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零六节 当头一棒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零六节 当头一棒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三千多艘飞艇,卖出了9亿美元的天价,杨潮得到的转手利润就超过6亿美元。

这6亿美元直接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白银,一度将长期保持在40两的银价拉高到了35两兑1两黄金,然后将换来的10亿两白银,存入杨子银行的金库里。

让杨潮不由感叹,他玛还是做军火贸易挣钱啊,自己死乞白赖的在海底搜刮了那么久,还没有这么多。

同时感慨还是战争的广告效应大,自己推广了这么多年,还不如用飞艇去把俄国人的国土炸一遍见效快。

就在杨潮不断地数着让他肾上腺激素不断升高的金钱数字的时候,有些事情也让他十分恼火。

首先是袁世凯外交的软弱,他竟然没有趁机收复国权。

这一场仗打下来,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虽然不至于被认为是一流强国,但是所有国家也都清楚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不是想欺负就能欺负的了。

可是袁世凯的外交部竟然不敢强硬的要求提高税收,就算从英国人手里挣不回海关权,但是把进口税增加个两三倍还是可以的吧,但是英国人一拒绝他们就不敢争。

到头来也只是把被打败的俄国人的治外法权取消了。

但此时中国人还是在享受着大胜俄国,收复失地的喜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喜悦越来越淡,最终一盆冷水径直泼了下来,因为日本军队拒绝从黑龙江失地撤军。

1913年初,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军队,都从俄国剩余领土上撤了出来。但是日本人只是将军队撤到了赤塔,而其他方面的军队,则一个都没有撤走,包括黑龙江北岸的领土。

也就是说,日本人将黑两江流域一百多万原属中国的国土霸占了。按照俄国人跟中国的条约,俄国人放弃1858年以来的占领的所有领土。黑龙江两岸当年割让出去的领土,就应该回归中国。可以说中国跟俄国打这一仗的最大收获,就是从俄国人手里要回了这些国土,可是到头来全都给日本人占领了。

根据日本人跟俄国人的条约,勒拿河以东所有领土都割让给日本。

两份条约中,可以说是有争议地区的,就是这个黑龙江两岸地区。

关于这里,当年杨潮跟伊藤博文可是有协议的,这份协议当时是保密的。杨潮虽然不怕公开,可是伊藤博文害怕,因此要求杨潮保密,因为伊藤博文担心他们太早的暴露出野心,会让列强国有时间干涉。

说到底中国有充足的理由收回领土,而日本人是单纯的侵略罢了,所以日本人的企图不敢提前暴露,否则战争就变味了。

杨潮当时答应了伊藤博文的要求。但是要伊藤博文跟他签署了密约,战后分享胜利果实的密约。跟伊藤博文约定好,中国收回黑龙江以北到外兴安岭领土,乌苏里江直到大海的,则划归日本领土。

这份密约,山县有朋肯定是知道的,这次谈判中。杨潮也将此告诉过陆征祥,所以陆征祥在签订北京条约的时候,并没有太过计较条约中的争议部分,因为争议部分有密约来进行分割。

条约签订之后,陆征祥开始要求日本撤出黑龙江以北军队。将这一部分领土跟中国做交接的时候,日本人却拒绝了,他们引用《北京日俄关于西伯利亚条约》内容,表示勒拿河以东俄国领土已经割让给了日本,按照条约文本,黑龙江以北区域也将是日本领土。

陆征祥引用密约条文,可是日本山县有朋政府不予承认,认为这份密约完全无效,根本就没有经过日本内阁的讨论,天皇也完全不知情。

战争中造成的情况是,中国部队在西北方向抵挡俄军主力,而日军则从东面攻城略地,黑龙江流域就一直在日军的控制之中,现在他们不肯让出来,明显的摆了中国一道。

感觉被戏耍的陆征祥询问唐绍仪和袁世凯的意见,这两人都头大起来,他们跟杨潮沟通,杨潮明确的告诉他们,目前东北军已经不具备战斗力了,因为逃兵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半,绝大多数士兵回家后就不回军营了,在动员根本就动员不起来。

没有杨潮大军的背书,袁世凯可没有胆子让他的北洋军上,于是他还真拿日本没有办法,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杨潮设计的。

从一开始,中**队顶在前面,让日本人轻松去夺取领土,这本来就是给日本人埋下的一颗地雷。不过一开始杨潮也没打算把所有土地都当做地雷,仅仅是乌苏里江以东部分,那部分领土也是被俄国人夺去的。杨潮跟伊藤博文的密约中,将那部分给日本,就是为了以后挑起争议的。

可没想到伊藤博文被暗杀,山县有朋连黑龙江以北都不肯交给中国了,这更让杨潮有理由挑起跟日本人的争议了。就好像当年俾斯麦跟奥地利联合夺回丹麦手里的赫尔斯坦因后,将一部分飞地交给奥地利,目的就是为了挑起跟奥地利的争议。

可是山县有朋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胆子,同样是杨潮给他的,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杨潮让日本人参观他的军队,告诉日本人自己的军队很虚弱,就是在勾引日本人撕毁密约,独占东北所有割让的俄国领土。

现在看来,山县有朋确实没有伊藤博文那样的外交能力,但是却比伊藤博文更贪婪,或者说没有伊藤博文懂得退让,同时胆子还更大一些。山县有朋自然看不上中国部队的战斗力,就算战争中将俄军打的节节败退,可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让山县有朋有理由相信,中国人主要是靠着飞艇的威力。同时他们也已经不是很认可俄军的战斗力了,中国部队打败俄军。没有任何说服力,日军上的话,打的更好。所以贪婪加上蔑视,很容易让山县有朋这样的封建武士,生出贪婪来,从而背信弃义。

