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五十三节 新中国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五十三节 新中国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在全国知识阶层的难以置信中,黎元洪也心里忐忑的走进国会,手按出台没多久的宪法宣示就任大总统之位。

同时黎元洪向国会提交了内阁成员名单,内阁总理大臣为湖南的熊希龄,杨潮为国防部大臣,王宠惠为司法大臣,张謇为农商大臣,梁士诒为财政大臣,蔡元培为教育大臣,外交大臣依然沿用陆征祥。

基本内阁成员就这些,过去的陆军部只是国防部下辖小部,内务部直属内阁总理大臣,不需要那么多部门,除了要安插太多官员。

接着就是各部向国会述职,熊希龄在国会发表演讲,讲解了自己的施政纲领,表示将推行国家的教育、司法等制度向现代化转变,改革一切痹症等等。

接着是各个部门大臣,杨潮作为国防部长,第一个走上国会,向国会提交了军队国家化的提案。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军队内部职务名单,蔡锷为总参谋长,吴佩孚为总司令,段祺瑞为副总参谋长,冯国璋为副总司令。

这份名单争议自然不小,蔡锷好大的名头做总参谋长实至名归,吴佩孚这些年跟俄国人打了两次,战绩辉煌,但问题是段祺瑞和冯国璋的资历太老了,他们手下控制的地盘太大了,可以争总统之位的人,只就任一个副职,别说他们,他们手下人都不服气。

国会需要讨论三天,但是当消息传出去后,蔡锷第一时间就发表通电,表示同意。

蔡锷的同意让舆论又一次哗然了。

大家都以为蔡锷不会接受任何官职,最多是在地方上做督军,做一个地方实力派。

可没想到蔡锷第一个接受了。

老百姓可不知道政治幕后的交易和内幕。提交名单之前,杨潮就跟蔡锷频繁的沟通了,杨潮知道蔡锷这个人是有理想的人,否则当年炮哥不顾大局,发动二次战争的时候,蔡锷也不会始终在北京待着不发一言了。如果当年精锐的滇军加入讨袁战争,孰胜孰负还未可知,就是因为蔡锷是有自己想法的,不是李烈钧、陈其美那群家伙为炮哥马首之瞻,所以杨潮知道自己有可能说服蔡锷。

杨潮告诉蔡锷,如果他不来就任,那么军队国家化,成为现代政府就不可能成功。

必须用蔡锷的威望,来得到南方实力派的支持。然后才能压制住北洋势力,结束中国分裂割据的现实,杨潮希望蔡锷做中国的大久保利通,而不是做中国的西乡隆盛。

留学日本对日本维新历史清清楚楚的蔡锷当然明白杨潮的意思,是希望他不要带头作为分裂的地方实力派,当然杨潮也表达了许多诚意,比如发誓维护宪政,支持黎元洪当总统。将宪政推行下去等。

蔡锷于是同意了。

杨潮也分别找段祺瑞和冯国璋说过,段祺瑞犹豫再三也答应了。但是冯国璋割据江南,却始终不表态。

段祺瑞是一个不贪污的人,心里也是有想法的,他愿意自我牺牲,屈居副职,但是冯国璋可不服气吴佩孚。他认为自己也是手握重兵,当总司令还差不多,做副司令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段祺瑞在蔡锷宣布接受任命后,第二个站出来宣布接受任命,舆论已经不止是哗然了。开始静静等待冯国璋的表态。

国家需要稳定,军事上是第一,北洋军系统和护**系统以及东北军系统是三大军队,护**已经同意了,东北军更不用说了,北洋军一排段祺瑞已经同意,现在就差北洋中另一派冯国璋了。

杨潮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如果冯国璋不同意,哪怕他是冯大爷他太爷爷杨潮也要跟他开战了。

这些人的犹豫,也表现在了国会讨论上,这些人都只是地方派上来的棋子罢了,他们可做不了主子的主,因此久拖不决,始终讨论不出个结果来。

杨潮发起投票。

蔡锷背后的势力、杨潮背后的势力以及段祺瑞背后的部分势力都表达了支持,票数以7成通过。

但是冯国璋接下来就宣布了不接受,然后宣布辞职,表示辞去江苏督军下野,他不管不顾了。

看到冯国璋如此不识大体,或者是不敢得罪手下那些想通过冯国璋升官发财的北洋中层军官,杨潮是好生失望,太没有责任感,太没有担当了。

杨潮当即提名跟蔡锷一起起兵的李烈钧,这是炮哥的心腹大将,对于北京的国会和新政府,炮哥在国外宣布不予认可,于是他的心腹也发电表示不接受任命。

杨潮给炮哥一党一个职位,也是为了尽快稳定,结果炮哥果然不愿意老老实实。

接着杨潮又将副司令任命给北洋大员王士珍,但是王士珍这条北洋之龙硬是不愿意卷入麻烦,他表示自己年老力衰,不堪大任,婉拒了。

一个陆军副司令竟然没有人肯做,杨潮只能先让这个位置空缺下来,等待蔡锷到来,商议后在做决定。

海军就好办多了,刘冠雄为总参谋长,萨镇冰依然为总司令,没人争这个位置,顺利通过。

杨潮就此完成述职。

接下来是司法部长王宠惠述职,他表示将尽快确定刑法、商法和民法等一些列法规,并且提名了他的部门成员,伍廷芳成为了第一任最高法官,参与审判过陈其美和洪述祖的伍廷芳的专业知识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帮子议员对专业的司法部也完全不懂,就没有干涉,顺利通过了。

接着其他部分纷纷来述职,也都邀请了一些有名望的官僚进入自己的部门,比如张謇邀请了实业家周学熙加入农商部,外交部则邀请了曹汝霖分管对外交涉,财政部则邀请中国银行的张家傲来监管财政,这些部门不甚敏感,都比较顺利的通过了。

12月,新政府已经完成组建,新中国终于诞生。

此时蔡锷从四川坐火车,从宝成铁路先到宝鸡,然后到西安,沿着铁路到了郑州,转京汉铁路到了北京。

杨潮亲到火车站迎接,却看到蔡锷苍白的脸,手帕捂着嘴巴不断的咳嗽,连日的操劳,加上长途旅行,让他的肺结核恶化了,身体极度虚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