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二十四节 飞机工业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二十四节 飞机工业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杨潮自然不可能厚此薄彼,但是飞机工业与汽车业相比,市场更加狭窄,更需要政府的推动。

现在全世界的飞机客户,几乎都是面向政府,准确的说是面向军队。

欧洲通过战争,飞机工业终于被刺激出来了,杨潮那么玩命还是没有扭转过科技树,飞机还是在跟飞艇的竞争中开始顽强的生长了。

不是飞艇的性能不够强,而是飞艇的价格始终太过昂贵。

即便是德国人,战争中也开始发展飞机工业,而对他们的的飞艇工业没有扩展。

对被封锁的德国人来说,制造一艘飞艇的物资,可以制造一百艘飞机了。

见扭转不过这个大趋势,杨潮只能积极应对,还好他手里也是有人的。

洛克希德就十分合适。

“洛克希德先生,这就是你们生产的新飞机?”

杨潮承诺洛克希德,如果他能生产出不输给欧洲人性能的飞机,他就采购一百架。

洛克希德还不是和乐意,这几年他都参加飞艇研究,给飞艇加上翅膀就是他的构想,可是让他转向生产飞机,他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倒退,洛克希德坚定的认为飞艇才是未来。

杨潮虽然没有能扭曲飞行科技树,却扭转了洛克希德的思想。

不过洛克希德还是接受了,毕竟在飞艇公司,他只是设计部一个普通设计师罢了,而且在一群德国人中间,他并不是很受重视,所以他也想要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杨潮的说服也起到了作用,杨潮告诉洛克希德,飞艇做的在好。人们只会记住齐柏林,在飞艇上洛克希德完全没有机会,可如果洛克希德能够在飞机上开拓出新的领域,才能真正的扬名立万。

洛克希德就是这样带着犹豫投入到飞机的设计中来的。

不过他这几年在飞艇公司还是积累了丰富的设计能力的,也学到了齐柏林公司那种系统化的设计方法。

先设计,后论证。然后生产验证,齐柏林公司的拥有一整套包括风动在内的实验设施,这些都可以借用。

而且洛克希德还在飞艇公司中学到了最新的流体动力学的理论知识,这对他设计飞机也有极大的帮助。

所以洛克希德很快就设计出一架飞机,进行了风动实验,性能良好,可以达到西方同时代的飞机。

只是:“怎么两个翅膀,我看你们在飞艇上可只装了一个翅膀啊!”

这是一架双翼机,世界的主流就是双翼机。但是世界的未来却是单翼飞机,杨潮觉得有必要将这种方向扭转过来。

洛克希德解释道:“飞艇的话,是用氦气做浮力,但是飞机完全是靠机翼提供升力。飞艇翅膀损伤的话不会出现危险,飞机机翼如果折断,可就危险了。”

杨潮点点头:“我还是喜欢飞艇上那种单翼。你设计一架单翼机吧,不用生产出来,图纸给我看看就行。我希望能提出一些意见。”

洛克希德笑道:“那也可以。”

杨潮的名声在青岛设计界还是很大的,不但因为他是最早的实用飞艇制造者。而且经常给齐柏林飞艇,迪塞尔发动机和西门子的一些设备提意见,而且往往意见十分中肯,所以大家都很佩服杨潮的眼光,不过杨潮可以拿出合理的数学推理,其他人就没有这个能力了。因为他们不可能单纯靠数学推算解决复杂的机械原理,因为那样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杨潮有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专门找出问题所在。这让其他人也只能佩服杨潮的数学能力,而不会产生其他的怀疑。最多怀疑杨潮是找了许多数学天才一起算的。

洛克希德跟他哥哥还有十几个从飞艇公司拉出来的技术人员,开始起早贪黑的进行新的设计,他们结合已经出现的单翼飞机,很快推出了一款上单翼飞机,杨潮通过模拟进行了一些更改,但是最大时速只能达到230公里,杨潮告诉洛克希德说,速度比飞艇没有优势,能不能提高速度。

飞机比飞艇的优势最大的就是灵活和快速,要是这两项指标无法超过,那就没有应用的意义。

洛克希德只能增强机体强度,大量采用铝合金材料,然后增大马力,借助迈巴赫的发动机技术推出了另一款新的飞机,这次速度大大提高,达到了300公里。

虽然性能还很原始,杨潮是以每架三万的价格,采购了十架进行试验。

杨潮的目的可不仅仅集中在飞机上,飞机的发展可是能带动技术的,比如发动机技术,新式的飞机发动机还是用汽油发动机,虽然是水冷发动机,但是杨潮也是个不懂技术的,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水冷气冷,只能让洛克希德这些人慢慢研究了。

