行,美国******反对向巴西咖啡卡特尔放贷,其理由是,该项贷款的收益将被用于提高世界咖啡价格,从而不利于美国消费者。美国还宣布,它原则上反对为非生产性目标放贷,因为若其他国家难以清偿这些债务,将使外交关系复杂化。

显然美国政府对美国财团的控制力增强了,通过这次战争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权力进一步提高,杨潮明白,一战跟二战期间,是美国政治势力彻底压倒经济实力的关键时刻,通过一战他们勉强占有了优势,二战之后,他们将彻底压倒经济势力。

一战之前财团势力是毫无争议的美国第一大势力,而通过战争关系,总统权力扩大,他对美国经济开始大肆干涉,摩根财团可以不配合政府,但是他们不得不考虑一下,他们跟欧洲债务的问题。

当然威尔逊不是没有对财团做出让步,但主要是经济利益的让步,他们默许了摩根等金融财团,通过偷龙转凤的方式,将信用很不稳固的欧债债券,悄悄转换成了美国政府债券,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威尔逊稍微干涉,摩根就无法从容的从欧洲债务中抽身。(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