杨潮挑起中日冲突。以日本如今表现出来的贪婪,国际社会会支持谁?不言自明。中国有国际社会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俄国呢,俄国人这次战争中,被日本割去了四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而归还中国的本就比较能够接受,现在又看到中国人也没有得到哪些土地,同样被日本人给吞了,俄国人会怎么想。他们会选择跟谁合作?这也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眼下推动中日对抗,东北局势立刻就从中日联合抗俄,瞬间转变成了中俄联合抗日了。

杨潮感觉自己这一手玩的绝对漂亮,如果是伊藤博文在的时候,估计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伊藤博文甚至不惜放弃绝大部分没有价值的冻土,也绝对不肯将日本推到俄国的对立面。

当然跟俄国敌对也是必然的事情了,但是伊藤博文绝对不会因为黑龙江领土问题。而得罪中国,他不但会立刻兑现承诺。接下来还会进一步拉拢中国,联合保住东北的那些新得领土,结成一个对抗俄国的联盟。

可惜伊藤博文死了,山县有朋这种满脑子封建扩张思想的家伙掌权了,对于这种人,他们吃下去的东西。让他们吐出来,比不让他吃下去还要痛苦。

虽然几乎得罪了全世界,连他们的英国盟友都几乎抛弃了他们,英日同盟变成一纸空文一般的废纸,可是山县有朋不但不思反省。已经被军事宣传煽动起来的日本人,反而对洋人产生了一种极端的仇恨,就好像二战中他们仇恨欧美一样。

试想一下,当年伊藤博文在的时候,日本人连三国干涉还辽都能忍了,现在他一死,交出去一片冻土,日本人就难以忍受,在外交方面的智慧,山县有朋拍马都赶不上伊藤博文。

当然拍马都赶不上的,还有经济。因为就在战争结束后几个月内,日本又一轮经济危机爆发了,1913年经济大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债台高筑,并且战争中经济模式过度的转向战时经济,战争结束,重工业部门没有了大量订单来源,工人开始失业,经济萎缩所致。

原本的历史上,日本人也在1913年爆发了经济危机,不过那时候是因为日俄战争中一波高涨引发的过剩,而这次日本人不但没有因为日俄战争经济高涨,反而在1907年就被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刚刚恢复过来就开启了对俄国的战争,重工业倒是发展起来了,可是总体经济其实还比不上日俄战争前的最高峰。

尤其是山县有朋的执政方式,战争结束后竟然拒绝裁军,要将日本常备军维持在一百万的规模,山县有朋跟伊藤博文一样都是来自长州藩的政治势力,他之所以成为竞争最激烈的两派,根本原因就在于山县有朋主张扩军,而伊藤博文一直反对。

山县有朋现在掌权了,当然要扩军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国家财政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原本的历史上,日本人刚刚陷入经济危机没多久,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但是这个时代,杨潮可不打算给日本机会,所以才挑动跟日本的矛盾。

目的吗?

“扩军,我们也要扩军,尤其是海军,必须扩军!”

杨潮在报纸上大肆发表针对日本的言论,由于身上背着战斗英雄的光环,所以他说的话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很多人都表示支持。

海军势力也大力支持这个说法,表示中国目前接受了美英生产的六艘无畏级战列舰,但是日本人已经装备了八艘,而且将继续建造四艘,一旦打起来根本就不是日本的对手,所以开始推动另外六艘的建造计划,为求跟日本一致。

迫于舆论压力,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海军扩军计划,加造六艘无畏舰,刚好山东就能建造,订单就给了山东。

此举刺激了日本,他们立刻宣布,他们将建造二十四艘无畏舰,他们也出台了英国的二倍建造计划,英国是针对德国的,日本决定效法英规,针对中国的造舰计划,中国人造一艘,他们就造两艘。

“军备竞赛,就是要这样!”

杨潮看到自己的计划收到效果,心里立刻得意起来,推动日本人跟中国搞军备竞赛,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还债,扩充军备,发展经济什么的就先放一放,先军政策吗。

而从飞艇上发了一笔大财的杨潮,则财大气粗的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扩张计划,以开发东北给山东工业提供市场,同时在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狂潮。

这个计划在战争结束后就已经制定了,目前已经执行了大半年。

事实是,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山东的经济,此时依然是极其不健康的,因为远超实际需求的重工业依然是最大的问题。

战争中消化了上百家工厂的产能,战后这些工厂开始转型,在他们设备等调整完成之前,杨潮就得给他们找到市场。

而这次杨潮不仅打德国人的主意,而且打算自己解决绝大多数资金的问题,忽悠德国人,不过是因为需要德国的技术,同时坑德国人而已。

但是这个工业计划大到了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杨潮,也一时间有些压力。

因为这次计划,经过飞艇对工业体系的模拟,要给已经完全投产的近三百家大型重工业工厂提供市场,杨潮必须投建两千家同样规模的企业,来给这些工厂提供市场,平均每个工厂的投资还不能少于一百万美元。如此一来,就需要二十亿美元。

要用投资拉拢经济,就如同一个越来越庞大的庞氏骗局,你必须不断的扩大在扩大,用新建工业的投资来维持固有企业的生产,然后一圈一圈的滚动下来。

而且杨潮不仅仅要搞两千家大工厂,而且还要开发东北,开发东北数以千计的矿藏,还需要至少十亿美元的投资,这样杨潮从飞艇上赚来的钱,不但没有结余,反倒亏空出去了10亿以上。

这一笔巨资,杨潮打算利用金融杠杆来解决!(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