反正现在这款飞机,各项参数已经超过了欧洲的同行,只要一直保持优势就好,让中国的飞机技术始终保持在前沿。

借着处理汽车和飞机的事情,杨潮在青岛多待了一些时日,仔仔细细参观了这座城市。

现在的青岛依然有80万德国人,其中有50万妇女10万儿童,剩下30万人,基本山都是技术人员和投资者。其中光是技术人员就有18万人,直到现在这些人依然是山东的技术骨干,虽说已经有大量的中国新生代技术人员出现,想要完全替代他们也很困难。

这些人的工资始终很高,普通技术人员还好点,现在已经拉平到了跟中国工人一个等级,否则就没人会用他们了。但是最高级的技术专家,依然拿着全世界最高的工资,中国有专家能力的技术人员也不会比他们工资低,完全市场化调节就这点好处。高低都是市场决定,让工人和资本家去博弈。

只是这些拿着高工资的德国人现在日子可不好过,他们的积蓄大量的被鼓动购买了德国人的国债,而这些债券都是私下发行,杨潮没有允许,他们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只能悄悄的在德国人中间交易。

而这些债券将会在战后变成一张废纸,他们的财富会随着德国的战败,而蒸发一空。

杨潮很清楚这些变化,却没有阻止,因为那样就能让这些人继续留在青岛卖苦力,而不是战后回到德国去过退休生活了。

青岛的城市发展则冠绝山东,沿着胶州湾,德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港口码头,现在已经有3万吨级的码头了,可以停泊最大型的商船,只是战争期间这里略显冷清,主要是中国国内一些商船停泊,美国商船主要在烟台停泊,而其他国家的商船,则基本上不来中国了,起码战前是很难看到他们了。

不过沿着码头,则是环绕海湾的城市群,这比后世的青岛面积都要大,因为在摩天大楼没有兴起之前,城市要发展,只能从面积上着手,骨架就迅速的摊开。

不过一西门子为首的德国交通企业,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电车,倒是让这里的交通始终保持畅通。

但杨潮更关心的是青岛的管理机构。

李富安的人马已经完全接管了青岛,现在德国官员真的只是顾问了,完全说不上话。

李富安这点让杨潮很认可,可唯独一点让杨潮很不放心,这小子太西化了,除了开会,他始终是西装革履,住的是洋房,吃的是西餐,喝的是咖啡,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任何中国人的样子。

他出身大家族,但家道中落,全靠着自己的努力才爬起来,显然李富安内心是不自信的,虽然他拼命工作,是最典型的工作狂,而且总是表现的很强势,从他打断他堂弟的腿就能看出来,但是不能掩饰他内心的不安,他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人。

尽管如此,杨潮依然很器重李富安,很认可他的能力,也认同他做的贡献,等范文勋章设计出来后,杨潮打算授予他第一枚银质勋章,金质和玉质的则还不能给他们,金质的得等再过几年,而玉质的,那就真的得是做出范仲淹、文天祥那样能够起到警醒后人、影响历史的人才能得到,不是给一般人准备的。

“德国人管理最成功的一点,不是他们军队一般的高效,而是他们的建立的福利保障体系。青岛现在的税收占据整个山东的近四成,你们继承的这个福利体系应该是可以保持的。而且不但要保持,而且要学着改进。”

听完青岛市政府的的报告之后,杨潮向他们提出鼓励和要求。

12月,杨潮才离开青岛。

然后去烟台走访了一圈,烟台的发展没有青岛规模大,这里只有200万人,但是发展更均衡一些,这里的商业和轻工业同样发达。

而东营纯粹是一个轻工业基地了,而且基本上是华商独自,以纺织业为核心产业,新兴产业只有王求的化纤工业。

但是轻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让东营的城市反而更大,比青岛都大,也是沿着海岸,在数百万亩的盐碱地上疯狂扩张。

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00万,人口达到500万的城市,那已经是另一个类型了,出现了许多新的特殊问题。

比如城建问题,但最严重的而是犯罪问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